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诊断框架的构建与应用案例研究_学校文化论文

学校文化诊断框架构建与应用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案例分析论文,框架论文,学校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4)04-0051-03

       一、学校文化诊断的框架建构

       笔者综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学校文化要素”“学校文化结构”和“学校文化类型”为主题进行多方位搜索,按发表期刊水平以及被引证的次数进行筛选,保留最具实质性和影响力的文献60篇。利用质性研究工具Nvivo8.0软件中的树节点方式对选取文献内容进行处理,从简单编码到词频整合、同类项合并,最后进行选择性编码,抽取形成价值理念、发展目标、人际关系、领导管理四大核心要素。将上述四个要素作为基本维度,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选取部分中小学校长进行访谈,以进一步完善维度因素。访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的形式进行,以从文献中提取的四个要素为重点,关注被访者在实际工作中重视的学校文化内容以及对健康、积极学校文化的价值定位,以求验证和充实学校文化诊断框架的维度。

       综合文献分析与访谈结果,最终形成以价值认同、物质基础、组织氛围、领导管理为四大维度的学校文化诊断框架,在这四大维度之下又分别包含三个要素及其具体内涵(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这四大维度并非孤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学校文化诊断的框架体系(见图1)。

      

       图1 学校文化诊断框架图

       在学校文化诊断框架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价值认同(内含三个要素),它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围绕着价值认同的是一个双层圆圈:内层是与价值认同相对应的三大维度,即物质基础、组织氛围、领导管理;外层是三大维度的具体形态要素,它们体现在学校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被我们感知和捕捉,也是学校文化诊断操作的具体对象。

       (一)价值认同

       学校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是形成学校物质符号、规章制度的基础,是学校成员在长期工作学习的氛围中经过“心理沉淀”深度内化的思想,也是学校文化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认同反映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学校实现办学愿景的行为准则,其具体体现为师生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可、对学校活动的积极参与以及对学校历史的沿袭和传承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学校成员对学校办学理念的认同程度、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程度以及对校史的了解程度来透析学校文化的精神现状,从而了解学校文化最深层的状态。

       (二)组织氛围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组织,其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开展,学校氛围应是和谐、积极向上的。就学校内部而言,组织氛围主要由教学和管理两部分构成: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否平等对话,彼此信任支持共同发展;在管理中,干部与群众是否齐心协力,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学校外部而言,学校与家长、社区是否合作共赢,形成教育合力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能否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能否营造健康的学校文化。这些因素可概括为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和内外关系,并通过对其诊断了解学校组织氛围的现状。

       (三)领导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成功就是校长的成功。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长领导管理理念和风格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如注重道德领导、分布式领导,从硬管理走向软管理,从科层化管理走向扁平化管理,从物本管理走向人本管理,从专制管理走向民主管理等,着眼于由学校的领导作风、组织架构和管理风格组成的领导管理维度,能够从中了解学校的办学追求和办学品位,从而进一步明确学校文化的制度层面现状。

       (四)物质基础

       在学校文化中最为直观的部分是学校的物质文化,其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学校环境,包括学校建筑物的教育寓意、校园的绿化美化等;二是设施设备,包括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三是学校的标志标识,如校徽、校标等,它承载着学校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学校师生是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他们既在自己所处的物质环境中刻下思想的烙印,又让自己在特定的物质环境中得以陶冶和熏染。故而,我们将学校文化中的物质基础纳入诊断系统,其中又以学校物质环境、教学设备支持和学校标志标识作为诊断的重点。

       二、学校文化诊断的案例分析

       (一)诊断量表和样本

       在确定学校文化诊断框架之后,我们将研究视角投射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挖掘出能反映学校文化的人、事物和现象,通过具体的描述来感知学校文化的现状,构成学校文化诊断量表。量表分教师量表和学生量表两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呈现可供选择的阶梯式选项,通过认同程度的强弱来揭示被调查者对于学校文化具体要素的认识,并采用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三种方式对量表进行精炼,以切实提高量表的质量。

