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引产术用于50例瘢痕子宫引产的作用论文_谢亚平

湖南省龙山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龙山 416800

摘要: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引产术用于瘢痕子宫引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接受治疗的50例瘢痕子宫引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患者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观察组给予依沙吖啶配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产程耗时、引产耗时及产后情况等。结果 经过观察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产程耗时、引产各阶段耗时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引产临床效果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少、残留率小、产后情况较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引产术用于瘢痕子宫引产,其产程、宫缩、分娩耗时短,出血量少、残留率少、产后并发症少、引产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依沙吖啶;羊膜腔;瘢痕子宫引产

近年来,由于相当一部分产妇选择剖宫产手术比例的升高,使得瘢痕子宫引产的孕妇比例逐渐上升[1]。临床上常见的用于瘢痕子宫引产的药物为依沙吖啶,该药物应用时间长、引产效果好,但由其产程耗时长、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等不良疗效,导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忍受巨大痛苦,导致手术成功率下降[2]。针对以上情况,如何能够降低患者引产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成为了产妇瘢痕子宫引产的重中之重。本文选取50例瘢痕子宫引产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引产术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资料整理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接受治疗的50例瘢痕子宫引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妊娠期均在16-20周之间,其中瘢痕厚度最小值大于4.0mm,且经过B超检验核实,所有患者均无任何引产禁忌反应,心功能及常规检查显示无异常。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行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每次剂量为0.1g;观察组行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米非司酮采用口服方式,每次剂量为0.05g,使用当天连服3次,次日改用依沙吖啶注射,剂量为0.1g。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方法产程耗时、引产效果、引产各阶段耗时、患者产后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当P<0.05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观察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28.6±0.5)岁;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29.2±0.6)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心功能及不良禁忌反应等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耗时对比。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宫缩时间、分娩时间、产程耗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引产效果对比。观察组中有23例流产完全,2例流产残余,各占百分比为92%和8%;对照组17例流产完全,8例流产残余,各占百分比为68%和32%。由此可知,观察组治疗方案的引产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产后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其出血量少、残留率小(两组残留率分别为39.8%与80.2%)、产后效果更优,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软产道的破损比例较低(两组比率分别为0.0%与10.9%),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依沙吖啶作为治疗临床妊娠常见药物,其应用时间长、引产效果好,作用机理为加强子宫对外物的刺激,以增加前列腺素含量,促进蜕膜细胞的坏死,同时促进前列腺素分泌、诱导宫缩,完成流产的操作[3-4]。但由其产程耗时长、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宫颈成熟影响不良等,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需忍受巨大痛苦,从而导致手术成功率下降,患者临床疗效不佳。

其中宫颈成熟的情况是直接影响患者引产效果的诱因。为了弥补其临床疗效上的不足,以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宫颈软化程度,需在采取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的治疗方法下给予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其中米非司酮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流产药物,属于一种孕激素拮抗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该药物和孕激素受体的相互结合,从而干扰孕激素进行结合,减少其对子宫内膜产生的作用,提高子宫肌层的敏感度。主要表现为:(1)提高子宫肌层敏感度,通过进入蜕膜组织以降低蜕膜组织代谢前列腺素的作用能力,使前列腺素含量增加,提高子宫肌层敏感度[5];(2)软化宫颈,促进宫颈胶原纤维溶解,增加宫颈扩张,使其接近于自然分娩状体。实验证明,通过口服米非司酮,其对患者吸收效果较好,且在服用后的1.5-2h内发挥的药物疗效最好。本文中给予患者口服米非司酮0.05g,首日连续服用3次,次日给予依沙吖啶联合治疗,0.1g/剂量,两种药物相结合,协同增效,可以有效促进机体合成的前列腺素,减少宫缩耗时、分娩时间与产程时间[6]。通过本次观察研究可得出,观察组的宫缩时间明显要低于对照组,若子宫一直处于宫缩状态,则表示宫颈已成熟,宫缩频率与宫颈扩张频率开始出现一定的规律,从而有效减少了因宫颈扩张产生的外界阻力,利于引产的进行,减少产程时间。观察组的引产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说明行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引产术可使流产完全,出血量得到有效抑制,产后残留减少。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引产术用于瘢痕子宫引产,其产程、宫缩、分娩耗时短,出血量少、残留率少、产后并发症少、引产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佳任,宋双,李辉等.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引产术用于瘢痕子宫妊娠中晚期引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8):68-70.

[2]邹丽颖,范玲.瘢痕子宫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的方法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1):17-21.

[3]魏宏,高万里,白云等.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临床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4):124-127.

[4]王建梅,李奕,张钰等.药物联合冰水囊用于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妇女中期引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5):292-294.

[5]黄红英.乳酸依沙吖啶、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法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7):184-185,187.

[6]叶秋英,邓斌荣,朱丹等.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在终止瘢痕子宫孕14~20周妊娠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6):116-117.

论文作者:谢亚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研究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引产术用于50例瘢痕子宫引产的作用论文_谢亚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