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课程改革论文

西部大开发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课程改革论文

西部开发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教育论文,课程改革论文,西部开发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发西部,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教育是缩小东西部差距,并最终实现西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其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关键是能否寻求一条适合西部农村实际又合乎教育发展规律的新途径。本文针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的革新措施,并依此考虑和分析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

教育是社会整体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教育发展程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正相关,同时,教育又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作用和影响。从这种双向互动的原理来考察,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既表现在西部农村对基础教育的支持薄弱,亦表现在基础教育对西部农村发展的作用不够,以及农村学校课程设置的不适当。

(一)西部农村对教育的支持薄弱

由于中国西部的整体发展相当薄弱,更由于西部农村自然、社会环境较差,贫困现象严重,基础教育的发展也相应呈落后状态。这主要表现在:

1.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政府和民众对教育的投入能力有限。

2.由于贫困等原因而入学率低,辍学严重。

3.教师待遇差,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

4.农村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有效参与不足,甚至由于落后的文化观念,使农村教育发展缺乏必需的文化动力。

(二)学校对西部农村发展的作用不够

西部农村对教育支持薄弱,使得农村学校的发展异常艰难和缓慢。同时,农村中小学自身又处在一种封闭圈中,存在着诸多内在的、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升学主义的价值取向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具有严重影响。在西部农村,升学仍对学校和公众有特殊的诱惑力,这就导致了教育的升学主义价值取向。人们判断一所学校的好坏,评价教育的成功与否,都是以升学作为标准,如果学校不能使儿童升学脱离开农村,学校就不是好学校,校长、教师就要受到指责。农村中小学虽然条件差、基础弱,但还是千方百计争取升学率,而不在学生谋生上下功夫,结果许多学生被忽视甚至被淘汰,他们没有从学校中获得益处;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虽然完成了学校教育,但并没有获得更好的发展能力。

2.学校教育质量低下,效益不高。在西部农村,教学仍然仅注重知识的灌输,注重对应付考试的方法和考试成绩的追求,强调学生的被动适应。受教育被看作是使儿童脱离农村艰苦环境和求得城市生活方式的惟一出路,许多“失败”的学生回到农村社会时,既无力生存,也无心适应。这又使许多农民对学校产生轻视和抵制的认识——是学校把孩子变成了不会劳动又不爱劳动的人,进而挫伤他们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3.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西部农村偏僻封闭,许多传统的东西比较稳定地存在。“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依然是农村学校的表现特征。教师完全依靠现成事实编成的教材,自上而下地教给学生,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权力的象征,教学也在规定好的知识中进行,很少有学生的活动或针对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

4.学校与社区发展严重疏离。在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应当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它是农村最重要、最主要,有时候由于已经形成的条件还是惟一的文化来源地,它对农村的整个智力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有着很大影响。但是,由于农村学校教育自我封闭,脱离当地的社区实际,更不能在当地社区发展中显示其独特作用,因而社区对学校也漠不关心。农村中小学课程、教材、目标、教育思想和方法都与农村实际需要相脱离,使得学生不了解社区,不了解大众,缺乏农村生活与发展技能;教师几乎没有把农村教育资源运用到教学工作中;社区也不了解他们自己各种环境(自然的、人文的)是有教育价值的。这样使得农村学校与当地社区之间没有正常的互动关系。

(三)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主要以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打好知识基础为目标,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施加影响。

2.课程设计多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3.课程的门类过多,脱离农村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课程门类的学科化倾向又强调了专任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影响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4.课程主要是文化知识课,生活技能、实用技术类课程太薄弱。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的基本思想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的内涵

“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并不像教育史上的“学生中心论”那样,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兴趣,强调教育的一切要围绕着学生。而是从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应有的特殊功能出发,来探寻发挥农村教育作用的一种革新思想。因而,在西部农村中小学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有其独特之涵义。

1.满足儿童基本学习要求

“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是充分满足农村儿童作为“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所应有的基本学习需要的教育。各种需要的满足,最终使农村儿童能够“巧妙地适应”、“很好地生存”,成为当地农村聪明的、精神丰富的、对于各种生活有所准备的新一代。

2.促进儿童个性发展

“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是通过学生并为了学生的教育。它强调教育必须从学生实际和需要出发,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提倡尊重“每个学生都不一样”这一事实,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基本素质的提高。

3.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有益于每个学生的需求、兴趣、愿望的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具有意义的成功,帮助所有学生积蓄发展的力量,这符合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它使农村教育更民主、更灵活、更有意义。

4.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并重

“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是一种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并重的教育。其独特之处是将教育的着眼点从外在于学生的一切知识转向考虑学生的独立性,并依此来设计学校目标、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知识学习也不仅仅是教材规定的内容,不仅仅是课堂内的东西,更有课外、校外的知识;知识也不仅仅是概念、原理和事实,也有品德、态度、价值观念。能力既有学习能力,更有生存、生活能力,适应当地社区的创业能力。

