上篇:红色文化,掀起你的盖头来——红色文化,大众文化的呼唤——军旅文化研究者张勍答记者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论文,红色论文,大众论文,军旅论文,研究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逐年升温的“红色文化热”,其表现形式是阅读、欣赏红色经典,内容则是重温红色历史,挖掘红色文化。然而,最终它折射的是当代青年经历了新一轮文化反思之后,对建设一种以坚守正义、充满真情、回归英雄主义为主导价值观的新文化的期盼。
逐年升温的“红色文化热”
记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红色文化热”曾几起几落。我记得80年代中期,就有人用流行歌曲的唱法翻唱红色歌曲《南泥湾》、《翻身道情》、《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90年代初,以缅怀毛泽东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热又一次兴起,那时收集毛主席像章曾风靡一时。而当下人们发现:新世纪伊始,几乎没有一家电视台不在播放承载着红色年代的历史记忆、反映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影视剧,比如《红岩》、《烈火金刚》、《沙家浜》……各出版社也在大量出版口述实录的红色历史传记、红色纪实小说,比如《长征》、《红旗飘飘》、《神灵之手——一个西方传教士随红军长征亲历记》……您以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红色文化热”和今天的“红色文化热”有什么不一样吗?
张勍:我认为,这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更多的是一种感性,抒发了一种朦胧而单纯的怀旧情绪,而后者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是一种经历了深入的文化反思,所形成的理性的思考,前者体现的是一种较个性化的审美,后者体现的是大众的文化呼唤。
漆黑夜燃起真情的篝火
记者:然而,对当今中国出现的逐年升温的“红色文化热”,仍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怀旧情绪使然,也有人说这是文化工作者“江郎才尽”、“黔驴技穷”的表现,您这样看吗?
张勍:怎么是“黔驴技穷”?人们在重温红色经典的同时,又在创造着新的红色经典,一大批新的红色经典电视剧和文学艺术作品,同样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有个网站搞过一个调查,说是电视剧《亮剑》播出以来,有近几十万少妇少女在网上发帖子,称“无可挽回地爱上了李云龙和赵刚”。还有来自出版界的调查显示,当前阅读红色经典的主体不仅是中老年人,多数恰恰是青少年。我也曾在部队了解很多战士的反应,战士们对《亮剑》崇拜得不得了。我以为,这种热潮反映出来的情绪,并非是怀旧,而是追新。它从深层次上反映出了当代中国青年人一种内心的文化呼唤,这种呼唤的核心,就是呼唤一种正义、真情和英雄主义的价值观。
记者:人们都说当今时代是“娱乐至死”、“文化消费”的时代,可是,“红色文化热”却在今天又一次出现了,而且被青年人认可了并引起共鸣,为什么呢?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吗?
张勍:其实,“红色文化热”,也并非中国社会所独有。比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范围内的“切·格瓦拉热”几十年不衰,所以,有人说,红色文化的流行在当代是一个全球化现象。它反映了后工业化社会人们的一种文化和信仰饥渴,而这种饥渴是与人们急于实现现代化,急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心理紧密相关的。
我一直认为,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历史的拐点上,而文化建设也处在一个拐点上。对于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面对时代飞速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文化激烈的碰撞,正如走进了阿里巴巴的宝洞,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当代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必然带来人们思想的复杂和困惑。物质越丰富,思想越困惑。这就提出一个文化选择的问题。
记者:您认为,当代“红色文化热”,从总体上讲,是与当代青年人的内心文化呼唤有关,那么这种呼唤产生的具体原因又是什么?
