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319
摘 要 国内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面,对和谐农村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着重介绍连云港市海州区 “三会村治”模式、昌乐县“三位一体”模式、南充嘉陵区“支部领导、群众主导”模式以及浙江省慈溪市“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模式,提出发展多元主体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政府部门将权力下放,实行分权管理、转变政府管制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应与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对应等启示。
关键词 农村基层组织 社会管理 服务 创新
1.国内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创新模式
1.1连云港市海州区 “三会村治”模式
连云港市海州区基层农村社会管理工作者通过借鉴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治理结构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创新,形成具有特色的“三会村治”农村基层组织运行管理模式。通过村民议事会、村民委员会、村民监事会,分别行使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其本质是村民自治,核心是权力制衡,特点是程序规范。 “三会村治”社会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三会村治”以人民为主体,人民作为权利授予的最高核心;“三会”是农民群众以投票选举的形式产生;其中村民议事会是村民代表例行会议例行机构,主要作用是会议决策;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执行机构,主要作用是执行、提案和复议;村民监事会是民主自治的监督机构,主要起监督、监察和均衡矛盾的作用;二是“三会村治”以社会公平为运行机制,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四点:一是村务动议、二是村务决策、三是村务执行、四是村务监督,村务动议是提议人根据上级政府指示村务决策提供议题,村务决策是对主题进行审核,以公开、透明的形式进行决策,村务执行是在村务决策后由村民委员会进行实施,村务监督是指对议题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进行“跟进式”监督;三是“三会村治”重视权利制衡,将民权与治权相分离,民权是指农民的选举权、听证权与复议权,治权是指坚持党支部领导、议事会决议、村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三会村治”是以改善农村地区基层工作者与农民的干群关系、全面激发和调动农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助推力量。
1.2昌乐县“三位一体”模式
昌乐县农村基层工作者结合地区经济与实地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三位一体”社会创新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三个第一”新模式:一是了解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建设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网络联系方式在一定范围区域设立网络服务平台,由基层组织中一位基层干部为平台管理站长,采取定期与群众联系沟通方式,对公众生活需要及对基层干部期望予以了解,对群众反馈的事件,做到集中研究、分类实施、逐步解决,为公众提供优质、快捷的社会管理,保证农村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全面性和可行性;二是建立一条龙式社会管理服务平台,确保在第一时间了解公众社会管理环节的实际需求,建立农村群众工作服务中心了解农民总体情况,通过群众网络平台及时反映给上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事件,满足群众需求,对群众提出需求按照规定流程以受理登记——分项交办——限时办理——回访反馈——跟踪监督的模式及时为农民群众解决问题;三是建立帮扶机构,解决农民群众生活困难。针对特殊群体建立手拉手式帮扶机构,明确帮扶对象、规范帮扶程序、落实帮扶措施;对农村地区需要帮助,如孤寡老人及儿童、病残人士进行帮扶,在帮扶过程中按照扶持程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帮扶方式,各部门人员予以物质及精神的支持,这样既加强农民群众与基层政府联系,又体现基层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与调节性。
1.3 国内其他典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模式
除“三位一体”、“三会治村”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外,在广袤的农村地区还存在几种典型的、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大致整理如下:
(1)南充嘉陵区“支部领导、群众主导”模式。其模式主要内容表现在:一是原有党支部领导人由原有“掌权当家人”转变为现在的建设领路人,实现角色转变;二是群众主导,农民从原有的执行权转变为农民参与权,实现权利转变。采取还政于民、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方式,做到“人民群众、普通党员、村支部”相融合,完善农村运行机制,保证农村社会基层管理,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2)浙江省慈溪市“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模式。该模式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委员会为主体,村经济合作社为支撑,和谐促进会为依托,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 这一模式创新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激发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活力,促进基层社会管理能力提高,有利于形成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
2.国内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的启示
通过整理国内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创新模式,为我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模式设计提供经验,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2.1发展多元主体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从国内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成功案例来看:发展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离不开农民参与,农民自身就是一个社会组织,它具有政府部门不具备诸多优势,为此应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基层组织与管理组织;政府基层组织应明确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从农民实际需求入手,为农民群众提供发展空间、提供社会管理服务,形成各主体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相互支撑。
2.2政府部门将权力下放,实行分权管理。政府部门注重权利划分,对问题处理具有专项性且效率低。针对这一现象应采取分权式管理:一是政府部门通过权利下放至下级政府服务部门,确保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担当不同职责;二是政府部门对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发放社会管理权利,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组织运行与发展,建立政府为主体,社会为辅体,形成农民参与的农村社会管理新体制。
2.3转变政府管制职能,变管理为服务。国内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农村社会管理需求,建立服务型政府已是我国未来农村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只有政府职能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新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仍要以政府为主要方向,以多元主体合作发展为新型管理体制,破解政府的垄断机制,实行以市场发展的运转模式,推动完善政府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将专治变为服务,加大农民参与权,保证农民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改善农村社会管理环境。
2.4国内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应与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对应。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地域范畴大、经济发展水平及管理模式存在偏差,因此应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地区社会管理,保障农村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新强. “三位一体”: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新探索[J]. 求是,2011,23:42-43.
[2] 李菁怡. 城乡统筹进程中南京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难点及对策[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3(2):5- 10.
论文作者:温艳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社会论文; 农村论文; 基层组织论文; 模式论文; 农民论文; 政府论文; 管理创新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