5.促进农村社区发展

“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是适应农村实际并促进农村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基础教育与农村社区的相关性,强调通过培养人来改善农村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区发展。因而,它又要求学校要充分利用农村社会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同时广泛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使社区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的意义

1.实现农村学习化社会

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有利于实现西部农村学习化社会的实现。

时代发展到今天,“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等概念已是人人皆知。西部农村没有理由落后于时代,而要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顺应时代的要求。由于学习化社会不仅要求人人都是学习者,更要求每个人都有终生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品质。“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虽从“生活”开始,但它更着眼于满足农村儿童的基本学习需要,增强农村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懂得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和怎样促进学习与现实生活相适应,因而必然会促进农村学习化社会的实现。

2.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效益

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是提高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西部基础教育发展在经历了“普初”、“普九”的数量追求之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益就成为其改革发展的核心。而质量和效益的获得,必须要牢牢抓住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主体概念——学生;一个是行为概念——学习。因为学校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展开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正是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并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在学校和农村社会的适应性,所以能够促进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3.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符合现代教育对人的个性和主体性弘扬的要求。现代教育的价值已愈来愈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学生主体意识、能力和精神的培养上。“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着眼于儿童基本学习需要的满足,着眼于成功型社区成员的培养,从根本上使农村学校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4.学校教育和农村社区的双向参与

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是实现学校教育与农村社区发展之间良性互动的关键。学校教育总是处在一定社区中,以社区为依托,服务社区,促进社区发展;同时社区又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支柱。“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重视培养当地社区所需要的良好的人力资源,并且关心社区,重视利用社区资源,还在长远上考虑社区的未来,力图把学校真正建成农村社区的文化中心,因而有利于实现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与当地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三、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面对西部农村的实际状况,西部的农村基础教育必须要寻求发展的新途径。一方面外部支持条件要得到改善和加强;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自身要进行积极改革,使之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依据“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的思想和目标,进行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则是势在必行的有效策略。

(一)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应是充分满足农村儿童基本学习需求的教育。这种需求正如1990年世界全面教育大会宣言所提出的“为谋求生存,为充分发展自身能力,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为做出有正确的决定,为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基本学习手段和基本学习内容”。因此,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既要考虑学生现实成长的需求(包括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也要考虑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包括西部农村社区本身对未来成员的需求)。

因此,课程改革的目标应是:

1.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适切性、质量和效益。

2.增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本质特征,为学习者的自主发展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社区发展、人民幸福服务。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明确教育目的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首先要明确和考虑能为农村儿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以及这种教育能为农村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怎样的准备,进而设计以满足农村儿童在知识、文化、生活技能、生产劳动以及道德与价值观念等方面所需要的课程框架,且真正使课程能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作用。

2.多种课程结构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不仅要重视正规的学科知识课程,还要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某些条件下,课程也可以成为学生有计划自觉进行的学习形式,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

3.遵循学习规律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要能促进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综合与创新,充分重视学生的经验和学习等方面的差异与潜力,重视学生经验在新知识的生成与掌握中的教育价值,使他们以熟悉的方式学习不熟悉的知识,防止把知识外在地“加到”儿童身上的传统课程模式。

4.体现教育价值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要打破课程设置呆板、单一的局面,注重农村儿童健康的智力发展的权利和需要,实现课程结构的多样化,把课程建立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基础上,建立在真正体现农村教育价值的基础上。

5.针对农村实际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教要有非常明显的针对性和相关性,必须结合西部农村的特点,围绕儿童全部生活经验加以拓展,即在保证和反映国家主流文化特性的基础内容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基础知识学习与西部农村社区经济、文化、生活的联结点。既充分体现课程对西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适应,又广泛挖掘西部农村的教育资源,建立新的社区参与式的课程模式,使社会与课程、文化与课程、生活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得以协调发展。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西部农村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必须体现多元化,并通过课程的各种相互作用表现出自身独特的体系。

1.学科课程

这类课程以分科的形式来体现,它反映国家普通教育要求和基础知识内容,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强的特点。比如农村小学的学科课程,主要为儿童提供基本的读、写、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初步的思考、学习的方法与习惯。尽管如此,在国家基础教育要求下,学科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仍要有所变通,即同样的概念、原理和事实,有些可以用具有西部特色,且农村儿童熟悉的经验、常识予以说明,有些完全可以直接利用西部社会文化的内容来体现,让学生学会拓展知识领域和生活范围。

2.综合课程

这类课程相对于学科课程,是从综合整体的角度看待和概括相关学科,将它们综合成一个范围较广的知识体系。在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综合课程,既可以把相关学科的知识按其内在的关联融合成新的课程,也可以利用农村儿童生活环境中的某种现实、事物、事件综合多种学科知识,还可以在各学科课程中利用综合的思想和原理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改变学生知识结构,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如有研究提出农村初中阶段,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自然地理)融合成“综合理科”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等融合成“社会”课,从人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民俗、环境等方面展开线索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开设综合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综合课程不再强化学科系统性,而是从课程设置上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到最基础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综合课的开设使原来的分学科课程(理、化、生、地、史)的课时总量减少。由此多出的课时用于生活基础、职业技术教育等贴近农村生活、农村经济建设的课程。

