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喜欢学、主动学,并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对文言文学习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变“畏学”为“乐学”。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参与热情;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授“渔”策略;三是改变认识,用全新模式教学;四是反复诵读,读出美感;五是熟读成诵,自娱其乐。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兴趣 策略 朗读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4-0082-02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讲确实是个难啃的骨头。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也简直是“天书”,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在语文教学改革热火朝天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仍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那么如何改革这种文言低效的现状呢? 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我认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使其对文言文学习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变“畏学”为“乐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参与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入手:
1.以故事传说导入课文。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想法,促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2.以成语、名句导入课文。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鼓作气”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义、引申义及出处,增强学习《醉翁亭记》、《曹刿论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成语如:温故知新、愚公移山、因势利导等,正是这些有生命的词语能有效地鼓舞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桥与路”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效果才会有提高。
3.教学语言的形象性。教学语言应当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教师的语言应该机智幽默、感情真挚深厚,不能平铺直叙。如,在讲《孟子二章》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将青蛙一下子放到沸腾的油锅里时,那只青蛙一下子跳了出来,安然逃生;后又把这只青蛙放在了盛满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加热,等青蛙意识到危险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故事讲完后,学生纷纷举出自己知道的一些事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
4.利用图片、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形象、直观的图片和画面能吸引学生的心灵和眼球,所以可从网上下载与课文有关图片与视频,利用多媒体手段为文章配上古典音乐朗读;或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或让学生预习时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课文有关的信息。
二、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授“渔”策略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于是,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什么?如何讲很值的一提。
首先,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语﹙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做到因文施教。
其次,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可直述规律,如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词性的变化;翻译时应遵留、删、调、补、换的原则;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如何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使之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再次。学会摘录。不动笔墨不读书,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的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为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话用等卡片,摘抄一些词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如学完《<论语>十则》后可收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警语,学完《陈涉世家》后可收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学完《孙权劝学》可联想到与读书有关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警语。
三、改变认识,用全新模式教学
当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兴趣后,便可以轻松地进行文言文教学了。学前预习,让学生互动进行。在正式上课之前,应该要求学生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感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对文章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的初步印象。这种习惯应该在开始进行教学时就养成。而此时,老师的作用应集中在鼓励上,鼓励学生要迎难而上,更要鼓励学生作好学习记录工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每次变换方式,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如:个人学习、同学合作、小组讨论、全班共研等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老师讲课时一是可以利用书中资料中现成的注释,让学生在思索道理时疏通文章;二是在讲述道理时,可择要讲解难词冗句;三是可以不断联系课文句子。这样一来,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文言文教学就“活”起来了。
四、反复诵读,读出美感
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读多了读熟了,就能增强语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古诗文的语言规律、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都应采取教师范读、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学生反复诵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说话能力,读出“文言之味”。诵读的过程是由口入心的过程:就是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例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使人谓”、“寡人”等词语,足见秦王对安陵君态度的轻傲,要读得稍重些“安陵君其许寡人”体现秦王的盛气凌人,要读得缓慢而重浊,表达出表面上是询问、祈使语气,骨子里是威逼、强迫的语气,不易不行,非易不可。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到课文的人物性格和中心意思。
五、熟读成诵,自娱其乐
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背是读的升华,背诵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对知识的消化,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又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把文言文的背诵提到了突出的位置,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该能够诵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并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但当前我们的古诗文教学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惑:我们的学生背诵一篇课文要花很长时间,有时即使是背熟了,但很快又遗忘了,更有甚者,很多学生课得很好,但默写起来,却错别字层出不穷,常出现同音字和形似字的错误,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总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所以,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指导学生背诵的技巧和方法。
运用这些方法,学生不但背得快,而且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再加上汉语言音节整齐,长于对偶,工于对仗,其声韵和谐流畅,抑扬顿挫的特点,学生又能在背诵中感受文章的音乐美,悟出文章的意蕴美,从而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喜欢学,让学生主动学,并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兴趣,那么文言教学就能“活”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古文教学探讨》,旅大师范学校语文教改小组
2杨永梅:《艺术教育应成为创新思维的摇篮》
3伊泽尔:《审美过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易健:《现代美育是一种感悟性的情感的生命教育》
6彭德昭:《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与学校的审美教育》
论文作者:欧献微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文言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文言论文; 方法论文; 兴趣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