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新课程论文,物理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物理新课程要求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守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物理课堂评价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答问的正误优劣的评价。它调节和制约着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度,具有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多重功能。充分发挥课堂评价这一教学手段,对规范物理课堂教学、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本文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物理课堂评价的四项转变作一探讨。
一、评价主体需要多元化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师。教师评价在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言语当作旨意,只有执行、听从,没有反驳、背叛。教师一句无心的批评或表扬,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是在班级里的地位。但教师的评价也并非客观,他会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例如心情、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偏向性以及评价手段等等。如果单凭教师一个人的主观评价就否定学生的全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那么这种片面化评价是不符合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理念的。
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我们可以采用师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物理课程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矫正信息的能力,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补充评价,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有助于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在互评中明辨是非,在比较中获得发展。例如,在教师讲完“摩擦力”一节后,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比赛用的足球场是绿茵茵的草坪”。一学生思考后回答:“铺上草坪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使运动员跑得更快,不容易滑倒。”教师微笑着询问“你还有什么要补充吗”,“我想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色,他能使人的紧张心理得到松弛,所以足球场上种上绿草”,“还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看法,请大家踊跃发言”,教师示意让第一位坐下后说到。“我觉得他回答得不对,草叶的表面比较光滑,人踩在草叶上阻力较小,因而是减小摩擦力”,“不对,足球鞋底下面有橡皮钉,运动员在跑动时,橡皮钉插入草丛根部,因而产生的摩擦力很大,还有柔软的草地可以保护运动员身体不受过分的伤害”,讨论结束后,教师是这样总结评价的:“同学们问答的都很好,讲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思路开阔,都应该提出表扬,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保持住这种积极性和大胆评价的精神,我相信我们会学得更好。”这种三方协商评价课,不但让学生从中获取了知识,而且在相互沟通中形成了积极、友好和民主的评价关系,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评价方式需要多样化
通常,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善于进行口头评价,“很好”“不错”“不对”等等。当然,口头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发展性评价,也是最直接、最快捷的评价方式,但如果教师一味重复这种单调、毫无新意的评价,那么当学生把评价变成习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逐渐消失,评价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除了口头评价这一重要的评价形式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体态语、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评价。
1.体态语评价
体态语是指通过教师的眼、手、表情等传达信息的表达方式。教师对于正确的肯定时,可以用鼓励的眼神、满意的微笑、轻轻的点头,甚至拍拍学生的肩膀等方式,这些行为无不触动被评价者的心灵,使师生引起共鸣,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例如,一位老师讲授“牛顿第二定律”时,把新课程基本理念贯穿始终,从新课导入、公式推导、实验过程、结论得出、评价、反馈到练习,带给人的感觉都是全新的。他十分注重体态语的评价方式,当学生答对问题或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时,这位老师都会给予积极的鼓励,并带动全班学生为其鼓掌;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全面时,这位老师也会拍拍肩膀以示安慰,平稳学生怕受批评的恐惧。整堂课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进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
2.运用多媒体进行评价
多媒体的应用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讲授方式的新型教学手段。学生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所以应用多媒体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直接、客观,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游标卡尺”的使用时,为判断学生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情况,他设计了一个能够进行即时评价的习题课件,学生可以用鼠标随意滑动游标卡尺进行读数。当学生读数正确时,电脑上会显示“OK”“VERYGOOD”“恭喜你答对了”等动画来鼓励学生;如果学生读数错误,同样会出现“没关系,再来一次”等激励性话语,使学生在保持鲜感的同时学会游标卡尺的读数,既掌握了知识、训练了动手操作能力,又提升了对物理学习的情感,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三、评价需要具有激励性
传统的课堂评价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往往觉得理所当然,忽视了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久而久之,伤害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即使会答,也不回答的情况;二是由于学生分析问题角度单一、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不强等原因,学生常常对问题回答不全面或者答非所问,有的教师就不顾学生的自尊心,采用讽刺、挖苦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当学生提出一些与课堂上无关的好奇问题时,教师也会认为他是在故意捣乱,置之不理。长此以往,逐渐造成恶性循环,学生害怕回答问题,更不敢提问题,极大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证明,良好的自信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基础。对学生而言,他们所经历的每一次评价都是建立自信心的好时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即时和鼓励的评价,通过评价去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建立自信和自强。对于感到满意的学生,教师要学会流露出认可的态度,如表扬学生“回答问题全面”,“思路清晰”“提出的问题有新意”等等;对于相对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也要善于寻找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细微进步,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促进他们的发展,而这样的发展需要导向,需要激励,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四、评价需要重视过程性
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通常以结果的“对”与“错”来评判优劣。这种评价标准的绝对化,忽视了考查学生回答问题的本质所在,如果我们把问题的全过程压缩到只剩下一个结果的话,那么评价也就无价值可言。对于回答结果正确的学生,他们的思考方式、解题步骤不会完全相同,解法也有简单、复杂、新颖的区别;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错的地方更不尽相同,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这些疑惑在一个答案中是体现不出来的。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过程性评价,注重个性差异。问题的结果不是重要的,评价的意义在于对学生回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独到见解做出客观的判断,以使学生保留好的,改进不足的,接受正确的,在一点一滴中进步,朝着有利于自身学习的方向发展。
在物理新课程实施中,课堂评价需要进行的改革是多方面的,例如,评价的针对性、指导性、情感性、启发性和适时性等问题,这里不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