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调查与分析论文_张月苗

浅草堂园林工程与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摘要:本文在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市6条市政道路绿化建设项目中的海绵城市绿地所应用的园林植物进行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条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共应用植物87种,隶属于53科81属,多数植物适应性强,黄榕、肾蕨、鸢尾、美人蕉、红檵木、细叶紫薇、勒杜鹃、红背桂、银边山菅兰等是广州道路海绵绿地建设中常用的园林植物。从整体上看,雨水花园和旱溪花镜应用的植物品种更为丰富,但这两类海绵绿地的时花种类占多数,各类型海绵绿地存在植物应用雷同性大、乡土植物应用不足的情况。通过调查分析提出,适量应用时花的同时更应加强乡土植物的开发利用,以减少后期养护管理。本研究能为广州地区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基础。

关键词:广州;市政道路;海绵城市;绿地;园林植物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的“双刃剑”效应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为人们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绿地不可避免的遭受破坏,热岛效应效应越来越明显,多雨地区尤其像广州这样的城市,当夏季来临,暴雨侵袭全城,为避免道路积水,市政管道和雨水排放系统将雨水大量排空,不仅造成雨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引起了水污染的问题[1],广州虽然伴随着水生长、伴随着水繁荣,但是也因水的问题而困扰,“落雨大,水浸街”这句童谣便是对广州城市雨洪问题的一个形象描述[2],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国内水资源短缺现状以及利用植物的生态性能解决水污染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以景观为载体的水生态基础设施[3]。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多以雨水花园、旱溪花镜、生态草沟、下凹绿地等形式为依托。园林植物是海绵城市的重要元素,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更是以其耐旱耐水湿等生态特性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构建生态廊道、连接破碎绿地、净化水质,修复栖息地、补充地下水、防洪防涝、净化空气,降沉降噪[4]等方面,这也体现了园林植物的渗、滞、蓄、净等功能,除了生态性以外海绵绿地中的园林植物在选择上还应遵循观赏性、经济性、特色性以及良好的适应性等原则[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了解广州市道路绿化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上,选取广州市市政道路中已建成的且整体景观效果较好的海绵城市绿地进行实地调查,包括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旱溪花境、生态草沟,其中雨水花园三处,下凹绿地、生态草沟、旱溪花境各一处,共六处,具体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记录、现场拍照、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每条路的海绵城市绿地进行实地调研,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统计海绵植物种类、观赏特性、植物配置类型等,并分析海绵绿地植物的应用频度和丰富度。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概况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海绵绿地植物种类及观赏特性分析

本次调查共统计植物87种,隶属于53科81属。其中乔木18种,隶属于14科15属,约占所有植物种类的20.7%;灌木17种(含竹类植物),隶属于17科17属,约占19.5%;地被植物52种(含攀援和水生植物),隶属于34科49属,约占59.8%。从科属分布来看,菊科植物品种应用最多,占6种,均为地被植物,其次是禾本科植物,占5种,除了青皮竹外其余4种均为地被植物,此外大戟科、桑科和天南星科、百合科、桃金娘科分别占4种和3种,生活型涉及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其余各科仅占1~2种。

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落叶植物占多数,常绿植物共35种,约占所有植物种类的40.2%,常绿乔木、灌木分别占13种,而常绿地被为9种,仅占地被植物总和的17.3%;从观赏特性来看,彩叶植物共计20种,约占所有植物种类的23%;其中彩叶地被植物占多数,共16种,色叶乔灌木共4种;观果植物共6种,观果乔木占5种,分别为红花玉蕊、日本冬青、杨梅、洋蒲桃和黄皮,其中红花玉蕊兼具观花、观叶、观果效果,在此次海绵绿地中未发现观果灌木,观果地被仅南天竹一种,但长势差;开花植物共44种,占植物总数的50.6%,开花乔灌木共15种(红纸扇、勒杜鹃定为观花植物),开花地被多达29种,约占地被植物总量的55.8%,这是由于雨水花园和旱溪花境在建设时大量使用了时花品种造成的,旱溪花镜使用时花12种,占旱溪花镜地被植物总数的37.54%,生物岛螺旋大道的雨水花园使用时花16种,占其地被植物总数的48.5%,其他三条道路的雨水花园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时花,时花的应用不仅能增加海绵绿地植物多样性更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说明广州道路建设海绵城市造景时较为注重“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原则,但时花需要频繁更换,在经济性以及后期养护管理方面不占优势。

2.2 海绵绿地植物适应性分析

从植物适应性上看,除了南天竹、海桐、桂花以外,其余植物均能很好的适应各类海绵绿地的环境,这说明广州市政道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视植物的适应性,所应用的植物多数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耐湿的南天竹适应性差的原因可能是受广州湿热天气的影响,由于海桐和桂花忌积水,这两类植适应性差的原因可能是种植在海绵绿地的蓄水区导致的,且广州的湿热天气亦会对海桐和桂花产生影响。此外由于此次调查的三处雨水花园和旱溪花镜使用了较多种的时花,时花更新频繁以及时花多配置在海绵绿地的边缘区,以至于难以看出时花在海绵绿地中的适应性。

