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平的投资哲学_徐小平论文

徐晓平的投资哲学_徐小平论文

天使徐小平的投资哲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天使论文,徐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如今的互联网圈,“老顽童”徐小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论何时,他总是一副“萌萌哒”的表情,和第一次见面的年轻人用力拥抱。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活动上,有年轻人走过来恭敬地对徐小平说:“徐老师,谢谢您当时投我,现在公司发展很好,已经估值x亿”,徐小平一脸茫然地看着来人说“啊啊,不客气。我投过你是吗?”

      这个坊间流传的场景,更像是一个段子,虽然徐小平本人从来没有证实过真有这样的故事发生,最起码也是有夸张和演绎的成分,但无疑,人们宁愿相信,徐小平,这个“最受创业者喜爱的天使投资人”就是这样可爱地对待创业者的。用他的话说,“这是一群可爱的灵魂!”

      深夜11点、12点、凌晨一点,徐小平的家里,创业者满怀激情地讲述创业计划,徐小平听着听着便开始激动地手舞足蹈,然后几乎是一往情深地对着创业者说:“这是一个让我激动到流泪的项目,这是一个有可能颠覆BAT的伟大的项目……”

      年轻的创业者从他家离开,走在CBD的街头,深夜的月光下映照出年轻面庞的幸福和神往。刚刚被激荡过的心脏正在狂野地奔跑。

      这里真的没有演绎,这样的故事发生的频率极高。以至于徐小平投资的每个创业者几乎都会讲述这个非常相似的情景。

      从徐小平家里走出的有聚美优品的创始人陈欧、世纪佳缘的创始人龚海燕、兰亭集势的创始人郭去疾、有找钢网的王东、蜜芽宝贝的刘楠、一起作业网的刘畅、我爱小城的陈郢、亿航无人机的胡华智……

      和最优秀的年轻人在一起

      2006年,新东方上市了。一向精力无限充沛的徐小平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百无聊赖的境地——公司安定、生活富足,对于这位不挑战自我就浑身不舒服的老师来说,这无异于一场灾难。

      那时候他没想好未来的方向,在东方广场花200万租下办公室打算做留学咨询公司。

      曾经沧海难为水。对当年已经50岁的徐小平来说,新东方是珠峰,从珠峰上下来再创业的他一度是迷茫的。他想起许多年前的日本电视剧《阿信》,以前他曾经和太太在家模仿过《阿信》里面一个被太太离婚男人的话“男人如果没有事业,还有什么魅力呢?”

      “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来自内心深处强烈的驱动。”他渴望找到继新东方之后的另一番事业。有一点始终是没有变的,如他的搭档王强所说,小平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和“最优秀的青年人在一起”。从在北京大学执掌团委文化部、到新东方做留学咨询,到2006年开始做个人天使继而成立真格基金,这个脉络从来都是统一的。

      徐小平最终选择了以做天使投资人的方式作为他在新东方事业的延续。但,当年的现实情况是,别人根本不懂他在做什么,甚至觉得这是一件扯淡的事情。而他最初投的几个项目也夭折了。坊间流传着另一个段子,徐小平的一个朋友和他一起做投资变成了千万富翁,而这个人原来是亿万富翁。

      这个听起来有点夸张的故事在今天看来让人匪夷所思,因为,仅仅数年,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变。“图书城演变成了创业大街。十年前考研热,五年前考公务员热,现在是创业热潮袭来。”

      徐小平说,十年前,在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功成名就后,自己失去了挣钱的动力,也没有一个值得自己去投入的事业,走到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而天使投资让他在五十高龄时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青春的激情,以及比在新东方时更甚的成就感。

      “创业创新这个事不能太冷静,要有信念,有激情,死而不悔!”徐小平说,“创业是中国青年人的人生解放运动、价值解放运动。十年以后再来看,搭上历史这个火车的人是这个时代的骄子和宠儿,是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人。而在旁边担忧、观望、徘徊的人很可能就是时代的弃儿。”

      恐惧与贪婪

      如今已经年届60的徐小平说,天使投资让自己保持着无限的活力,每天都生活在兴奋、狂欢之中,比那些正在创业的年轻人还觉得年轻。“他们拿到钱以后,欢呼、跳跃,生命最冲动的力量、最狂野的活力在我面前绽放,我其实每天都经历着这样青春的洗礼。”

      徐小平现在平均一天看十来份商业计划书,最多的时候能看20份——还是看很多,但随着真格团队越来越大,自己手头工作、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他看计划书的数量一年不如一年多。

