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论文_李敏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论文_李敏

李 敏成都市新津县人民医院 611430

【摘 要】目的:研究和观察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质量管理当中,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建立静脉治疗的护理小组,通过组织培训、开展定期活动、网络化登记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知识、提高PICC的操作和相关的护理流程等方式,对PICC 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性改进。结果:PICC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质量管理当中,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能够有效提高PICC 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PICC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PICC

由于具备安全、长期、无痛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了长期需要静脉输液以及化疗输液患者首选的安全通道[1]。但是,在PICC 护理过程中,导管维护和置管的操作技术是否规范,都会对导管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产生直接影响,如果维护或操作不当,就容易出现导管滑出、敷贴松脱、导管堵塞、患者感染等诸多安全问题,对患者的治疗也会产生负面影响[2]。本次研究中,通过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PICC 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我院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成员只有4 人,随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目前成员数量为24 人。其中男2 人,女22 人,年龄在27 岁-4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7±10.3)岁。24 人中有10 人是大专学历,14 人是本科学历,包含了1 名副主任护师,15 名主管护师,以及8 名护师。

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成立后,设置了1 名组长,2 名副组长,科室联络员18 人,同时影像介入科和麻醉科的主任对活动进行技术指导。

1.2 方法1.2.1 制定操作流程,定期开展活动。小组成员通过定期的会议总结出PICC 置管操作中的问题,并制定出穿刺置管的操作准入流程。流程包括提名为网络成员、完成理论学习、完成实践操作、申请考核,合格者颁发PICC 穿刺资格证书并成为核心成员。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要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护理部的要求,制定出年度的工作计划,在通过护理部的审核后方可实施。每月小组应举行定期会议或活动,交流和探讨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并探讨解决措施,分享交流经验。

1.2.2 完善监控机制并承担静脉治疗相关的培训工作。静脉治疗护理小组通过PDCA 管理模式来提高护理和管理的质量,通过该监控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改进措施。针对患者的分散性,而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对于静脉治疗相关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相同,因此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应制定并承担全院静脉治疗相关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包括静脉的应用解剖、如何选择和应用输液工具、PICC 置管健康教育、PICC 的维护以及常见的并发症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规范穿刺和维护的操作流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成员通过会议等形式制定出静脉治疗规范,内容包括:PICC 管理规范和操作、封管规范、固定规范、导管再通规范、拔管程序、冲管规范、CVC 维护等。同时录制穿刺、冲封管手法、贴膜更换等PICC操作视频放到院内网上便于学习。

2 结果PICC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从88.3%提高到了100.0%;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21.4%降低到了8.3%,满意度从91.2%提高到了98.5%。

3 讨论在临床治疗中,静脉治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护理技术,而对静脉治疗护理实施科学管理已经成为了护理管理领域当中的新课题之一[3]。PICC 在临床上的使用非常广泛,因此为了持续改进PICC 的护理质量,我院从2012 年开始成立了静脉治疗护理小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通过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建立,专科的护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这主要是通过赛丁格尔穿刺技术、抗高压导管使用、改良式赛丁格尔穿刺技术、B 超引导下的PICC 穿刺技术等活动或比赛的开展,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降低了对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实施盲穿的风险[4]。

此外,通过定期的培训,我院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所掌握的静脉治疗的相关知识均得到了有效提高,先进静脉输液工具的合理使用意识得到了增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护理水平的提高。而通过规范穿刺的操作和维护流程,保证了PICC 护理及使用的安全性,也是全院各个科室PICC 的置管和护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近分析统计发现,护理人员PICC 维护和换药操作的考核分从88 分提高到了95 分,并且开展的会诊高达了59 次,而且在整个PICC 的置管、操作、护理当中,均未发生护患纠纷和任何投诉。由此可见,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91.2%提高到了98.5%。有研究发现,通过PICC 护理,肿瘤患者的血管得到了有效保护,静脉输液的并发症发生率也得到了显著降低,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高了有效保证[5]。

综上所述,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质量管理当中,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通过培训、回溯、质控、分析和整改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PICC 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冯玉玲,宋文超,杨硕真等.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PICC 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83-1084.[2]吴欣娟,孙文彦,曹晶等.规范PICC 操作护士管理保障静脉治疗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4,25(16):561-563.[3]徐胜军,曹玉萍,段爱旭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行PICC 置管肿瘤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12):1120-1121.[4]赵树娟,覃惠英,郑晶等.广东省三级医院PICC 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2,22(18):10-14.[5]张惠英,唐永红,唐红梅等.静脉输液小组对肝功能衰竭患者PICC 置管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6(24):53-54,56.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  ;  ;  ;  ;  ;  ;  ;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论文_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