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型居住小区建筑设计要点探讨论文_邓广琴

现代生态型居住小区建筑设计要点探讨论文_邓广琴

广东中誉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清远 511500

摘要:现代生态型居住小区建筑设计始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突出“人、健康、环保”三大主题,营造出一幅宁静、舒适、恬淡、幽雅、柔美的“天人合一”小区环境。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现代生态型居住小区建筑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现代生态型居住小区;建筑设计;要点探讨

一、前言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应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现代建筑应从空间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生态建筑更应如此,要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角度关注人类生活,它将建筑与环境资源及人类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它在注重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实现人、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就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生态型居住小区建筑的设计构思

在现代的繁华城市里,人们为钢筋水泥构架的现代建筑所窒息,而要想生活在心灵可以休憩的绿色家园里,成了城市人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都市情结。在此笔者本着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试图诠释一种崭新的现代生态生活社区,让生态建筑和自然美的充分融合是笔者设计思路的方向,体现“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思想。具体设计上,注重绿化布局的层次、风格与建筑物要相互辉映,同时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补充融合,发挥绿化在整个小区生态中其他更深层次的作用,从园林、回廊、喷泉、休闲广场、宅间绿地到游泳池、健身会所等,通过多个交流场所,创造一种自由漫步式的家园模式,将为人际交往传统的延续和自我娱乐的健康发展提供设施保证。

三、设计实例分析

广东某地产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84256m2,其中,净用地面积为74285m2,净容积率为2.1。以多层和小高层框架结构的住宅为主,总建筑面积近10万m2,小区定位为现代生态型高尚住宅区。整个小区规划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南北朝向的建筑布局结构,建筑南北向以小高层、多层为主,加上东西向的围合,高低错落,这一规划打破了传统的或现有的居住小区规划的模式,同时住宅建筑的布局也打破了以往的小间距、狭长、闭塞的空间感觉。整个小区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向心围合的、开敞多用途的绿色大宅院和住户日常生活是最直接贴近的交往、休息、活动空间,而且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增加了户外活动的内容,丰富了邻里之间的社会交往,还给现代居住模式提出了新的理念,

(1)建筑基底的设计。建筑基底因地制宜的选择接地方式如筑台、提高勒脚、错层、掉层、跌落、错叠、架空、分层入口。一方面可保证减少对原始地形的改造和破坏,另一方面有利于居住区接地空间形态的多样化设计。

(2)居住区建筑空间设计。中心小区为2层的别墅区,而其余小区都是12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沿着居住区级道路从外向里进入住区,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别有天地的景象,让居住区的建筑空间富有层次,充满节奏。同时为利于整个居住区空气的流动,在居住区的东南角和东北角集中规划了一定量的多层住宅,以中心商业区为点呈扇形布置,形成整个基地向外开敞的窗口,既使居住区的建筑空间颇具新意,也增强了社区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3)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借鉴北美城市社区蔓延发展中形成的“树枝状”尽端式道路系统,为适应“大围合、小组团、自由曲线的建筑布局”的要求,规划采用一个内环来组织小区内外的车流,自由活泼的曲线可满足小区道路通而不畅的要求;尽可能避免人行系统和车行系统平行设置,增加步行的安全性和趣味性。结合地形与建筑设计,考虑多种形式的停车,如:架空层、平台底层、单独的车库车棚等。公共建筑周围,结合主要道路路边布置部分公共车位,独立式住宅除每户设一个车库。

1)出入口。车行入口作为小区的主入口,被设置在用地西侧生活次干道和南侧规划支路上,以保证出车安全,转向方便。规划避免将车行出入口设在北向主干道上,以避免安全隐患。

2)步行系统。南北向的步行主轴贯穿商业广场和由高层及大户型住宅围合成的两个中心院落,步行道由中心院落向周边院落延伸。沿路设置的雕塑、小品、座椅和花架等设施,可增加步行乐趣。

3)车行系统。车行系统由一个环状道路和三条接口道路连接形成,小区车辆沿环路在院落外围行驶,尽量不干扰内部庭院的安静,确保居民的安全。

4)停车系统。小区共设置约500个车位。停车采用地上停车和半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地上停车满足住户和购物人群短时间停留活动的需要,提供约50个车位,主要设在小区道路边缘、步行入口广场两侧。半地下停车主要满足住户停放、保管私人车辆的需求,停车位约为450个。机动车停车位配套率为0.5个/户。

(4)绿化空间设计。三维绿化空间的设计可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从而营造更好的建筑小环境。点、线、面三个层次的绿化设计是以次空间作导引,形成“前导—中心—结尾”的空间主序列,使社区中心在有序的整体中得到凸显。这种连续的外部空间设计使人的活动得到动态延续,具有较强的展示效果。同时岭南植物资源丰富,用于园林观赏的植物更是种类繁多、品种优良,从视觉、嗅觉、听觉上都能让人充分享受大自然。如赏植物的芳香气味能使人宁静和谐,也能够杀灭许多致病的病菌、有效地净化空气。岭南地区有许多观赏价值高、同时又能够散发沁人心脾芬芳的园林观赏植物,如九里香、茉莉、夜来香、米兰、桂花、黄栀子、白兰等,在道路两侧适当点缀、在建筑周围种植,使小区呈现出视觉美外,也为味觉提供一个清新的天地。种植各种引鸟诱蝶植物,如:樟树、构树、台湾相思、人心果、海桐花、黄槿、雀榕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5)水体的设计。该小区在水环境的设计中,对小区建设所涉及的水环境体系——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系统、景观水体系统、绿化用水系统等,进行了周密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小区景观水体布局合理,水景与公共绿地融合为一体,环境优美,与自然和谐,水面高程分级合理,充分利用多种池内自然净化措施,较好地利用了雨水作为景观水体的重要补充用水。该小区雨水利用以渗透为主,通过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设置多种渗透设施等措施,充分利用雨水,为小区内大面积绿化和景观水体提供了大量的生态用水。

(6)照明系统设计。小区内的照明系统由高位照明、低位照明、景观照明三个部分组成。交通干道上的照明应符合车行和人行的不同的要求。车行干道用高位照明,人行干道用低位照明,景观园区用园林照明,以两条景观轴线上的景观为重点,强调了景观的趣味性和怡人性。并按道路级别及功能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亮度,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灯光组织,展现整个小区层次丰富的空间氛围和突出小区夜晚的景观。

四、结语

总之,建筑创作是一条需要不断实践努力创作的过程,在居住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生态型建筑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随着科技技术的突发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环保环境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低碳、自然、简约、创新式景观设计将会是主流的设计的理念与方向。通过引入生态环境的观念,形成点、线、面组合起来的景观环境体系,来组构新的现代居住区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忠山.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1(13)

[2]蒋健健.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

[3]王飞云.关于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探讨[J].四川建材.2011(06)

论文作者:邓广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  ;  ;  ;  ;  ;  ;  ;  

现代生态型居住小区建筑设计要点探讨论文_邓广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