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我国电子出版业发展瓶颈的对策_数字鸿沟论文

论突破中国电子出版业发展瓶颈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中国电子论文,瓶颈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88(2004)01-0080-05

一、电子出版物的发展瓶颈

电子出版物的内容涵盖甚多,凡是电子媒体(如电子报、电子期刊)、CD-ROM、电子资料库、多媒体产品等,都可以被广泛纳入出版物的相关范畴,其共同特征是进行数字化技术处理。与传统出版物相比,电子出版物优势明显。如表1:

电子出版物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阅读、收藏、管理等方式,不但可以增加信息传播的深度、广度,而且可以从时间、空间上解放人们受到的束缚。电子出版物所实现的全能检索效能,远远超出传统出版物,成为卓越检索的典范。但是,我国电子出版业还面临着以下瓶颈。

1.经济瓶颈

这里的经济瓶颈指的是社会的购买力问题。中国的民众,特别是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民众是否有足够的货币来购买和消费电子出版物,决定了市场的实现程度。“经济条件对传播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经济条件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受众个人(家庭)经济能力”[2](P34)。其中个人的经济能力将直接关系到电子出版技术应用的成败,因为电子出版业巨大的潜在市场转换为现实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个人购买、使用电脑。虽然现在电脑以及宽带接入正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寻常百姓家,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的不平衡。对于刚刚解决温饱的中国民众,电脑还是被当成奢侈品来看待,每月上百元的上网费用对于许多家庭依然是一笔比较大的开支。

2.知识瓶颈

中国的民众不但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还必须有足够的知识能力,以通过必要的网络、电脑来实现对电子出版物的真实消费。所以,在关注电子出版技术问题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对电子出版物的消费者—中国民众的现状进行人文关怀。假如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电子出版物的发展最终只会导致社会差距的扩大,以及广大基层民众不断被边缘化的后果。在电子出版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民众的数字化知识匮乏、东西部之间的数字鸿沟加速扩大。城乡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其他不同群体之间,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由于受技术水平、经济能力影响,电脑普及率极低,电子出版物无从谈起。电子出版业在中国无疑具有很大的市场,但我国还有10亿多的网盲,电脑知识的低下给电子出版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瓶颈。

表1 传统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比较[1]

3.人才瓶颈

我国电子出版物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懂计算机又熟悉出版工作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奇缺。现在,从事电子出版物制作的主要是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一般对出版工作缺乏了解,致使计算机企业在制作电子出版物时由于缺乏出版知识而出现许多问题;而出版社虽然拥有出版权和很好的选题,却大多又不懂计算机,不能独立开发电子出版物。这种状况最终导致了传统出版社内部、电脑公司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缺乏协同与合作,致使我国的相关软件开发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做大做强电子出版业的重要障碍和瓶颈。

4.法律瓶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对于电子出版物的快速发展认识不足,相应的法律制订也较为滞后。而法律的保护,特别是版权方面的保护,对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来说是很关键和迫切的。“信息内容商业的根本,是版权问题”[3](P187)。严格的版权保护是电子出版业发展的前提。电子出版物,特别是网络在线服务的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一系列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法律问题。比如我国开始出现的电子图书馆,“如果只是把书籍、论文目录数字化,在因特网上提供检索服务,还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到了把资料本身数字化,并且在网络上进行利用的程度,问题的性质就改变了”[3](P204)。电子出版物的特性使得其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难题,我国在加入WTO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成为限制电子出版业发展的瓶颈。同时,政府的各项政策也或多或少地与当前我国电子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产生抵牾而成为一种巨大的束缚因素。

经济瓶颈、知识瓶颈、法律瓶颈和人才瓶颈等在地区人群之间的不平衡最终将导致数字鸿沟,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所谓的“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系指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应用,造成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东西部的数字鸿沟已经存在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东部地区在因特网普及率、电话普及率、人均电信业务指数、人均报纸订阅指数等具体指标方面,都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见表2:

从我国国内来看,数字鸿沟正在成为我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成为我们在致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事实。

表2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状况[4](P19)

地区 人均GDP指数 人均报纸 电话普及指数 因特网普及指数 人均电信业务 人均电信基建

  订阅指数

指数投资指数

东部149.4

138.37

  141.44197.3 181.9 156.4

中部78.3

90.18

  80.20

   44.89 70.66 67.4

西部61.4

67.65

  57.85

32.0

 49.01 64.8

全国100

100

  100

100

  100

 100

相对差异系数

72.2%

135.6%

  88.7%

   383.9% 142.0% 119.7%

二、电子出版发展的应对策略

1.强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消除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和数字鸿沟