       为验证学校文化诊断框架的可行性,笔者选取H市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D校作为诊断的样本。D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办学基础薄弱,优质生源和师资外流。为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求,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9年,D校所在区政府与某师范大学合作共建D校。在某师范大学专家的指导引领下,并借助其优质教育资源,以“三节”(课堂节、社团节、学术节)、一营(夏令营)、一校(教师发展学校)为载体,D校发展迅速,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现已进入该区一类学校的先进行列,社会影响广泛。在对D校开展的诊断中,诊断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教师样本包含新教师、骨干教师以及学校管理者。学生样本集中于5-9年级,以确保被调查者对诊断量表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二)诊断结果和分析

       经过诊断,将师生群体的学校文化诊断量表所得分值进行百分制的转换,根据两个群体的得分情况,按一定比例绘制出反映D校文化现状的具体要素雷达图(为了提高图像的显示度,取50为原点)(见图2)。雷达图系统直观反映了D校文化现状中各个要素的具体表现情况,通过比较师生对学校文化现状和理想学校文化状态的感知落差以及师生间学校文化现状的感知差距,我们可以发掘学校文化存在的问题,找到学校文化改进的钥匙。

      

       图2 D校文化诊断雷达图

       诊断结果表明,D校文化诊断总得分为87(指平均值,下同),其中各具体要素最高得分为91.3(管理风格),最低得分为75.5(继承发展),教师群体得分高于学生群体。可见,D校文化总体状况优良,师生满意度较高。进一步分析文化诊断雷达图发现,D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论教师群体还是学生群体,价值认同维度中的继承发展要素得分都呈低分状态。可见,D校师生对本校文化的传承了解不够,学校历史传统未能唤起师生的共鸣。二是在学校物质基础维度中,对以校徽、校标等为主要载体的学校标志标识的认知普及程度明显偏低,这说明D校难以促成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可和内化。三是通过对比师生群体的诊断得分可以看出,在有关学校内外关系的判断上师生具有较大分歧。这种分歧主要集中在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上:教师认为学校充分开展与家长群体的沟通,能及时向家长传递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信息;而学生则认为家长很少参与学校事务,家校联系显得贫乏而被动,这种分歧的出现也使得D校不得不重新审视学校的内外关系状况。

       (三)相关改进建议

       第一,继承传统,深化校史教育。通过D校文化诊断雷达图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在价值认同维度中的继承发展要素上得分明显偏低,教师分值为84,而学生分值仅为67。这一方面与学校近年大量吸纳新教师有关,另一方面也表明学校的校史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D校应该加强学校历史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可采用关键人物、典型故事等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对学校历史文化加以提炼,激发学生探究学校文化的兴趣和欲望。对于新加入的年轻教师而言,他们或多或少地带有在以往学习中所感染和沉淀的文化基础,因此,对教师开展校史教育应更多探究新旧文化的融合点,通过交谈、活动等方式促进教师群体对学校文化的了解和认可,使教师更加主动地吸收和内化。

       第二,树立形象,强化标志标识。标志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价值和追求,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艺术化体现。D校物质基础维度中的标志标识要素得分偏低,教师群体得分为80.6,学生群体得分为72.6。深入探究,笔者有以下几点发现。(1)师生能辨认本校的校徽,但缺乏对校徽深层含义的理解。(2)由于新的组织成员不断加入,他们在以往生活中感受到的组织文化与现有的学校文化有或多或少的冲突,从而降低了标志标识的得分。所以,D校应重视标志标识的内涵解析,让师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学校标志标识的设计和宣传中,增强师生对学校标志标识的参与度和认同度。(3)衔接内外,加强互动沟通。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D校应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发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如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校务的管理,参与学校开学、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等,以建立互动合作的良性机制,共同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标签:;  ;  ;  ;  ;  

学校文化诊断框架的构建与应用案例研究_学校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