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东
(山东省郓城县武安镇中心卫生院;山东郓城274707)
【摘要】目的:研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这段期间,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管理,将其归为观察组,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这段期间,不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将其归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次数,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160-02
在手术室中,为了有效避免护理差错的出现,对护理质量要求相对较高,有效的护理管理能够将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为了能够确保护理的高质量,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十分必要的[1]。通过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将提升护理质量作为重点,尽量避免质量控制过程中错误的出现。在这种护理管理模式下,对护理人员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能够将其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其次,这种护理管理模式还能够通过对相关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来将护理质量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已经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3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最小的护理人员年龄是22.1岁,最大的护理人员年龄是37.5岁,护理人员平均年龄达到了(25.86±3.22)岁。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尚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选择我院3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最小的护理人员年龄是21.8岁,最大的护理人员年龄是37.2岁,护理人员平均年龄达到了(25.43±3.54)岁。两组护理人员的从业时间、年龄大小、教育程度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1.2.2观察组
(1)建立质量控制小组
由护士长选定质量控制小组组长,主要标准为护理质量较高,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丰富,对质量控制标准熟悉的护理人员[2]。同时选择组员,并分配给组员不同的工作内容,共成立质控小组5个(日常组、学习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质量控制检查组),组长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选拔,护士长根据综合评定标准,对小组长进行任命。为质量控制小组长制定工作内容,并定期抽查质量控制管理的实施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质量控制考核,对考核结果不佳的护士进行培训,每周组织质量控制小组组长开会,汇报本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疑难的问题,组织讨论解决方式,总结出最佳的处置意见[3]。
(2)各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内容
1.日常组工作内容每日检查手术室卫生的打扫情况,室内有无死角、手术器械有无血渍等。手术室内的器械应该整齐摆放,并对标签内容进行规范,检查记录手术过程是否完整,对不良事件的处置是否得当,抢救药品的准备情况,麻醉药品是否充足,是否正确处理医疗垃圾,有无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垃圾的情况等。
2.学习组工作内容为新入职的护士、实习护士、见习护士制定学习计划,并定期对所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的考核,评判学习掌握情况,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的治疗技术及护理技术,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3.护理文书组工作内容检查护理记录的填写情况,检查记录是否完整、真实,观察病历护士执行医嘱的情况。
4.消毒隔离组对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进行考核,制定出无菌操作的规范流程标准,对操作不规范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出纠正。
5.质量控制检查组检查组负责检查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实施情况,对工作过程及岗位职责进行落实。
6.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和各科室质量控制评价标准,护士长组织各小组进行学习,在工作中各小组需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标准。
7.组内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
五常法组主要是对手术室的卫生进行检查,合理摆放相关手术器械与物品合理划分手术室区域,对手术过程与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准备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应急药物与麻醉药物,对医疗废品进行处理等;教学组主要负责对护士以及实习生的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进行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将科室护理内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消毒隔离组要对无菌药品进行合理摆放,及时为手术室提供无菌物品,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进行一次性消耗品的月计划;管理质量检查主要是进行管理检测,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并将其落实。除此之外,还要负责工作流程的制定与岗位责任的落实工作。
8.质量控制
总结科室内所有护理人员要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认真落实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履行自身职责。其次,科室内要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可以将相关质量管理标准制作成为小手册,将其分发给护理人员学习,采用学习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及时发现,组问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得出一致结论之后再对其进行适当修改。小组组长要承担起自身的职责,每周都要对护理人员的下作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以此来达到监督的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观察与对照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把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17.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表示计量,用百分数(%)、例数(n)表示计数,经软件计算,如果对比数据P<0.05,则被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是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疾病选用手术治疗,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室患者的病情复杂,病情严重,临床护理对疾病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加强,对护理要求逐年升高。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有效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通过严格控制护理质量管理,保证高护理质量。
通过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通过逐层管理,形成多方位的有效控制,各组间的护理人员各司其职,降低质量控制过程中纰漏的发生率。对于医院的手术室来说,其应该要有一定的护理规则以及严密的管理制度。同时,我们在加强护士的工作效率,对其进行有意义的质量控制小组分配。每个质量控制小组都有自己的指责,质量控制小组大致可以分为消毒隔离、安全护理、安全急救、质量管理等等。依据这些分组进行各施其职,同时由护士长进行总体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同过这样的形式进行有效的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积极配合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小妹,朱瑞芳.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实践运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s1):42-43.
[2]董文平,丁万红,徐建芳.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1):102-105.
[3]杨倩.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58-160.
[4]孙丽娟,暴继敏,孟大为.手术室应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6):844-846.
论文作者: 张瑞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质量控制论文; 手术室论文; 小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质量论文; 情况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