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物理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索、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不断发展。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初中物理教学能够有效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降低学生的理解门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将电子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呢?在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这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将电子信息化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相整合,是提高物理课堂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手段,它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的课程当中,作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教学资源、环节等经过组合、融合,达到教学最优化,达成物理课程的目标。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合电子信息技术过程中值得反思的问题
1.教学的课时较少,而教学内容却较多
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由于每个学生的层次不尽相同,因此课时量也有因此而所不同。另外,教师需要批改的物理作业多,工作量大,大部分时间、精力在作业上消耗太多,使得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学生在校自习的时间很少,自习课时间不足,教师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对每一个学生一一辅导。加上周课时少,课余时间学生们更喜欢用来学习语文、数学、英语这类主科,学习物理的时间被压缩。
教学反思: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构建师生网络互动平台,当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进行视频辅导,在平台上学生还可以观看相关知识点的视频,进行课后复习,让知识深入学生的心中,应用于生活当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入门需要较长一段时间,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寻找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但当学生找到最适宜的方法时,就能更快的学习相关的其他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给予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是比较少的,教学课时并不允许,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在制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如减少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将所学的知识内化,等到学生入门后再增加相应的学习内容。
2.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
由于初中物理知识多是由若干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符号和物理公式组成的,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会感到比较吃力。再加上教学进度的压力,多数老师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在复习上,这种种原因就导致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受打击,不仅如此,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即是,学生课堂接受力下降。
教学反思:教师如果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快速的引导学生进入直观的教学情境,身临其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倍增。例如,在讲解伏安法测电阻的时候,学生对于“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动画技术,把电流类比为水流,把电压类比为水压,把电阻类比为水的流动阻力。这样一来,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电压就会变得形象可感,学生在理解欧姆定律的时候会感到比较简便快捷。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一些比较有冲击力的视频比如“大力士拉卡车”,视频中的大力士仅仅通过自身的力量就能拉动卡车。学生们在看过后都感到很震撼,于是教师在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学生:“大力士的力气虽然很大,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才是他能拉动汽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你们要好好学习了”。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纷纷进入了学习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能够快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为课堂进行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物理教师在挖掘多媒体的资源时,要向学生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通过多媒体呈现生动有趣的图像,向学生们展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空气污染,浪费用电的不良现象,让学生去批判,通过这个措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还可以让学生们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另外,在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的感人故事,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搜寻,在幻灯片中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3.传统教学实验中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从前开展物理实验时,大多数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时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等等。而由于各种因素,很多实验限制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些约束将学生的创新思维狠心的扼杀,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运用“仿真物理实验室”等方式进行实验的模拟,在模拟当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尝试不同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保护仪器,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可以运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进行多次实验,这是传统实验教学很难达到的。
教学反思:有效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等软件,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相融合。学生可以通过“仿真物理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在模拟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人机交流,在操作中无形的引导学生。另外,在该平台学生还可以与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获取新知识,当学生在操作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寻找教师、其他同学的帮助,一起进行讨论。总之,学生运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自主探索、观察模拟实验,可以快速的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相关知识。
4.由于过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反而束缚教师了课堂设计能力
在物理课堂中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但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技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比较生疏,欠熟练,缺乏相关专家的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导致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融合难以实现,很难提高课堂效率。另外,教师如果在制作课件投入太多时间反而耽误了自身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综观各种各样的教学课件,它让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们乐于参与。但是有的同学在课后反映,学生对课件上花花绿绿的画面更为深刻,而对于所学的知识却不记得这么多,在动感的画面播放完后,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及时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影响了教学的进行。
教学反思:物理教师将电子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效果。(1)遵循目的性原则:运用信息技术是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避免任意、盲目地运用信息化技术。(2)遵循整体性原则:信息化技术、物理课堂、教师以及学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物理教师必须处理好各项要素之间的关系(3)遵循主体性原则: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以及学生都是主体,只有双方都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
将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有效融合可以促进物理教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具有科学性,完善物理课堂教学,弥补原有的不足。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不能盲目运用信息化技术,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是不能用课件来代替的,物理教师必须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
参考文献
[1]钱秀.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STS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李华昌.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软件,2012,33(9):125-126.
论文作者:潘光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教师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课堂论文; 学生们论文; 初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