3.实践活动课程

这类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构成的课程。它通过具体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使学生对要认识和学习的对象直接经历,动手去“做”,亲身体会,不仅使知识内化,而且将原有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外显出来。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中小学的体现,既可以是课外的各种专门活动(如兴趣、文娱、实验、调查等活动),也可以是渗透于各学科教学的,即把实践活动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把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学生自身独立的学习结合起来;其内容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都强调学生的自主与自动,强调实际能力的提高。实践活动课包括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侧重于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个性特长的发展。农村基础课程改革应确保活动课的时间,使学生不仅从教科书上学习,也从实践中学习,开阔眼界,发挥特长,提高动手能力,身心全面发展。

4.生活技能课程

这类课程是在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着眼于农村儿童的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农村社区发展对其成员素质要求而设的一类课程。其内容包括环境、健康卫生、饮食习惯、人际交往、文明礼貌、人口、自防自护、社会公德、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等等。通过生活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农村儿童增强在农村社会中的参与能力,进而使基础教育在西部发展中体现出它的价值和力量。

我国对中小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散见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这些学科虽然有的涉及到了有关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内容,但没有明确提出生活技能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所以,这种培养既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又缺少具体方法和实际的训练。为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和生存发展的需要,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应重视开设生活技能课程。初中阶段还应结合其他课程的知识,融入一些实用技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尽快地应用到生活、生产实践中,为西部的经济开发与建设服务。

(四)课程标准确定的依据

从理论上讲,课程标准应当是从整体上规定学科的性质及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还规定教学时间以及在这个时间内学生学习在知识、技能上达到的程度。在实际制定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时,应遵循的依据主要有:

1.与课程目标的整合程度

基础教育总体目标,应当是使儿童学习、生活发展的需要都得到满足。因而,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应为这一目标服务,并始终与之协调一致。

2.知识技能体系的结构

课程标准总是具体的而不是笼统抽象的。所谓具体意指有二:一是各门课程既有总目标,又有单元目标和教学目标;二是各门课程的目标要落实到各个实际层面,而这些层面正是课程学习目标的体现。因此,要认真分析课程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变化要求。

3.儿童学习的心理特点

课程标准的制定要考虑每门课程的逻辑顺序和呈现方式与学生学习的心理准备、心理特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基于这种关系确定不同程度学生所应达到的学习水平。

4.实际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确定课程标准既要考虑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也要考虑联系学生生活的社区实际,还要考虑联系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这些实际因课程性质不同而有不同途径和方法,也就有不同的效果。

(五)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1.根据我国现行的学制体系和西部农村大部分地区学校设置,以及西部各省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现状,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考虑分段设计、分步实施,即把课程设置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以充分体现各自的特点。小学阶段更多体现基础教育的统一要求,初中阶段则要适当体现分流,其灵活性、开放性更大一些。

2.根据西部地区的农村实际和教师队伍状况,以及基础教育的性质,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应考虑精简学科,减少课时,拓宽实践,即在保证国家要求的核心课程及内容的基础上,精简学科课程门类,改变过分强调分科,建立核心课程为主干的扩展性综合课程。

3.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上注重学科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强调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促进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同时,还必须在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师培训、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革新措施。

(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艰巨任务

1.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比发达地区具有更大的难度。这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支持(专家群体、专业机构),如课程理论、教材编制及师资队伍等;缺乏资金投入(自筹经费能力不足);自然环境不良,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大部分农村家长寄希望于教育帮助子女脱离农村、脱离贫困的普遍意识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农村课程与其他地区课程的衔接问题等等。

2.在长期应试教育中,每一级教育都是另一级教育的准备。尤其是西部地区非常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强调农村中小学与农村社会的联系,在许多人(尤其是农村社区成员)看来无疑会加剧城乡分化,把农村学生限制在农村,这显然有悖于绝大多数农村父母对子女前途的期待。因而要改变应试教育在西部农村非常不易。

3.目前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村教师生活、工作条件差,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料,不具备起码的卫生条件和发展条件。很多教师不愿到农村,对工作没有足够的信心和精神。大部分农村教师从学校毕业后没有再进修学习之机会,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也很难获得新文化信息。尤其是农村教师对农村生活条件不满,与农村价值观念冲突所引发的对教学的消极态度是很难克服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教师角色转换,提高教师素质,的确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4.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农村发展中担负更多责任,使社区更有效地参与学校事务,这就要求教育管理体制作出相应改革,即要增强农村学校改革的自主权,要扩大学校的功能和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但真正让学校起到社区文化中心的作用,真正使农村社区参与学校教育,还需要一个过程。

尽管这几方面有时会令人预见到所努力的效果会受到很大限制,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国家整体发展和西部开发与建设的必然要求,一定会成为西部农村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

标签:;  ;  ;  ;  ;  ;  ;  

西部大开发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