张勍:这与青年人企盼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的情绪有关。毋庸置疑,当代中国社会从总体上讲是好的。但是也必须看到,社会上还有一些腐败和丑恶现象存在,群众对此十分不满。也正因如此,大众才怀念那个红色年代的正义英雄。
同时,这也和当代中国人呼唤真情回归和信仰重建的情绪有关。当代中国人在经历了基本实现了温饱,甚至有一些人吃得过饱之后,一觉醒来,才发现真情似乎正离我们渐行渐远。而纯粹物化的生活,也使人们感到,没有信仰和精神依附的日子,比没有钱的日子更痛苦。
记者:有人说,在当代社会有两种“热”,最能反映国人的信仰和真情失落后的寂寞无助状态——比如“酒场热”、“宠物热”。当然也有人认为,当今国人的“酒场热”,是因为腐败盛行造成的,而“宠物热”是人的心理“移情”的一种需要。
张勍:有些人整日“山吃海喝”,醉生梦死,什么原因?你以为这是他们一种幸福和愉快的选择?我说这其实是一种痛苦的选择。荒淫与醉酒其实是一种内心无助与精神痛苦的外化,他们是要以这种自残、自虐甚至自戕的方式来填补精神失去支柱的那种黑洞。
当今为何流行宠物热?我以为其实是当代国人真情无着的心态反映。特别是妇女和老人感到,当代社会太坚硬了,太冷漠了,人们需要一种精神的慰藉,需要一些弱者作为镜子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以提高生存的勇气。然而在现实中却很难找到这面镜子,因而只得从宠物身上找。
而红色文化之所以在当代兴起,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它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真情和信仰的呼唤,是一种对纯粹物化生活的批判。我把红色文化比喻为一片漆黑的夜里燃起的一堆温暖的、真情的篝火,当人们的灵魂在荒野中迷失了许久,正感到无处可依时,突然发现这样一堆温暖的火光在我们眼前闪烁,人们必然感到无比亲切与欣喜。
摧毁了病态的梦幻英雄文化
记者:有学者认为,当代“红色文化热”之所以在中国年轻人中受到狂热追捧,是与中国人百年来的大国崛起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您怎么看?
张勍:在几乎所有中国人的心底,有一个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那就是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人被外侮欺凌的屈辱史。八国联军、日本侵略者欺负中国人的所有历史的镜头,早已幻化成了一种巨大的仇恨,深埋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所以,急于改写历史,实现民族复兴、大国崛起,一直是中国人的一个百年情结。而到了今天,当中国社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力逐渐强大以后,中国人的这种情绪就变得更加强烈。
记者:您一直强调:当代中国要实现大国崛起,不能光解决物质的问题,而要重视解决文化问题,要解决人格化民族建设的问题。人格化民族建设具体指什么?
张勍:我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其中一个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实现了对中国国民性的改造,使中国的民族人格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中国人一直有一种梦幻英雄的传统情结,老百姓都是等着英雄来救自己,而从来想不到自己要做英雄。而红色文化其实解决的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东西:由梦幻英雄到现实英雄,由看客到主角,这是民族文化里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所以,当年鲁迅听说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在给红军的贺信中说:“只要想到你们在中国那样无比的白色恐怖进攻下,英勇的、顽强的、浴血奋斗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是半身不遂的人也会站起来笑。”鲁迅就是觉得,这五千年来中国的老百姓活得太不像人了,然而,当中国出现了红军这样一批英勇的人,中华民族就有希望了。
所以,红色革命的又一伟大贡献,就是彻底摧毁了病态的梦幻英雄文化,为中国的英雄主义提供了一个舞台,使中国人从无奈的英雄梦中走了出来,真正做了一回现实英雄。你只要认真阅读一下红色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的战将、战士,还包括被红色文化所教育和濡染的普通中国老百姓,他们所创造的英雄事迹,惊天动地,这比历史上那些武侠小说中“梦幻英雄”的故事,更加真实和富有说服力。让中国人由梦幻英雄变为现实英雄,这是红色文化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记者:您认为这种以大众参与的方式逐年升温的“红色文化热”,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有何意义?
张勍:在大众中兴起的当代“红色文化热”提醒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要始终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那种拼命精神——英雄主义的精神,就像当年长征、八年抗战、三大战役、抗美援朝那样,决战决胜,一路高歌。所以我认为,“红色文化热”对当代文化建设来说,不仅是一种激情的抒发,更是一种忧患的提醒。
我甚至认为,对这场延续了多年的“红色文化热”,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切不可自视甚高,熟视无睹,而应该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
然而,我们的一些思想工作宣传者和教育者对当前这种“红色文化热”似乎认识不够。有人认为这些年对红色历史讲得够多了,觉得铺天盖地地再天天讲,意思不大。其实红色文化热了这么长时间,年轻人积极性这样高,这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是很有好处的。然而,这场“热”一直处在一种自发状态,这很可惜。俄罗斯有篇文章说,政府不能将教化社会的道德重担,放手给了流行音乐和摇滚歌手。我很以为是。
(原文标题:红色文化热与当代青年的内心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