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为此,应该以电子出版业大力推动西部信息化的发展,缩小并消除东西部的数字鸿沟。首先,转变观念,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电子出版业、推进信息化看作是一场改变思想观念、增强信息意识的社会革命。从本质上讲,以电子出版物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既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是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下,以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对中国这个由落后的或者已在衰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先进的信息文明并存的国家来说,以电子出版物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应该是改变和消除人们头脑中普遍存在的狭隘落后的思想意识,提升信息意识的过程。其次,大力借鉴国际通行的竞争政策、普遍服务政策。所谓竞争政策,就是在基础设施领域,通过允许更多的企业参与经营竞争来降低购买和使用成本。通过这一竞争策略,能为公众提供价格适当的通讯服务,降低上网门槛。实践表明,降低通讯价格对扩大电信消费用户数量、刺激社会电信服务消费、促进电信市场繁荣,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出版业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普遍服务政策就是为了促进落后的、偏远的、贫困的或欠发达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设计一套合理的集资办法,在透明、公正的条件下,通过恰当的方式让企业在获得可预期的利润的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以电子出版业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并消除东西部的数字鸿沟大有裨益。

将发展电子出版业作为消除东西部的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必须建立加速西部电子出版业发展的支持体系。首先是技术支持。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西部解决技术难题,如创办专刊、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定期公布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与研究进展,提高西部的电子出版物制作水平。另外,国家要对西部有关技术研究工作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扶助,加大对重点技术项目的投资力度。其次是基地支持。政府应该在西部大开发中逐步建立一批国家重点扶持的电子出版基地,即集开发、制作、出版、发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电子出版集团。通过这些基地,实现以下的任务和目标:追踪国际上电子出版的先进技术;培养一批电子出版物开发制作、出版发行的专业人才,形成较强的开发制作实力与产品营销能力;承担电子出版国家重点课题和项目的选题、开发和制作出版任务;为行业的发展积累资金、开拓市场。再次是人才支持。要为西部建立相关的人才培训体系和机制,为行业发展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2.完善网络版权立法,实施适度严格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

完善电子出版业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电子出版物的版权是当务之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市场行为的规范是确保电子出版物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为此,必须完善电子出版业方面的法规建设,建立与《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明确电子出版行业在编辑、制作、发行、经营方面的规范目标,制定电子出版物的保护条例,严肃查处侵权行为,进一步落实“扫黄,打非”工作,用法律手段保护电子出版物。

保护电子出版物版权问题,一个关键的措施就是打击盗版。一是国家计委、新闻出版署等部门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制定光盘产业税收等政策,树立在国家管理部门支持下的光盘销售主渠道的权威形象;并通过市场、技术、宣传等途径,提高全民的正版意识。二是政府部门要与产业界、科技界、新闻媒体等共同努力,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我国现已基本完成了知识产权法律框架的构建工作,目前的突出问题是执法工作还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上下协同,联合打击盗版,公开曝光披露,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常抓不懈,净化电子出版物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企业、用户的合法权益。三是企业自身应加强市场调研,加快产品更新速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品的各项服务措施。政府应该建立并用版权法律确认各类作品的版权集体管理机构,或者综合的版权集体管理机构的地位和职责。由这些机构将成员的作品编号归类,列出目录,并与电子出版者签订一揽子的使用许可合同,集体授权,统一收费,然后再将使用费按一定的分配规则与标准分配给作品的版权所有者。这样既方便需要大量使用他人作品的电子出版者(包括电子网络出版者)获得作者的授权,又保证作者的合法权利受到尊重与有效保护,有利于电子出版物的流通及其效益的发挥。

政府应该尽快通过专门的立法或者进一步完善电子出版物网络传输法律条款。新《著作权法》虽然已经增加了相关的内容,与迅猛发展的网络电子出版是极不相适应的。在这里,我们主张适度严格地进行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保护。所谓严格,就是主张参照国际准则,对网络传输实施直接侵权责任、共同侵权责任和代替侵权责任等严格的责任,而不以主观上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为构成要件;将上载、下载、转贴、转寄、粘贴、储存、数字化、扫描、浏览、打印等都明确界定侵权行为的范围,防止非法拷贝和复制而加以保护。所谓适度,则是指在默示许可和合理利用的原则下,不以赢利为目的地对作品进行教学、学习和研究等都不构成对版权的侵犯。因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质在于作品的版权人利益与作品的使用人的需要之间保持平衡。对版权人保护不足和保护过度都会阻碍创新,不利于远距离教学、展览、公益表演、图书馆藏书查询等社会公益活动。况且,我国是版权作品的进口国,如对版权进行过度保护,必然会妨碍国内用户对相关产品的合理利用。

我国加入WTO来,国际社会对我国在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方面的举措高度关注,我国也有促进电子出版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加快相关的立法工作,参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条约》,加快我国的立法工作。