2.3 海绵绿地植物应用频度分析

由表2可知,6个海绵绿地中植物应用频度超过40%的植物共51种,占植物种类总数的58.6%,其中乔木占14种,灌木9种,地被28种;应用频度超过80%的植物17种,占总数的19.5%,乔木灌木各占4种,地被占13种,其中黄榕、肾蕨、鸢尾、美人蕉的应用频度高达100%,红檵木、细叶紫薇、勒杜鹃、红背桂、银边山菅兰的应用频度超过90%,此外花叶假连翘、花叶良姜、花叶鸭脚木、亮叶朱蕉、非洲凤仙的应用频度超过70%,这些植物的应用量均较大,说明这些植物在广州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是常用的绿化树种,起到骨干或基调植物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6个海绵绿地中应用频度低于20%的植物为28种,占总数的32.2%,这类植物在海绵绿地中应用量不大但因其独特的观赏效果在植物配置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部分植物是引进的外来物种,应用量小,由于适应性差导致长势不佳,景观效果不足造成植物资源浪费的情况,如南天竹、再力花等。以上说明应用频度高的树种应用量大而应用频度低的树种应用量小,由此可见广州市道路建设中在海绵城市植物应用中存在雷同性大的问题。

表2 六个海绵绿地中园林植物应用频度统计表

2.4 海绵绿地植物丰富度分析

对6个海绵绿地应用的植物丰富度进行比较,如图1所示,每条道路海绵绿地绿地中的植物大致遵循地被植物品种占多数,乔木品种占少数的原则,生物岛螺旋大道的雨水花园乔木和地被植物的种类最多,分布为13种、37种,生物岛东北片区的旱溪花境灌木的品种最多,为14种,而科丰路的生态草沟其应用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的数量均为最少,分别为1种、3种、5种,可能是由于科丰路的生态草沟位于道路中央分车带中,草沟狭长导致种植空间有限,仅以花叶芦竹、美人蕉、鸢尾、肾蕨等耐水湿的地被植物为主并以红檵木球、黄榕球、鸡蛋花作点缀,在满足生态草沟基本需求的同时又不分散行车注意力。

六条道路在植物品种的总量上差异亦较大,植物品种应用最多的是生物岛螺旋大道的雨水花园,为58种,约占总植物品种的66.7%,其次是生物岛东北片区的旱溪花境,为51种,约占总数的58.6%,植物应用品种最少的是科丰路的生态草沟,仅为9种,占总数的11.11%。三个雨水花园和旱溪花境的植物品种均超过20种,生态草沟和下凹绿地的植物品种均不足20种,这说明相对于生态草沟和下凹绿地来说,雨水花园和旱溪花境更加注重海绵植物品种的应用。

图1 各海绵城市绿地中园林植物种类统计

2.5 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比例分析

本次共统计乡土植物29种,如表4所示,约占植物种类总数的33.3%,其中乡土乔木9种,占乔木总数的50%,乡土灌木6种,占灌木总数的35.2%,而乡土地被植物虽数量最多为14种,但仅占地被植物总数的26.9%,由此可见广州市道路建设海绵绿地中总体上存在乡土植物应用种类不足的问题。

表3 6类海绵城市绿地植物种类统计表

表4 乡土植物种类

注:表4中乡土植物的依据是《华南乡土树种与应用》[6]、《园林树木1600种》[7]。

3、结语

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8]的要求,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建设。可见海绵城市在未来广州市道路绿化建设项目中实现全面覆盖将成为必然趋势,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植物选择与搭配不仅能满足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的基本功能,而且往往能为道路绿地添姿增彩,目前国内关于海绵城市中植物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关于海绵城市植物在道路绿化建设项目中应用的研究较少,本文对广州市市政道路绿地建设项目中植物的种类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认为今后广州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在植物应用上应选择耐水性、耐冲刷较好的植物,地被应采用带有自净化功能的品种[9];增强各类型海绵设施的区域景观特色减少雷同性;满足观赏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时花的应用,可用适应性强的多年生地被植物代替,以响应海绵城市理念并增强经济性;增加乡土植物的应用比重;协调常绿落叶比例并加强日常养护管理。

参考文献

[1]程骅.海绵城市理论下陆生草本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研究——以南京仙林大道规划设计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

[2]裴力.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广州天河智慧城核心区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3]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6):26-36.

[4]王怡憬,秦华.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艺,2016,(12):103-105.

[5]代文斌,蒲雅丽,高昕等.海绵城市雨水花园植物造景的探索与实践——以2016上海(国际)花展上海师范大学景点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2):165-170.

[6]周洁琳.华南乡土树种与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张天麟.园林树木1600种[M].园林树木1600种,2010.

[8]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Z].2017.

[9]蒋少稀.海绵城市在广州南沙地区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4):26-29.

论文作者:张月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  ;  ;  ;  ;  ;  ;  ;  

广州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的调查与分析论文_张月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