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论文_刘振国

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论文_刘振国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桑杭小学 266709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合作的阅读,就是阅读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阅读内容做出个性的反应,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手段创设质疑情境,挖掘创造思维因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特别是要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对问题新知识始终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以运用 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新的灵感找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看法、从而达到不但学生能独立的获取知识,而且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营造自主合作阅读氛围,激励学生参与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自主合作阅读首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自主合作教学情境。阅读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在这种激励性的氛围中,教师结合教学情境,通过语言鼓励、神态暗示,动作启发,情绪感染、角色互换等活动,激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自主合作,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在知识竞争的今天,单靠课本与课堂教学是远不能满足发展中学生的需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阅读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所以阅读教学也要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在教室里用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更直接,更生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第三册的《秋游》一文,教师就可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悟、体会秋天的景色和韵味,使阅读课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而且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并与学过的内容相结合,以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意识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怎样爱护、培育学生的创新萌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 “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设置疑问,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有的教师生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让学生质疑,这是没有摆正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的缘故。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 “再创造”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方法,主动地获得知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一般来说,质疑可分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根据课题发问,从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发问,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从文章写作特点方面发问等。以此让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新,促使学生的“创新萌芽”快速成长。

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培养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体现。这些活动有课外阅读 、个人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故事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尤其对于儿童,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论文作者:刘振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论文_刘振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