3.实施人才战略,利用大众传媒大力普及电子出版物使用的相关知识

电子出版物的制作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包括系统分析研究人员、脚本创作人员、文字录校人员、标引人员、美工、动画设计人员、录音人员、录像人员,特别是能掌握与控制电子出版物的制作到销售的过程,并且具有专业管理、新技术动态的了解、题目评估、程序设计、知识产权、国际软件行销、市场预测、财务预算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专业性的管理人员。当前,加快电子出版人才的培养途径有两条,一是在高等院校,如北京印刷学院等设立有关的专业,从正规教育入手,培养中高级专业人才。这是我国电子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对现有的出版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如定期举办“国际电子出版物研讨会及展览会”,探讨有关电子出版的学术问题,跟踪国际最新电子出版物发展潮流;不定期地举办技术讲座,宣传和介绍电子出版方面的知识。

电子出版物的普及是与公众信息技术的知识水平紧密相连的,只有当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懂得了什么是信息技术时,对电子出版物的需求才会大幅度上升,电子出版物才能真正成为大众化的一种文化商品。而市场是新技术规模化发展的最大刺激力,只有市场全面扩大,才有可能带来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印刷出版行业在网络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所以,电子出版物的发展需要对民众进行知识培养,而知识培养又要求对全社会进行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任何一种应用型新技术向社会推广时,不仅仅要让公众知道其先进性,还应让公众相信掌握这种新技术的概念,才有可能实现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应该利用好传统媒介受众资源丰富的特点和传递知识的功能,进行网络知识、电脑知识的普及工作,为开发我国电子出版业的市场发展奠定基础。比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介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促进计算机、网络等专业技术的大众化,以便普通公民都能有效驾驭计算机、互联网及高速网络等先进技术

4.发挥政府职能,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电子出版业的大联合、大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要立足全局、着眼于未来,对电子出版事业进行战略规划上的时空定位,将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列为国家发展信息产业计划的重要部分,尽快制定电子出版业的长期规划和中短期计划,建立和完善电子出版业宏观管理体系,包括国家电子出版资源信息库、产业结构信息库、信息反馈系统和数据分析处理系统。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电子出版行业的法律与法规,建立和完善行业政策法规体系来处理好内部结构、外部环境、人力资源的配置、资金投入和回收等的关系。

国家应该给予电子出版业发展必要的经济政策支持。例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发展的企业与项目,按照择优扶持原则,优先安排投资;电子出版物属高新技术产品,应按营业税率减免流转税,减征所得税,实行优惠税率;建立电子出版专项基金,等等。同时,要通过加大国家的投资力度,设立国家电子出版行业的专项基金,确保电子出版单位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尽快制订与电子出版行业发展相配套的产业政策,如税收政策、融资政策、知识产权政策、贸易政策等,使电子出版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向规模化、集团化的跨越式发展。“东方明珠”、“电广传媒”、“四川电器”等股票等都成了媒介介入资本市场的独特的表现形式。有了资本后,像“电广传媒”能够投资1.05个亿参与网络媒体、音像制品业等电子出版物的开发。我国政府应该充分学习借鉴别国的先进做法,在媒体上市、业外资本准入方面创造性地展开工作,使媒体在发展规模、技术提升和开发研究方面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来保证电子出版业传播的快速发展。

政府应该从政策上大力支持我国的电子出版业跨行业、跨地域、跨媒介的战略性大联合。因为电子出版业的发展需要有能够发挥各自强项的企业的联合结构,使中国的电子出版物的开发和市场竞争方面具有与世界其他企业联合体相抗拒的力量,“以强有力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走向整合联合、共存共荣的可能性、合理性乃至现实性”[5](P21)。为此,应该首先促进电子出版单位、计算机企业的联合。许多计算机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以图书出版社为基础成立的电子出版单位,拥有丰富的出版资源、文字和美术人才及编辑经验。这就需要双方进行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只有实现这一联合,才能形成规模效益,才能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与发达国家的电子出版企业展开有力竞争。其次是促进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电子出版企业的联合。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国际大商埠,中文电子出版物市场活跃。台湾中文电子出版业发展较快,技术制作和创意策划水平较高,其中不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向大陆和亚洲地区发展。港澳台电子出版产品比较注重质量定位和国际市场定位,制作精良、投资较大。中国大陆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素质最好的软件工程师队伍,有璀璨丰富的中华文化资料。如果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台湾的电子出版业能够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必将促使我国电子出版业突飞猛进。再次是各种专业人才的联合。电子出版物是融语言、文字、艺术、通信、信息情报、计算机等学科于一身的新兴领域,在学科上具有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因此,将有关专业的各种人才汇聚起来,形成合力,联合攻关是发展我国电子出版业的策略。

收稿日期:2003-03-03

标签:;  ;  ;  ;  

突破我国电子出版业发展瓶颈的对策_数字鸿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