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_高校学生论文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_高校学生论文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教育工作论文,新形势下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进入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机遇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适势而行,努力走创新之路,成为创新的大力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才能增强实效性、针对性,提高遇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把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落实到实处。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走创新之路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使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一些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日趋多样化。与此相联系,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学生理想信念大大淡化,金钱观念却大大强化。如有的学生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还有的学生认为,理想是远的,信念是虚的,金钱是实的。要抛弃远的,扔掉虚的,捞取实的。对于社会的责任、义务和贡献很少去思考。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如果他们“没有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精神,就不可能推进我们的事业”[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如何进一步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的艰巨任务。

2.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高校学生的生活追求发生很大变化,生活方式也趋于复杂。随着我国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向。高校学生的生活追求、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兴趣更加广泛。一方面、求知、求美、求乐的要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一些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所淡化,奢靡之风有所蔓延,个别学生沉溺于黄、赌、毒中不能自拔,个别学生盗窃他人财物,甚至有的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些情况说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如何既满足学生多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又积极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的重要任务。

3.社会组织的多样化,管理方式的多样化,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增多,“空白点”加大。调查情况表明,近些年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呈现出大量涌现的趋势,仅就高校而言,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淡化班级管理,推行学分制、导师制、选课制等,原有的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的管理制度正初步实施或在磨合之中,因而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盲点。因此,如何尽快解决这些“盲区”、和“空白点”的问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4.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处在一个与国际社会交往频繁、相互影响加深的环境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碰撞,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加紧了对高校学生的争夺。“学校从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现其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目标,一些带有意识形态目的的教育机构会趁机进入,教育领域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对西化、分化的任务将更加艰巨”。[3]如何在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同时,积极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及其消极腐朽东西的侵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是对我们深入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严峻考验。

5.现代高科技在大众传媒中的广泛应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传媒技术迅速发展,使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与效果都有显著扩大和提高。这在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和新的渠道的同时,网上的多路信息源、多种信息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网上垃圾,以及“网上文化殖民”,对网民特别是高校学生的思想影响不可小视。如何尽快运用好这一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大网上正面宣传的力度,切实有效地防止各种有害信息的传播,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开拓的新领域。

6.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深层次矛盾和长期积压的问题凸现出来,社会的变化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错综复杂的新情况。当前社会上住房、医疗、教育、劳动用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其实质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高校学生也同样面临着高校收费改革、面向社会自主择业、住房、医疗改革等问题,也势必会引起他们思想上的种种波动。所有这些,都赋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繁重、艰巨的任务。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改革、正确对待利益调整,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十分艰苦。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就必须从面临的新形势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社会各种动态和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变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

“思想政治工作是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社会团体为实现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而对人民群众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政治思想影响的活动,”[4]归根到底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人们的思想认识是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走创新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5](P12),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生命力之所在。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包括教育体系的创新、理念的创新、教育方法方式的创新等,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立足高校实际,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学校封闭式思想政治教育单一模式,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开放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首先,应从宏观的德育大环境入手,做到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互动。一是整理社会资源,发挥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人是社会的人,人离不开社会。虽然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但是却离不开社会这一大环境。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学校当成是一片不受外界影响的净土,而要着眼于社会,只有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才能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空间不至出现空白,也只有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只有根据学校、家庭、社会的特点,实现三者的协调互补,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二要发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养成的独特作用。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组织,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一个人出生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庭里度过,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虽然大学生离开了家庭,但是其自身远没有真正独立,对家庭不仅是物质上的依赖,也是精神方面的寄托。尤其是当前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远没有建立,人与人之间还存在诸多隔阂的情况下,家庭无疑是心灵的最安全的归宿。因此建立学校和家庭联系的工作机制,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比方采取在新生入学前开展家访工作,期中和期末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向家长定期沟通等措施,一方面使教师对学生有直观的接触与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确立学校在学生以及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增强了学校师生间的亲合力;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宣传,也会逐渐扩大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其次,在中观层面上,从建立学校和谐的人际互动着手,构建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良性循环。学校的各项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任何行为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因此要转变观念,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增强服务意识,比如,针对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状况,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做好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成立专门的机构,帮助贫困大学生作好贷款、勤工助学等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在对学生关心的细微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第三,从微观的个人行为和意识的养成着手,构筑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知、信、行”的内部循环。一方面通过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方通过“升旗仪式”“党的生日”、“国庆”等,全面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为家庭、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的意识。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