      “我知道这是作为一名天使投资人危险的地方,还是应该重拾创业的熊熊烈火,和更多创业者见面。”徐小平说,这是他对2016年许下的一个心愿。

      徐小平坦承了自己最狂野的梦想:投出一万倍的项目。

      这样的目标也促成了真格基金的风格:从2011年到现在,真格基金投资了超过300家企业,在2012年、2013年每年投了50家,2014年投了八九十家,2015年则投了超过100家。也就是说,第一期3000万美元投了100个项目,第二期5000万美元在2014年全部投出。

      “真格从来不追求数量,成功也不在过去,而是下一个团队、下一个创业者。每天醒来,我就怀着这样一种期待和疯狂等待来到我办公室的创业者。”徐小平没有透露过往基金的成绩,是因为他准备写一本书,叫作《真格2014》,向创投界公布他们投资的所有项目。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和所有伟大的投资人一样,每一刻都既贪婪又恐惧的徐小平,最怕自己犯的错误就是错失。

      因此,“宁可错投不可错过”成了徐小平眼中天使投资人最伟大的精神。

      “你要有异想天开的追求,才能创建伟大的事业。我鼓励团队投那些最不可思议的、觉得最有风险但是一旦成了,就有可能成为最大项目的创业者。”

      此外,他认为天使投资人也应当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今时今日的创业者,再也不是没有选择的人,“他们有着百万年薪的选择、500强企业的诱惑、无数种机会。这样的人,资源会向他汇集,在这种资源的汇集下,没有理由做不成事,一件不成再来一件嘛,对吧?”

      因此,徐小平从不把创业者的转型视为失败,而是把它们视为成功的前奏、前奏、再前奏,只要创业者善于学习,天使就有耐心。

      为了笼络到好项目,外界曾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徐小平曾在一个活动上跳芭蕾舞来吸引创业者。

      “假如跳芭蕾能够吸引来更多更好的创业者,我愿意跳肚皮舞。但事实上那只是我逗那些协会里朋友们一笑的玩笑话。”徐小平认为,真正好的创业者最看重的不是钱,而是投资人背后的经验、智慧,是否也有过创业经历。而天使投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是有些是以砍价砍得狠出名,有些是以分析得准出名,有些是调研、审计出名,真格最大的特点在于,和创业者的关系最好,对创业者最为信任。

      在创立之初,徐小平就给真格基金设下了一个口号:真格基金,we believe。翻成中文是:“真格基金,信则灵”。

      “唯爱与信任不可辜负,我觉得创业者们都有这么一种美好的品质。做人、做事,对社会、对自己,要有真格,要有integrity。”徐小平说,当你给了创业者信任,他们就会以百倍的努力来回报这番信任。

      只投资“人”

      关于徐小平的另一个传言是:在做投资的时候,他会凭一个人的面相来判断。

      这其实又是一个笑话。事实是,他会看创始人的学习能力、做事能力,还有影响人、笼络的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这个人走过来,能不能把我忽悠到,能不能把我侃晕,头脑发热,最后冲动之下给他投资。”

      “你要知道,我在新东方或者说我一生所干的活就是‘忽悠’,就是营销、影响他人。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影响我,这个人一定是非常厉害。”徐小平笑说。

      除了曾给真格基金带来最高回报的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以外,徐小平还爱谈的一个例子是兰亭集势的创始人郭去疾。

      “他在长相和智商上跟我有一拼,你知道我的意思,很帅对不对?且智商极高。其实他就带我在市场中参观了两个教室,我就准备给他投资了。他都没有说小平我要创业,我就说Alan,你明年回国,要创业的话就给我打个电话。”后来发生的剧情是,郭去疾给徐小平打了个电话,徐就派司机给郭送去了十万美元。

      创业、投资看起来神秘,而徐小平则把它们用日常生活中共通的一些东西来解读。

      “一个农村的大队长,一个街道的居委会主任,往往在酒桌上散发着不可征服的魅力,也就是在人群里能够影响他人的能力,这是创业者非常重要的一点,对于这一点我有火眼金睛,我能看得出来。”

      刘强东说,创业终极的失败都是人的失败。但是创业的成功是创业者与人打交道的成功。人与人的交流沟通能力是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

      类似的例子还有Everstring的创始人杨文杰。

      “他当时在我面前,二十几分钟的presentation行云流水,至今还绕梁三年,让我特别震撼,我是新东方的老师,他居然讲得比我还好!内容、语言、表情、动作,都有无与伦比的强大的影响力。”徐小平说。能打动他的,还有杨文杰强大的学习能力:交大的优秀学生,毕业后在美国PE里工作,在“全洋人的基金”里干了几年,成为业绩最好的人。在读完MBA、拿着徐小平等给的100万美元两年后,他带领公司拿到1000万美元的投资,在创业三年后又拿到了6000万美元的现金投资。

