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的进攻性战略与民族产业的反战略_民族工业论文

外资的进攻性战略与民族产业的反战略_民族工业论文

外资的进攻策略与民族工业的反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外资论文,民族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各种优惠引资政策的出台,外国工业资本纷纷涌入,以求争得一席这地。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处在改革的艰难时期,这些外商投资企业凭借其母公司强大的后盾支持,在家化、仪器、仪表、家电、汽车、电脑、电气、通信等行业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而中国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外资企业的资金、技术的进攻下,显得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与处理好引进外资与保护民族工业并增强竞争力的问题就变得犹为迫切了。因此有必要对外资大公司的直接投资战略及其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诂,使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减少负面影响。

一、外资对我国企业的进攻策略及影响

1.外资企业正尽全力挤垮中国的名牌产品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18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在各个产业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名牌产品。但90年代以来,外资来华投资已从过去的中小企业为主转变为国际大财团全面进入的格局。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与中国名牌产品争夺市场份额,采用了一系列手段来挤垮国有名牌产品。首先,外资采用合作的方法来吞掉中国的名牌产品。他们往往利用我国引进外资方面的急切心理,同时,还有我国企业对于无形资产方面的认识匮乏,在合资的过程中,对我国品牌不评估或评估价值过低,致使许多国产名牌被无偿“吞”掉。然后再将国有名牌改名,或干脆冠以外国品牌等方法逐渐将国有名牌消灭的荡然无存。其次,外资企业凭借公司的强大财力,不惜起初亏本数年,用低价策略打击国有名牌。例如,为了挤垮“白猫”、“活力28”等国有名牌洗衣粉,几家外资企业采用合资的手段取得控制权,用短期赔本的方法抢占市场。由于债务的困扰,致使资金不足,再加上假冒伪劣商品的冲击,严重削弱了国产名牌的竞争力。于是,家化市场就被“奥妙”、“碧浪”等泊来品瓜分了。同时,外资企业产品的高技术性,及外资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还有国民对外国品牌的崇拜心理,对国有后起品牌又形成了强大的进入壁垒。再次,外资通过在国外抢先注册的方法,侵吞我国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对于无形资产的认识逐步加深。国有名牌在国内被抢先注册的事例少了,但在国外被抢先注册的例子却不胜枚举。如北京“全聚德”烤鸭在东南亚一些华人较多的国家和地区被注册,北京“五星”啤酒在美国被抢先注册,天津“狗不理”包子、“鹦鹉”手风琴在日本被注册,上海“芭蕾”珍珠霜在香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被注册,云南“红塔山”香烟在菲律宾被注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国外被抢先注册的名牌商标数目,在澳大利亚有150多个,在日本有100多个,在印度尼西亚有48个等等。根据国际商标注册的精神和原则,这些国家和地区将有权拒绝由我国注册的名牌商品进入,并且有权以相同商标组织生产将产品销往被他们注册的国家和地区,封锁和抗衡我国的名牌产品。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国家和地区,而应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的企业随着自身的发展,势必要迈向国际,其商标权必须在国外申请注册,我国的名牌产品才能自动在全球漫游。

2.依靠名牌产品同我国企业抢占市场份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及其市场大多抵挡不了外资的收购和进口产品的竞争。外资凭借其世界名牌产品,先期打入中国市场,在竞争中先吞食中国的国有名牌,然后再大举进军,致使洋货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结果是:照相机业几乎全军覆没,摄像机行业亦所剩无几;医药行业,洋货占领了30-40%的市场。其它,传真机98%,移动电话机80%,大中小型计算机75%,电子元件70%,轿车70%,录像机60%,微型计算机60%,局部用数字程控交换机50%。即使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洗涤化妆品市场,大部分被抢占;80%以上的碳酸饮料市场丢失;甚至传统的食品市场亦不断地被吞食,麦当劳、肯德基、威廉士堡等各种洋快餐几年内就夺取了我国1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

3.转嫁投资风险,挤占国外市场,加大利用外资成本

外资企业的投资目标是了解和适应我国的经营环境,以便维持并进而扩大市场的销售份额,利用我国的原材料和其它生产要素及基础设施。这样既可以利用我国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又可以减少政治风险,以便维护和加强其全球战略的实施。外资企业拥有雄厚的财力,国外信贷渠道和优秀的管理经验,系统的销售网络和高新技术。而我国企业则缺乏合格的管理人才,合营企业的产品严重依赖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企业的管理实权就拱手让给了跨国公司。而且,合资过程我国国有资产流失和中方持股份额不足50%的现象仍很严重。跨国公司面向国际市场,大多实行全球战略,成为一个联合的一体化组织,采取一致行动。跨中国公司利用内部一体化,支配某些产品的生产及投入的市场,操纵价格,操纵商品的跨国界流通,使得东道国无利可享。从而尽可能将内部化的利益归于跨国公司自己。他们还常常利用我国加快引进外资进行开发建设的急切心理,开出各种条件要求享受优惠,或动辄以撤出投资相威胁逃避管制。