社会、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了共同的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三者相互互补、相互渗透,将会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保证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6]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的方法和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基本路线、时事政策、道德立场、政治观点等思想领域教育为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以灌输式、宽泛式的教育方法为主,在实践操作中缺乏层次意识,往往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种要求、一类规格标准,其倡导的理想目标过于抽象而高远,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单一、枯燥的说教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可信度和亲和力。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要根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新内容,总结历史和现实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切实把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新特点,探索和寻求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符合规律性、富有实效性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

1.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即以“两课”教育为主渠道,专业教学为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要让课堂成为思想政治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对于“两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过去的那样一种照本宣科的说教,而应该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在创新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比如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注重要学生接受,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学生在上课时不是以一种主动的身份参与进来,而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来接受,这就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课堂讨论就不失于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开展讨论,比一味灌输的效果好得多。此外,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有很大的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直观的图片,或生动的录相教材,以达到板书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效果。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那种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不可能在学生的心中有较高的地位,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老师既要讲授正确的思想观点,又不是简单地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是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对重大的理论问题、现实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有研究兴趣,使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第三、要坚持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结合专业课的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道德教育。高校课程体系中应有更大比重的人文社科课程、文理交叉课程、活动课程。只有各门课程形成的合力,把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不间断地进入学生的头脑,才能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修养,真正做到德知并进,全面发展。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辟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是培养高校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有效教育方法,是大学课堂的延伸。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如通过参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军政训练、挂职锻炼等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使之真正转化为他们的认识和信念。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注重开辟“第二课堂”。要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方式以及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影视评论等形式,以增强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又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功能。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熏陶的作用。校园文化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起来的,渗透着教育者的主导思想和教育目的,集中体现着大学独特的个性和办学理念,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和持久性,是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阳光、空气和土壤,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精神情操、价值观念、性格心理、专业基础、健康体魄的全面培养。从校园的建筑布局、环境标志、雕塑、标语、字画等静态的文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教育内容无所不在,教育功能无所不及。校园文化对人的影响,既不是单向灌输,也不是纪律约束,而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方式及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潜移默化和水滴石穿的力量。至于制度文化,则直接包含教育目的,通过校训、学风、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将学生导向教育者预定的目标。因此通过校园文化载体,可以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世纪之交,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的科技手段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在逐步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同样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了挑战。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信息传播技术领域带有根本性的一次突破和变革,也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7]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发挥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占领这一制高点,以便更好更快地与教育对象进行交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脉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还要针对现代大学生群体相当多的人数存在各种各样心理问题这一现实情况,充分利用心理测验与咨询等现代心理科学技术手段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使其心理负担能够及时释放,防患于未燃。

5.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注重独立、个性、自尊和自信,善恶分明,正义感强,而且他们的自我意识趋成熟与完善。他们更多地把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注重对内心的分析和体验,力图了解自己的情感和心理,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十分注重塑造自身形象,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所以,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这种情况,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之间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友爱的关系,积极引导个体通过体验、思考、自励、自省等自我教育的方式把自我的感受、体验上升为做人的道理,转化为对真善美追求的内在动力。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他们产生共鸣,才能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6.典型示范的方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不仅是促进学生在理性认识上的提高,也是促进其在行为上的升华。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设立参照系,行为要建立起坐标杆,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来教育、引导、激励学生,示范人生价值的路标。近些年,很多高校定期开展三好学生等评选表彰活动,挖掘和弘扬学生身边的先进,使学生更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实践证明,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教育,远比一般的讲道理效果要好得多。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人格感召力量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示范力量,对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起着极为关键的制约作用。因此,作为工作者自身,应自觉以身作则,模范行为,用实际行动去体验和展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7.寓教于管的方法。高校学生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良好风气的形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靠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在实践中,要把对学生最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各个层面的规章制度固定下来,以制度管理为保证,以便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原则融于学生管理之中,把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8.齐抓共管,各方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局部走向全局,从经验性走向科学性,从间断走向连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而且是整个学校的任务。高校中党的系统、团的系统、学生组织系统、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系统,具备了组织动员,宣传策划,理论水平等方面的各自优势。要通过一定的机制协调,使他们都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贡献各自的独特价值。第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研究会”等形式,把学校各部门的有生力量引入思想教育工作,既发挥各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队各部门工作的促进作用。第二,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系统、调查研究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和检测评估系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性、预见性和科学性。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综合数据档案,进行动态跟踪和反馈调节,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结构系统硬化。摆脱过去对政治辅导员和党团组织具体负责人的过份依赖性,以档案的完整性、资料的延续性,保证教育者能随时把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持续性和针对性。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要完成好这一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研究新情况,把握新特点;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实践探索,总结新经验,探索和寻求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标签:;  ;  ;  ;  ;  ;  ;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_高校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