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经验论文_范巧真

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经验论文_范巧真

范巧真

(淮安市中医院 223299)

【中图分类号】R2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28-01

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源流,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清升与浊降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体现,在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清气不能升,浊气不能降,清浊相干,则出现各种疾病,因此,升清降浊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治法。

李寿皊老师是江苏名中医,师从耳鼻喉科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从医30余载,长期从事耳鼻喉科疾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在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获益匪浅,现将李老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鼻渊

李某,男,20岁,2013年10月20日初诊。主诉:鼻流黄脓涕半年,伴头痛,晨起明显,鼻塞,记忆力下降,咽干口苦。查双侧下、中鼻甲肥大,中鼻道脓涕积滞。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当属肝胆湿热,熏蒸鼻道。治以清肝降浊,利湿升清。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栀子10g,,黄芩10g,泽泻30g,车前子10g,桔梗6g,苍耳子10g,辛夷10g,川芎10g,赤芍10g,柴胡10g,升麻10g,蔓荆子10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服七剂后症减明显,续服7剂后症消。

按:李师解释方义:肝胆湿热熏蒸鼻道,浊涕积于窦腔而发病。以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清降渗利,配升麻、柴胡、桔梗等升清,辛夷、苍耳子通窍,蔓荆子减轻头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阳升阴降、窍道通、浊涕除而病愈。

2 耳鸣耳聋

吴某,女,41岁,2012年12月10日初诊。主诉:左耳持续性耳鸣伴听力下降1年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伴头晕,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平素口干喜热饮,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服“六味地黄丸”、“还少胶囊”及维生素类药物后效果不明显。查:左耳通畅,鼓膜完整,光锥存在,电测听提示:左耳平均听力45dB,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细。此为虚证耳鸣耳聋,辨证当属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以益气升清,降浊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0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10g,当归10g,陈皮10g,山药15g,葛根30g,石菖蒲10g,蝉衣15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服七剂后症减,调理月余,耳鸣消失,平均听力提升25dB。

按:李师解释方义:《四圣心源》中曰:“诸阳上达则七窍空明,浊阴上逆则五官晦塞。”此患者劳累后症状加重,四诊合参,当辨证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上潜,蒙闭清窍,遂生耳鸣耳聋。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恢复脾胃之升清降浊功能,以保持其清窍“空”“清”状态,病愈。

3 复发性口疮

严某,女,24岁,2013年5月20日初诊。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2年,再发3天。口腔灼痛,口水增多,讲话、进食时加重,口有甜味,腹胀纳呆,全身倦怠,四肢沉重,大便偏稀,小便浑浊。查:舌面、颊部、唇黏膜多个溃疡点,大小不等,部分融合成片,基底灰白,上面覆盖灰白色和浅黄色渗出物,周围黏膜淡白。舌质嫰胖,苔腻,脉沉细。辨证当属清阳不升,浊蒙清道。治以益气升阳。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升麻15g,葛根30g,黄芪10g, 党参12g ,白芍10g, 白术10g, 茯苓10g,藿香9g,佩兰9g,柴胡6g,鸡内金10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服5剂后口腔溃疡减轻明显,食欲增,大便渐增长。续服5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李师解释方义:古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当脾胃气虚,元气不足时,阴火上炎,灼伤唇、舌、颊,发为口疮。升麻消上浮之火毒,白术、党参、茯苓、黄芪等健脾化湿,诸药合用,使精气升、浊邪降、脾气运、正气复而病愈。裁方时补药不宜太重,酌用些芳香化浊之品。

4 鼻鼽

邵某,男,45岁,2013年3月15日初诊。主诉:鼻痒喷嚏2年。鼻痒,结痂,时而狂嚏,清涕如水,鼻塞,以春秋两季发作为甚,嗅觉尚可,经鼻喷剂外用后症状控制,但时有发作。检查:鼻前庭皮肤皲裂,鼻黏膜呈粉红色,双侧下鼻道有少量清稀分泌物。舌苔薄白,脉迟。辨证当属清阳不升,卫气难充。治以益气升阳为主,养血祛风辅之。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升麻3g,柴胡3g,党参10g,黄芪10g,蝉衣3g,当归10g,豨莶草6g,诃子肉10g,徐长卿10g,甘草3g。水煎服,日一剂,5剂后症减明显,续服5剂后症消。

按:师解释方义:《素问》中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头面清窍的视、听、嗅、味完全靠清阳之气来濡养温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清窍不清,耳不能闻,舌不能味,鼻不能嗅。脾胃主升清降浊,而五官高居头面部,故用益气升阳法来治疗鼻病。

耳鼻咽喉是头面部的清空之窍,需要清阳之气的濡养。清阳升,则头面诸窍得以空清爽朗,耳聪目明;浊阴不降,则头面诸窍不空不清,在耳则耳聋耳鸣,耳中憋气,在鼻则失嗅堵塞,在咽喉则鲠介角化等。耳鼻咽喉,以通为用,故在治疗中应用升清降浊法,以调整人体功能,使之归于“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正常状态中。

寥寥病例,充分体现了李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丰富经验,为中医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开辟了新思路。

论文作者:范巧真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经验论文_范巧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