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 255000
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学习有了动力,学生就容易接受新课。为了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好动新奇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则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无可非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并促使其主动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并使所学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获取新知识的情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一课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导入铺垫环节: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上学期中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请大家当裁判员,公正地判断出哪组成绩最好,想好后请用手势表示出成绩最好的一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议论纷纷。教师分别请持不同看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肯定他们回答的同时,教师指出:“到底哪一组成绩最好呢?现在老师也不能马上给你们答案,需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找到答案。”[揭示课题]这时学生都饶有兴趣地聆听老师讲课。于是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掌握新知,由此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质疑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困难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很难想象学生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学生能主动大胆地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他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敏于联想,以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洞察力,不断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了,教师还要循循善诱,在必要的地方加以点拨、启发,使学生逐渐能围绕知识点提出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教学《除数是整百数的简便除法》时,教师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5300÷200的两种竖式。学生看了之后纷纷提出:“这两个竖式一样吗?”“余数为什么是100,而不是1?”“左边竖式中商26为什么在被除数的千位与百位上?”“商为什么不是2600,而是26?”等问题。学生的提问犹如一粒粒小石子,在同学们心中掀起层层涟漪。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旁征博引,课堂气氛非常生动、活泼,学生感到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有劲。
三、课堂是师生讨论学习的主要场所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人际过程。课堂教学是则一个让孩子体验成功、体验参与、体验思维、体验创新的过程。
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积极地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用开拓性的思想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和激发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在数学教学中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功效。数学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因为创新的教学活动是一项高强度的精神劳动。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艺术》中认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上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传统的师尊生从关系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性课堂氛围。只有在允许学生说错、思错的宽松训练过程中,学生才能多说、多想、多做,以提高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才能激发他们热情主动参与探索,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这样一道题:把一条绳子平均分成7段,至少要剪几次?有的学生说6次;有的说要5次……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只要一次。这时全班学生都非常吃惊,议论纷纷,而这位学生却坚信地说,只要一次就行了。教师这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因势利导,让大家再动手试一试。最后大家从动手操作中想办法,发现确实只需要剪一次就能把绳子平均分成7段。给学生一个表演的机会,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也迎合了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从而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与创新意识。
第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并不只是通过一些开放型题来实现,而应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素,在每节课中都应弹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乐章,从点滴做起,逐步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笔者在上课中常采用直观教具、游戏、讨论等教学方法来辅助课堂教学,从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只要教师有心,何愁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对于数学成绩的评价,我想也应增加一项创新能力的评价,这项评价还应大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平时教师注意观察,做好记录,也是激发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勇于创新的好方法。
作为21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独特作用,让学生不再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让数学成为学生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论文作者:李晓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兴趣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6月总第26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