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E学习计划教学:一种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_课程标准论文

OAE学案教学:一种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课程标准论文,学案论文,OAE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05年起,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生物组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的指导下,开始OAE学案的编制和学案教学的探索。OAE学案是以目标—活动—评价为逻辑结构,以学情和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与评价,实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四位一体的学习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OAE学案教学模式。

一、OAE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任何模式都有自身的结构体系与应用程序,OAE学案独特的体例结构和应用程序是其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保证。

(一)OAE学案的体例结构

从教学要素看,教学主要由目标(Objectives)、活动(Activities)、评价(Evaluation)三部分构成。根据“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的教学原理(即西方教育理论中的“逆向教学设计原理”),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应该是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再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这体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课程思想。我们将这种教学原理和课程思想作为学案逻辑结构的理论基础,并将这种学案命名为“OAE学案”。

OAE学案作为一种学习载体,其结构体系应既能体现它背后的教学理论和课程思想,还应能按照学习活动的时间顺序以若干学习区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教学与学习活动中有很强的操作性。基于这样的设想,我们构建的OAE学案结构体系①如下:

※学习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与学科指导意见分解形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表现型目标表述(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行为动词+概念/中心词)。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自我评价)

※学习建议:

◆重点、难点及主要突破策略。

◆本学习主题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

◆主要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旨在告诉学生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图”,即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区:

◆预习内容。第×页到第×页。

◆预习时间。学生阅读教材和完成“预习检测”的时间之和。

◆预习检测。学生按要求自习后,加上自己的思考一般都能自主完成的问题。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明确预习内容与时间来提高预习效率,指导学生课前自主解决基础知识,使课堂教学能聚焦重点和难点。预习检测的对象是了解层次和非重点和难点内容,预习检测的形式是学生在课本中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课中学习区:

◆学习内容。本学习主题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内容呈现。教材二次开发,学习情境(材料)——问题和问题链。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驱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听和记的关系,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课后互助区:

◆学案自我整理。整理、补充、拓展课堂笔记。

◆小组互评互助。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互检整理后的学案,提出意见并签名。

(设计意图:旨在指导学生自我整理,学会借助同学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知识点,使知识结构化,并培养学生整理的能力和习惯)

※课后练习区:

◆试题来源。基于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自编。

◆完成时间。一般来说,一课时的课后练习约20分钟。

◆试题难度。0.75左右。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适当的精练达到查漏、巩固、提升的目的,修正知识体系)

可见,一张OAE学案就如一张学习旅程的地图,它告诉了学生“我的目的地在哪里”(学习目标)、“我如何到达目的地”(学习建议)、“我需要做哪些准备”(课前准备区)、“我现在在哪里”(课中学习区)、“我的旅行感受如何”(课后互评区、课后练习区)。

(二)OAE学案的应用程序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除要有一定的体例结构外,还需要一套相应的应用程序来保证它在教与学中的应有作用。下图反映了学生和教师使用OAE学案学习和教学的程序。

因此,从OAE学案的体例结构和使用程序看,OAE学案教学模式较好地实现了“以课堂学习中心,对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进行全程指导”的教学设想,较好地落实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载体,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的教学意图,具体地化、操作化地落实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研学促教”的教学思想。

二、OAE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OAE学案教学模式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学生以自主和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

根据OAE学案的应用程序,上课前,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目标”,会了解将要学什么;通过阅读“学习建议”,会对怎么学有大致了解;通过完成“课前准备区”的预习任务,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浅层次的理解。课堂上,学生通过完成“课中学习区”,会有时间和机会实现听与记兼顾的设想,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下由问题驱动学习,以理解和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构建知识体系。课后学习中,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互助区”,必须先通过对照“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检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一步梳理与补充课堂学习成果,然后与同伴互助互检,再次完善课中学习成果,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最后完成“课后练习区”的分层作业,完成学业水平的自我检测。

可见,OAE学案六个区块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其应用程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学习发生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转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从而引导学生走“内生式”学习之路,轻负高效的学习状态无疑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引导教师实现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根据OAE学案的结构,教师在学案编制过程中必须思考以下问题: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的灵魂,准确的目标定位、清晰的目标叙述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在OAE学案中的教学目标,均以行为目标中的“ABCD模式”呈现,如高中生物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新授课的学习目标可表述为:

例1:学生(行为主体)通过分析实验情境(行为条件),正确地(行为程度)运用遗传图解说明(行为动词)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目的、过程与结果(中心词)。