      “这样的人让我深感自豪。当他走到你面前,你要看什么BP呢?我觉得那就是愚蠢,先生们摘帽吧,这是一个天才。当然发现天才的也是天才。”徐小平兴奋地说道。

      因为有着百万级、千万级的经验教训,徐小平逐渐摸到了看人的规律:可以从今天一个衣衫褴褛、神情恍惚的年轻人,看到他未来成为哈佛博士、成为科学家;从今天只有一个梦想、狂热野心的人,看到他是未来的另一个马云。

      这种看人的哲学还在不断提升。徐小平还在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的偶像是谁,他最喜欢的做事模式是什么,作为一个创业者是否有狼性,面对市场是否贪婪,面对员工是否仁慈……

      也许正因为能把握住“人”,真格基金在创立之初就定下,决不投任何特定行业和领域。

      “我只投人。当一个人带着计划来找我,我觉得这个人吸引了我、征服了我,我就投他,这是真格始终不渝的一字真经。”

      “有人投风向、趋势什么的,其实这都是表面的,因为风向、趋势、热门的东西,都是人做的。一个来自硅谷的PHD,他如果要创业,必然是做硅谷最热门的东西;一个从谷歌回来的人,他想做的项目,也一定是硅谷的前沿。”徐小平说。

      征服未知的世界

      回望当年自己创业的上世纪90年代,徐小平觉得,那个时代,对创业者太难。

      但当有人屡次表露对当下盲目创业的焦虑时,徐小平直接指出,“所有的问题背后都怀着一种对无知的恐惧,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而创业,恰恰是要征服未知的世界。”

      “我们错过了大航海的时代,没有像不列颠一样征服全球,成为日不落帝国。但是创业又是一个大航海运动,中国现在有许多企业家,面对饱和的国内市场,直接选择了去往中东、印度、欧洲、非洲,这样的项目挺多,以傅盛的猎豹为代表。”他认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面前,一切担忧都像是对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吻别,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相当于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摆脱了一些条条框框和枷锁,唤醒了中国人的活力,国人开始走向了一个神圣的长征,目的地叫作市场。”徐小平说,而“双创”是第二次释放了一代人——从六七十岁到二三十岁的这帮人,摆脱了五千年以来种种价值观带来的枷锁。

      不论学历高低,是不是政府官员、高薪人士、大小企业,将对外在因素的膜拜转而到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信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伙伴的力量,在投资人的帮助下与命运决战,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或许也是创业浪潮的终极价值:彻底、持续不断地改变中国,让一代代的有识之士在市场上展现风采,实现自我的价值,验证“市场是决定性力量”。

      每谈及此,徐小平总能抛洒出诗歌一般的语句: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幸运者,也有每一个时代的寂寞者。我希望每一个青年人执行我的‘三要三不要主义’:去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少去政府、国企、事业单位。”

      “创业不分出身,这也是创业最美好的地方。无论是高官的子弟,还是民工的孩子,都能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宿,实现自己的价值。”

      “创业是人生资源的总爆发。你的语言能力、说服能力、对客户的理解、对政府官员的沟通能力,都是创业者的人生资源。一个没有在本土经过多年熏蒸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而当下,除了“青年导师”以外,徐小平还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中国青年天使会荣誉主席、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天使投资专委会主席等。

      他正为了“市场是决定性力量”这一信条而奔走。

      有一次,一个决策机构邀请他去演讲,徐小平只说了一句话:“把中国的企业变成我国的企业。”

      “你想想,全球有哪一个国家会把自己最好的互联网公司赶到国外去上市?这是没有道理的。中国经济这么一大块红利,中国民众自己没有享受到。尽管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只要是对中国社会有利的,有什么是不能够改变的?”他反问道。

      而实际上,这些都不会妨碍他对当下的乐观。

      “我20岁的时候,是绝望的。但22岁时,国家恢复了高考,我获得了希望。我要对今天20岁的青年人说,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广泛阅读,广泛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实习、实践活动,去发传单、去送样品、去贴海报等等,要在20岁的时候,活出200%的青春出来。现在的青年人生活在一个无限美好而且还会继续更好的时代。我羡慕他们。”

      也许正是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和乐观精神,花甲之年的徐小平始终谈笑风生,透出比年轻人更强劲的生命力。“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我不是60岁,明年才到60岁。在时代的这种召唤下,我真的感受到了比30年前更加澎湃的生命活力。”

标签:;  ;  ;  ;  ;  

徐晓平的投资哲学_徐小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