外资企业的全面进入加大了我国的政治成本。他们的高收入政策,对我国科技管理人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人才的流失还影响到国有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外资企业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大量流通对我国消费结构的合理优化造成了负面影响。外资企业所生产高档商品滞留国内市场引起的消费结构的跳跃式升级将影响我国消费需求结构循环渐进的的正常发展过程。外资企业来华投资无非是关注中国这一最大的潜在市场。外资来华已从过去的以中小企业为主转变为国际大财团全面进入的格局。这就造成了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强烈冲击。民族经济能否迎接挑战并求得发展,而不是发展成为依赖性经济尚是一个未知数。目前,国有企业举步艰难,“三角债问题”,仍然困扰着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缺乏合格的管理人才和优秀的技术人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又一难题。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资金不足,缺少技术与管理的普遍现象。民族经济以如此的实力同国外优秀的大企业、跨国公司进行同水平竞争,胜算的确不大。

二、加强民族经济的竞争力,迎接挑战,实行相应的反对策

振兴民族经济,加强民族工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管理、教育、立法、税收等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共同完成。民族工业自身则应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主要角色,谋求自身发展,并在各方面的协助下,积极迎接跨国公司的挑战。

1.建立名牌战略意识,参与名牌产品的竞争

首先,我们要珍惜已有的名牌产品。对于国家而言,名牌是几代人苦心经营的血汗结晶,是我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水平,不应轻易将之毁掉。海南椰岛公司挡住美国公司出资一亿多元购买海南名牌产品鹿龟酒的配方与生产权的巨大诱惑,上海家化联合公司花巨资将已经出让的美加净著名品牌从外商手里“赎”回来,表明我国企业名牌意识已经增强。其次,中国正在同国际惯例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因而必须按国际惯例办事。商标权是涉及法律意识的问题,随着产品的知名度增加,就必须在国际上注册商标,避免像上海冠生园的大白兔商标被抢注的悲剧再度重演。再次,增强名牌战略意识,还要注意我们的民族文化意识不要妄自菲薄。今天,洋文化在中国十分流行,各种商店争相冠以洋名,产品更是以洋货走俏。我们的青年一代从小就受崇洋舆论的影响,接受洋名牌的熏陶,对进口商品乐此不疲,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又怎样能塑造中国的名牌呢?笔者认为创造中国的名牌,首先必须有创造中国名牌的文化土壤。日本、韩国人民在本国经济复兴和起飞时期,坚信自己国家的产品是世界上最好的,坚持使用本国产品。正是在这种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鼓舞下,才能够创造今天的繁荣和富强。第四,要不断树立新的名牌产品。中国有门类齐全的民族工业,每个企业都应有自己的名牌产品,要靠名牌产品争市场,打天下。名牌并非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有些名牌将会失去市场。关键在于把建立名牌的战略意识置于一个动态思维之中,要不断的创立新的名牌,勇于创名牌,擅于创名牌。

2.企业创立名牌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消费者是上帝,只有消费者承认国有名牌,精心爱护国有名牌,积极使用国有名牌产品,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否则,任何产品也不能成为名牌产品。政府应给予企业必要的支持与调控。目前,我国产品结构不合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还很弱。为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和落实调控措施,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扶持一批名牌企业,使企业规模上档次,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工商部门还要加强对假冒商品的打击力度。同时,社会上也应形成一股正气,敢于揭露和阻止生产假名牌的行为,切实维护名牌企业的利益,使之健康、持久、快速的发展。

3.限制跨国公司的股权比例,加强监督

督促合资企业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违反我国法律搞不法经营的外商要依法制裁,要按照我国的国情和国际经济活动的惯例,合理规范外商的投资经营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和民族工业的利益。合资过程中,中方要必须具有自信心,不要唯外资是从,轻易对外商“让市场,让股权,让利益”,政出多门,竞相优惠。给外资以可乘之机,使之得以迅速抢战我国市场。要严格限定合资必须按时到位,防范外商以高估进口投资品、物料价格和低估出口产品的手段转移利润,造成中方利益的流失。杜绝各种形式的假合资。

4.科学选择利用外资的方式

改革之初我国利用外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补现代化建设资金的不足,以消除国内储蓄和外汇储备双重短缺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推动经济起飞。经过18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已有明显提高,国内储蓄和外汇储备已具有相当规模。现阶段,利用外资要以弥补“技术缺口”为主,通过吸收和利用外资带动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等一揽子转移,以加快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中央提出了“两个转变”的思想,要求生产力的发展要靠技术进步来实现,所以引进外资应以引进技术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可以考虑采取更优惠的开放市场政策,有选择地让外商通过BOT方式进行投资建设与经营某些基础设施项目。根据不同产业、不同部门的特点,科学地选择利用外资的具体形式,尽可能减少经济增长成果和利益的外流,化解外资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标签:;  ;  ;  ;  

外资的进攻性战略与民族产业的反战略_民族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