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生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根据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题,做了深刻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 欣赏教学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应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方法,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快乐学习美术。
一、精心选择小学美术教学内容
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时,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在选定小学美术欣赏内容时,要依据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以及接受信息的能力进行。
其实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欣赏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学生易接收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九课《水墨花鸟》时,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精心设计好教学环节。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学习、创作的快乐。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结合中国悠久的美术历史,给学生讲解中国古代的水墨花鸟,让学生对生活中的花草与鸟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师再从学生画好的美术作品中精心选择几幅特别优秀的作品放在班级的展览区内供大家欣赏。
在选择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时,要立足生活实际,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作品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让美术课堂走向高效。
二、注重小学美术随堂欣赏流程
教师设计好美术教学流程后,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我国优秀的美术作品。随堂欣赏教学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绘画、工艺教学的同时,引入优秀画家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的优势,并让学生分析这些美术作品的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同时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技能,让学生在欣赏大家的作品时,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美术。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七课《美丽的园林》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园林作品,让学生具体分析这些美术作品的优势,因此学生肯定会对这些园林作品赞不绝口。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这几幅美术作品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美术作品的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古典美。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欣赏大家的美术作品并积极发言,教师以鼓励与肯定的态度欣赏学生,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引导学生欣赏与操作相结合
小学美术的欣赏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制约的。当然,如果小学生能够有效地把二者结合起来,对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消化这些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这样会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积极引导学生课前欣赏学习
美术欣赏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误码之前,让学生欣赏相关的美术作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课前适当地提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去积极思考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欣赏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探索、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美术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欣赏教学策略,高度重视小学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根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欣赏、实际动手操作等方式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创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在美术领域里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汪勇 浅析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J].考试周刊,2009,(19)。
[2]刘洁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青春岁月,2015,(05)。
论文作者:单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美术作品论文; 美术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小学美术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