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泵站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王来雯

水利工程泵站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王来雯

上海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72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水利工程建设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水利项目建设中,施工技术对项目整体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水利项目泵站底板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相关知识,希望对我国水利工程泵站建设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利工程泵站;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行业获得了飞快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已发展成为水利项目的一项重要技术,对项目整体运营效果有很大的营销。但在实际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必须要重视。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相关知识论述

在河渠、港湾、水库及大坝等项目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范围广,虽然其自身结构厚实,施工要求高,施工技术难度大,极易出现各类裂缝,但在实际施工中使用比较广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混凝土强度级别要求高,水泥用量大,因而收缩变形问题比较常见,严重时引起裂缝,因而在实际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将一般商品混凝土作为基础原料,有时也会选择配合比适宜的混凝土材料。总体而言,在实际施工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1)严格依照相关技术规范开展施工,确保水利项目施工质量。在大坝及港口等重要位置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如果所选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就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到周边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严格依照相关技术开展施工。(2)分块并分层完成施工,混凝土浇筑中,采用分块与分层施工技术,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稳定与耐久性,不断提高工程质量。(3)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总体而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温度要去比较高,所以针对水利项目泵站建设中,必须要预防严寒气候影响,积极做好保温与养护工作,合理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

2、水利项目泵站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

2.1水化热温度应力因素

水利项目泵站施工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浇筑面积大,极易引起内部温度得不到及时疏散问题。内外温度差异明显时,就会形成水分快速蒸发问题,引起温差裂缝。为了确保水利项目结构更加可靠与稳定,在实际施工中合理控制与重视温度应力,有效提高大体积混泥土施工效果,降低裂缝发生几率。

2.2混泥土自身特性因素

混凝土自身有一定的收缩性,如果外部环境湿度高,内部收缩性强,就会引起裂缝问题,直接影响到项目施工质量。水利项目泵站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收缩性更为明显,即收缩裂缝问题更容易出现。另外,因此水利项目所处环境比较特殊,所以在实际施工中,环境湿度与温度影响比较大,质量问题发生几率高,所以要全面衡量,降低环境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

2.3混凝土内部约束因素

水利工程泵站底板施工中,内部约束条件对大体积混凝土影响大,极易引起裂缝。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材料内部应力不是明显的,遭受材料收缩性影响后,这种内部应力就会不断增大,从而引起裂缝。所以要针对这种问题及时调整,加强混泥土强度。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3.1对施工材料质量加强控制

水利项目泵站底板施工中,要想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施工材料质量是核心。实际施工中,必须要做好降水处理,确保底板干燥。为了增强底板承受力,在底板防渗墙中增设3米轻型井点降水。施工过程中再做好相应地基测试,此过程严禁出现各类偷工减料或技术不到位等情况,必须要严格依照规定进行施工,从根本上保障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混凝土材料配比要合理

水利项目泵站底板施工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水泥及其它添加剂材料,同时为了提高项目强度,加强混凝土材料配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要结合项目所处环境、地理位置及气候等因素,做好全面分析,合理制定材料配合比,降低施工中砂石与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强度。另外,还要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绝热升温情况,增强项目安全性能。实际施工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措施:(1)混凝土用水量及凝固时间控制要合理。(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材料和易性。(3)混凝土配比要合理,提高结构强度,确保项目施工质量达标。

3.3加强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完成浇筑与二次抹面压实后,要立即将其覆盖好,做好保温。首先在其表面覆盖两层草席,再在其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且浇水养护时间不能低于14天。(2)新浇筑混凝土水化速度快,覆盖上塑料薄膜后,能够有效预防脱水造成的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同时还可预防草席吸水受潮后,其保温性能下降的问题。(3)柱、墙等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重难点位置,尤其要注意覆盖严实,以防出现温差大或受冻等问题。(4)获得技术或项目技术负责同意后,停止测温,逐层掀掉保温层与塑料薄膜,促使混凝土结构散热。

3.4及时处理露筋

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结构露筋主要是指其结构内部主筋、钢筋等没有包裹严实,出现外露。其处理方法主要有:(1)浇筑混凝土,确保钢筋位置准确,保护层厚度适宜,没有外露现象,同时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2)混凝土搅拌中,确保配合比准确,和易性好,做好缝隙填堵,以防混凝土结构出现露筋。(3)拆模过程中,要准确掌握拆模时间,通过试块试压法进行检测,以防过早拆模,损毁棱角,引起钢筋外露。(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高度高于两米,采用溜槽或串筒进行下料,以防混凝土材料发生离析。总之,在大体积混凝土实际施工中,采用上述措施可以处理混凝土结构露筋现象,从根本上提升项目质量。

3.5加强处理混凝土结构气泡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果引气剂用量不足或砂子太细时,就不能及时排除混凝土材料中的气泡,最终导致实际施工出现气泡,对水利项目外观与质量带来很大的营销。针对混凝土气泡,其主要处理方案为:(1)加强预防,合理选择符合标准的天然砂或人工砂,确保砂子材料符合施工要求,以防砂子太细引起气泡。(2)发现出现气泡并影响混凝土结构外观时,要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首选in将较大气泡部位刷毛,其次用清水将其泡湿,最后采用强度相同的水泥砂浆进行压光与覆盖养护。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小心、谨慎拆模,以防破坏混凝土结构。另一方面,此过程还要严防水流冲刷对水利项目外观与质量造成影响。

3.6对结构裂缝加强控制

水利工程泵站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结构裂缝发生几率高,如果温度控制不合理,出现温差,内外部温度出现温差且高于混凝土强度,就会出现雷锋,对水利项目整体施工质量带来影响。结构裂缝控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加强控制混凝土材料内外部温度,以防温差大引起裂缝。浇筑完成后,保温与遮挡工作也很重要,免出现温差。(2)混凝土配合比选择要合理,尽可能降低水泥使用量,提高粉煤灰材料使用比例,合理控制水胶比,以防混凝土材料搭配不适当,影响混凝土强度引起裂缝,削弱项目整体耐久性,埋下安全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水利结构综合性能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水利项目泵站底板建设中,严格依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操作流程开展施工,对水利系统功能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全面落实各项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为水利项目后台运营调度性能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丹.浅谈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思考[J].江西建材,2017,(20):122.

[2]贾世华.水工结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处理[J].农家参谋,2017,(12):178.

[3]罗维.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陕西水利,2017,(S1):27-28.

论文作者:王来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泵站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探讨论文_王来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