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排斥的消极“心理效应”_心理学效应论文

家庭教育排斥的消极“心理效应”_心理学效应论文

家庭教育拒绝不良“心理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效应论文,不良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从心理学角度讲,应注意克服以下几种不良“心理效应”的影响。

1.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人们称之为“禁果效应”。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名叫潘多拉的姑娘从万神之神宙斯那里得到一个神秘的小匣子,宙斯严禁她打开,这就激发了姑娘的猎奇和冒险心理,她终于将它打开,于是灾祸由此飞出,充斥人间。潘多拉的心理正应了一句俄罗斯谚语:“禁果格外甜”。

“禁果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是普遍存在的。有些家长总是喜欢禁止孩子,其结果是越禁止的书孩子越想看,越禁止的事孩子越想干。例如有许多不健康的书,孩子本来并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一定去看,但假如被父母禁止,孩子反倒想看个究竟,平时不爱看的,这时也十分来劲,想一睹为快。再如,父母对孩子早恋、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问题一味地采取禁止态度,也会导致孩子产生“禁果效应”。

2.超限效应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就准备捐款,他掏出了自己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就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在讲,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长久,会使人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学上称为“超限效应”。

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晓得,可是家长仍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絮叨是一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你越说,孩子越听不进,甚至还会冲撞你。在孩子们看来,家长的“喋喋不休”和“不厌其烦”,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不信任,是侵犯了他们的心理领地,会使他们产生与父母对着干、拧着来的逆反心理,因此“超限效应”也就自然而生了。

3.月曜效应

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孩子在星期一上课时往往精神疲惫、注意力分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周末时,孩子在心理上开始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玩乐所取代,于是,晚睡晚起,精神不振。到了星期一,孩子的心理状态和生物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结果出现了不少孩子在星期一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纪律散漫等现象。因为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又叫做“月曜”,所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月曜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双休日(包括其他假日),家长要精心安排孩子的生活,既不能施加太大的压力,又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孩子疲于奔命,身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完全不管,孩子过分放松,便很难适应星期一的紧张学习生活。另外,家长最好在星期一上学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提醒,引导他们调整生物钟,从而更好地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

4.手表效应

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这个人同时拥有两只走时不一的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效应”。

在家庭教育方面,“手表效应”给家长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提出两个不同的要求,否则将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行为将陷于混乱。那么,如何避免发生“手表效应”呢?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要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的价值取向。其次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之间)要加强彼此的沟通,对孩子的教育必须统一要求,决不能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或声音,否则,孩子将因为不知道听谁的而感到左右为难。

5.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即人的突出的特征像耀眼的光环一样,给周围的人留下深刻而清晰的印象,并决定了对其整体评价,而其它特征则相对模糊并被人忽视了。

“光环效应”启发家长,要科学全面地评价孩子。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家长评价孩子好坏,只看重孩子的成绩和分数。考一个好成绩,读一所理想的名牌大学,找一份高收入的好工作,已经成为许多家长们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这种一维的评价模式是错误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潜能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学习,孩子应走多元化的道路。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要克服这种“光环效应”的影响,家长就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评价孩子,实现评价的多元化才是父母们的明智选择。

6.花盆效应

刚买回的盆花,花儿饱满,枝叶舒展,令人赏心悦目。可过一段时间,就变黄枯萎,花叶凋零了。原来,花衣为盆花的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温度、湿度适宜,养分充足,花儿的长势当然好。一旦没有花农的精心照料,离开了人工创造的舒适环境,花儿也就难于正常生长了。这种现象称为“花盆效应”。

家庭教育也存在类似的“花盆效应”。现在不少孩子只会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口子,进了小学还不会穿衣、脱袜,上了初中还不会煮饭、洗衣,且个性膨胀,自私自利,这正是父母溺爱的结果。溺爱孩子,娇生惯养,无异于亲手开掘的温柔的陷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著名文学家冰心老人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父母对孩子不能样样包办,事事代替,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还孩子一个愉快的自由环境、宽松的成长空间,这样,孩子才能像“野花”一般茁壮成长,争奇吐艳。

标签:;  ;  ;  ;  

家庭教育排斥的消极“心理效应”_心理学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