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的原理主要是指通过利用原子核(氢核)自旋的运动的基本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过射频脉冲激后产生的信号,病用用探测器将检验的结果输送至计算机,并经过相应的处理将探测到的信号转换成图像呈现在屏幕上的一种现代技术。借此,笔者主要从凶险型前置胎盘评估的角度对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于分析,以便更好的提升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和改善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凶险型前置胎盘;磁共振;成像技术;胎盘植入
通常情况下,凶险型前置胎盘(Dangerous placenta praevia)主要是指产妇上次为剖宫产,此次妊娠期间属于前置性胎盘的妊娠人群。胎盘附着于产妇的原子宫切口瘢痕处,且伴有明显的胎盘植入的临床症状。凶险型前置胎盘不仅是导致产前大出血的主要因素,也是产时及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凶险型前置胎盘出血相对凶险,因此妊娠者出血时火出现后常常伴有相对严重的并发症,如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等[1]。
1 凶险型前置胎盘简述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与剖宫产比例的持续增长,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也逐渐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或略有上升的趋势。根据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率占比中,不孕治疗师、剖宫产史和孕妇年龄因素都是诱发凶险型前置胎盘的重要独立性因素。由于剖宫产后产妇的子宫受损,脱模的形成不仅会受到影响,切口处瘢痕愈合不良,继而导致绒毛及胎盘极容易侵入产妇的子宫肌层甚至浆膜层,最终形成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现象。根据周文明[2]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凶险型前置胎盘中,发生后胎盘植入的概率大约在20~40%左右,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与剖宫产次数成正比关系,其中第一次剖宫产后发生后前置胎盘的几率大约在10%左右,剖宫产≥2次时,出现前置胎盘的概率大约在59.3%左右。另外由于受精卵在着床是具有明显的嗜乏氧性和嗜胶原性,而子宫瘢痕的特性与受精卵的这一特性相吻合,再加之新式剖宫产子宫切口的位置较高,都为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2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安全性分析
就当前;临床医学发展情况而言,既没有充足的证据能证明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查对胚胎会造成不良影响,当然也没有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证明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又被干扰作用。赵嵩[3]等学者对45例行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查的孕妇进行相应的随访活动情况来看,45例产妇在予以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查后在长达3年的随访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因素发生,而在最长达8年的随访中也发现,胎儿在出生后生长均良好,且未发现任何行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后对胎儿的生长不利的情况。但从磁共振自身因素而言,由于磁场潜在、尚不明确的作用,大多数学者均提倡在产妇妊娠前90d左右不能行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查。根据国家磁共振成像安全委员会的相关指导意见来看,由于20周以内的胎儿自身体检与胎盘因素的原因也不宜行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进行检查。
3 正常胎盘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在胎盘与胎儿的常规检查中,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使用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的检查设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主要因素在于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中的T2W1序列有明显的稳态自由进动序列(SSFP)、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等。这不仅给磁共振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相应的设备与技术支持,还有效的拓展了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应用途径。
一般而言,正常胎盘主要由羊膜、叶妆绒毛膜和底脱模构建而成,其中羊膜、叶妆绒毛膜主要构成胎盘的子体部位,底脱模则构成胎盘的母体部位。在妊娠时间达到12周左右,胎盘的形状则基本形成,这时在予以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扫描时,胎盘常会表现出比正常水平稍高的信号,同时胎盘的绒毛膜在妊娠早期、中期在T2W1中的表现常以线状低辛哈破影为主,随着胎盘孕龄的增长,绒毛膜的也会逐渐呈现出加深、加多迹象。根据这些特点,学者王光彬在结合超声成熟度分级的情况下,将胎盘分成0级、Ⅰ级、Ⅱ级、Ⅲ级。
4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前置胎盘的基本定义为妊娠为>28周后,胎盘附着于产妇的子宫下段,下缘达孕妇的宫颈内口或覆盖在产妇宫颈内口的胎盘。就当前医学分类而言,前置胎盘主要分为4类,即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前置胎盘和胎盘低置等四种临床症状。学者卢敏等研究发现T2W1作为观察前置胎盘最佳的序列,它不仅能有效的提升前置胎盘的诊断准确率还能有效降低前置胎盘以及相关症状的漏诊与误诊率,尤其是对超声诊断相对困难的后壁胎盘。通常情况下,胎盘植入主要是指胎盘绒毛因子宫脱模法语吧匀琥珀脱模层损伤等临床因素使得泰安置入孕妇的子宫肌层的情况。
从临床医学角度而言,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实际应用中要想更好的诊断前置胎盘不仅要清晰的分辨出胎盘下缘与子宫位置之间的关系,还鼻祖准确的判断出胎盘与孕妇子宫颈口之间的有效距离。还必须明确对胎盘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型处理,猪油这样,才能制定出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产前、产后大出血预防措施。同时他根据谷豫鸣[6]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还发现,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不仅能有效的测量出胎盘的大小、厚度,还能准确的判断是否存在副胎盘的现象。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正确的分析出胎盘的绒毛底脱模或子宫信号。正常的胎盘植入在在T2W1中的表现常以中等、高等信号为主,它在子宫中的分层主要以三层为主,即内层、中层和外层。其中内层主要以高信号为主,中层处于结合带,外层则是以中等高信号较为明显。王建伟[7]等学者在临床研究中,在集合塔盘置入与绒毛以及子宫肌层的深度主要将其纷争黏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三种。
5 结语
从临床应用角度而言,虽然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所需的费用相对高于常规检查,但就检查的准确率来看,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不仅能直观的观察到胎儿的基本动态,还能有效的确定胎儿、胎盘与肌层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临床手术治疗与降低术中出血量都是极其有效的,尤其是在超声诊断或疑诊不明确时,对提升凶险型前置胎盘检查均是极其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陈凤英,张大伟,刘正平,等. 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产前MRI平扫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27(5):359-362.
[2]周文明,何磊,付维东. 磁共振对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影像诊断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2016,33(8):1659-1662.
[3]赵嵩,陈志敏,安莲英,等. 磁共振成像在前置胎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7):88-90.
[4]王光彬. MRI在凶险性前置胎盘诊断中的价值[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4(9):7-9.
[5]卢敏,吴宁,黄珊萍,等. “一站式杂交技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治疗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2017,33(12):1957-1960.
[6]谷豫鸣,魏俊,熊常君,等. 超声检查与磁共振在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4):105-108.
[7]王建伟,王敏,季丽雅. MRI快速成像技术在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疗设备,2016,31(2):77-79.
论文作者:叶满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胎盘论文; 磁共振论文; 凶险论文; 技术论文; 子宫论文; 产妇论文; 绒毛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