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写作语言;优化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对习作语言的应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书写规范、语句通顺、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要想实现这一教学要求,在组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着力探寻优化学生习作语言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会表达。
一、利用阅读指导,增加词汇的丰富性
读写结合作为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同样具有适用价值。因为,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输入语言,积累习作技巧,为其有效的输出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在组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的时候,会立足阅读和写作的联系,以阅读为切入点,驱动学生分析文本,积累语言材料,增加词汇的丰富性,做好习作准备。
以《荷花》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形象的笔触为我们刻画了荷花美丽的姿态,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可读性。基于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围绕“荷花美丽的姿态”,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阅读任务:从哪些语句中你可以感受到白荷花很美呢?自主阅读文本,找出相关的语句,勾画下来,并批注自己读懂了什么。在这样的阅读任务驱使下,学生会投身到文本分析之中,找出不同的语句。如有的学生找出了“荷叶挨挨挤挤的……”这句话,同时批注:“荷叶像是一个个大圆盘,圆圆的;荷叶的颜色是碧绿色的,像是一块玉一样。”如此批注,不仅使学生建立对文本内容的个性理解,还潜移默化地积累了语言,有利于在习作过程中实现语言的优化。
二、指导学生观察,提高语言的形象性
习作是以生活为载体的。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组织习作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打破课堂、教材的限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而然地积累习作语言,实现习作语言的丰富,为在习作过程中自由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时候,我一般会先指导他们按照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方式对事物进行观察,从而把握事物特点,建立对事物的感性认知,潜移默化地积累习作素材,同时学生的习作语言也会变得愈加形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组织“寻找秋天”习作活动之前,我先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秋天里的事事物物,发现它们的变化。在明确的观察指导下,有的学生对树叶进行观察,通过树叶颜色的变化发现秋天的特点;有的学生对菊花进行观察,通过菊花的绽放把握秋天的特点。如此体验生活,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了习作素材,还使学生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发现了不一样的秋天,从而在习作过程中,运用适宜的语言进行刻画,展现语言的独特性。
三、强化思维训练,提高语言的逻辑性
习作是观察、思考和表达的有效结合。尽管在体验阅读活动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实现语言的丰富性和形象性,但是如何准确地表达这些语言却是摆在学生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对语言的建构离不开思考,思考是思维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想真正地优化学生的习作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强化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的逻辑性。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组织习作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在制作框架图的过程中,理清习作思路,确定习作内容。
以“假期中的一段经历”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先要求学生建立假期经历思维导图,将记忆深刻的假期经历一一列举出来。接着,对所列举的经历进行分析,找出使自己有深刻感受的一个,继续制作思维导图。在此次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学生需要将事件的如时间、地点、人物、开始、发展、经过等写出来。同时立足发展、经过这些框架,继续绘制以感受为主的框架图。通过这样一级级地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可以把握本次写作的要点,还可以锻炼思维,提升思维的严谨性。在思维的作用下,学生们根据绘制的思维导图,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详细地描写假期经历,将所思所想寄予其中,提升习作语言的运用水平,同时获得习作质量的提升。
总之,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是学生有效习作的关键,在组织习作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在课程标准语言表达要求的指导下,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习作材料,实现习作语言的丰富;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积累习作材料,实现习作语言的形象;利用思维导图锻炼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通过建立框架图把握习作要点,提升习作语言的逻辑性,进而通过习作语言的发展,提升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林馨.激兴趣 促积累 明方法——关于小学习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夏教师,2018(30):18.
[2]冯春辉.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15.
论文作者:林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习作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组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