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历史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居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地位,它影响并控制着其他能力的发展,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由此看来,启发思维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教学的主旋律。
目前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灌输式讲授,学生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一种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记忆的成分大于思考的成分,学生被动地记忆“既定的”史实和结论。然而,这些“既定的”史实和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学生对这些史实和结论又是如何认识的,学生可不可以对历史有自己的看法,这样的问题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退化,而且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处理现实问题,历史变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认为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应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教师应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如: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
如:我在讲授五四运动一课时,利用这一时期的教学资料丰富的优势,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也播放了《我的1919》视频片段,学生感受到当时中国外交上的耻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发现”了问题。结合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疑难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西安事变》这一课,我在讲解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时,让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的历史知识来探讨一下蒋介石被扣之后应该如何处理,是杀,是关是放?这样通过设疑置难激发他们去思考、去讨论,让他们各抒已见,陈述自己的理由,最后对同学们的观点再进行总结评析。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三、教学中注重多方面联系,开阔学生的思路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
这有两种办法:
一是以一国历史为线索、以时间为纲的纵向联系。
例如:世界历史的学习中,美国可以作为一个专题,从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参加一战、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学生充分了解了美国崛起的历史。
二是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横向联系。
在纵横联系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其思维的广度。例如: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之时可以回顾中国近代史的戊戌变法,从背景、经过、结果、原因等方面对比分析,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中通过史料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对历史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其整体,才能深入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第一步,要先读懂材料,通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材料选自哪一篇文章或哪一年的谁的讲话,通过材料里边提供的时间、人物、事件来判断是教材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第二步,联想课本中内容来解题。
第三步,有的问题要弄清问什么,通过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启发学生在分析中理解、在归纳中综合、在记忆中找规律。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应更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育陋习,多方面、多形式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应新课改要求,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在历史教学中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论文作者:陈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西安事变论文; 材料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