这种按照“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行为动词+中心词”的方式来呈现的目标,是一种可观察和测量学生行为的量化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这种目标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前对课本的预习,也有利于学生课中通过它进行自我监控,更有利于学生课后依据它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测。显然,这种叙写行为目标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将课程标准转化为行为目标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对教材和学情有清晰的理解,以及强烈的目标导引教学的意识。

2.学习建议。教学策略立足于教,学习策略立足于学。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合理的建议,是一种教学立场的转变,从注重教转向立足于学。如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1的《细胞与能量》有关ATP结构的新课学习的学习建议:

例2:ATP的结构简式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线索是:(动手写出)ATP的结构简式——(简式中的)每种符号的含义——(根据各化学键的稳定性,明确)ATP的结构特点。

从该例可以看出,一位学科教师要提出有效的学习建议,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知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是什么?各知识点的地位和特点是什么?学习是怎样发生的?特定的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是什么?特定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如何有效配合?显然,从学的角度去“经营”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很大的挑战。

3.课前准备区。从内容设计上,教师必须考虑让学生准备什么?准备多长时间?怎么准备?如何处理课前准备与课中学习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知道自己准备的效果?从呈现形式上,教师必须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是否便于收集、处理、利用学生的准备信息?例3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神经调节》课前准备区的一个片段:

该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明了地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便于教师对学习信息的收集,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较好地履行了以学定教的思想。显然,课前准备区的设计,是建立在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上,对学科知识清楚的理解上,对学生学力水平的准确把握上,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上,对预习检测的灵活处理上。

4.课中学习区。学案的设计最难的部分就是课中学习区,做好这个功能区必须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落实重点?如何突破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和分配教学时间?如何开展教学双边活动?如何开展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是否需要多媒体或板书辅助?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对教材有深度理解和有效的二次开发,需要对学习和学习者有深入理解,需要相关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支持。

5.课后互助区。教师对学情的了解,传统上的做法有课堂上的即时反馈和课后练习,重在后者,这就有了教学掌握学情滞后的问题。从学习的角度看,由于课时和进度的要求,有许多内容是需要进一步消化、巩固和拓展的,这需要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前应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和整理,进一步掌握知识并形成知识结构。但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常常跨过这个学习阶段,以完成课后练习作为一次学习的结束。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学生自我整理的习惯缺失,二是自我整理的载体和线索缺失。OAE学案的课中学习区的设计恰好解决了载体与线索的问题,但习惯的养成则需要制度上的约束。课后互助图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前,有一个对课堂学习两次整理的过程(一次是自己的,一次同学的),这个过程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整理的习惯,形成了较好的知识结构后再去完成课后作业,则提高做作业的速度并提高作业的检测效度。从教师方面看,这个功能区会引导教师关注和重视形成性评价。通过批阅学生整理好的学案,不仅能清楚学生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及时纠错的机会,还能发现学生许多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智慧,会丰富教师的教学。而这种合作共生、动态关注、过程监控的教学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

6.课后练习区。做好这个区块,将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上,还表现在解题能力和命题能力上。做好这个功能区,教师必须知道一般的教育统计和测量知识,必须用考虑评价、目标、教学的一致性问题,必需考虑评价的目标与应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当然就伴随着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因此,一张OAE学案,充分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其编制过程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提供了契机,也引领着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三)引导教师走合作的专业发展之路

OAE学案的结构和要求,对教师专业水平有较高要求的教学载体,OAE学案的开发需要广聚智识。为此,我们制定如下的开发制度来支持OAE学案的开发。

从以上开发流程可以看出,OAE学案的开发能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使集体备课有了具体的抓手。大家围绕着六个功能板块的研讨,需要合作共享、求同存异、大气严谨的教研文化作为前提条件,反过来也促进和加强了这种文化的形成,引领教师摒弃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发展模式,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路径走合作发展之路,这样的发展模式会让教师的专业发展走上高效率之路。

当然,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优势与短处,学案教学模式中的预设与生成、静态与动态的矛盾,OAE学案教学模式也难以避免,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学习内容、学科特点综合各种教学载体的优点,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和拓展。教学载体与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育背景的变化而改变,OAE学案教学模式也将与时俱进。我们希望得到广大有志之士的批评与建议,使之越来越完善。

注释:

①详见吴江林:《OAE学案设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前言。

标签:;  ;  ;  ;  

OAE学习计划教学:一种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_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