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高中论文,思想论文,动态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8)04-0074-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指出:“一是丰富、拓展课程资源,二是主动开发课程资源”①。而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课程资源比较单一,往往是“一本教材教到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导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单一的现状,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和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课堂生成资源、教材资源、课内外资源等,从而构建动态生成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
一、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
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以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建构知识的生动情境与鲜活的课程资源。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开放性的学习情境,在课堂中适度地引入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促进学生认识深化、情感发展。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中,笔者创设了一个既贴近学生实际又紧扣教学目标的情境(小明:老爸,我同学家装新居时,都配了数字背投、笔记本电脑和进口音响,称之为“新居新气象”。爸爸:儿子,你放心,咱家也有这打算!妈妈:我看你们父子俩头脑发热了吧,这房子的贷款还有“十万”呢?不用还啦?小明:啊?还欠这么多钱啊!),然后提出问题:你如何理解小明家贷款购房的行为?小明和他爸爸谈论装修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又会给他家庭带来什么影响?
在上述问题情境中,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生活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他们自由发展的场所、学习的乐园。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明白在消费时应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二、灵活运用课堂生成的资源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被动的传递和执行课程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资源、提升资源的过程。教师要敏锐地感受和准确地判断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并能迅速地捕捉不断生成的资源,加以提取、筛选、整合,并把这些不断生成的资源转化成新的教学内容。
(一)由学生认识的偏差和理解的错误生成的资源
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出错的地方并不全是坏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利用好这一“错误”所带来的契机,赋予他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错误,要有耐心,要让学生的错误成为教学中难得的资源,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只有出了错,才有利于课程的生成。
如有一次,笔者让学生回答:在激烈的市场中企业怎样做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学生讲到其中的一个措施就是企业要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笔者马上抓住了这一细节,并进行引导。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错,把纠错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生成正确的认识:一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某一行业中某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效率。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某一行业劳动效率;二是企业要使自己在竞争中取胜应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也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重新认识,从而使学生的理解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良好的、动态的生成教学。
(二)课堂上“突发事件”生成的资源
新课程把教学看作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师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分析解决已有的问题,同时又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出现一系列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突发事件”,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此类突发事件,如果发现其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突发灵感,紧扣教学内容,化外来干扰为有利条件,不但会扭转被动局面,甚至会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在讲《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让一位女同学举例说明“坚持适度原则的正确性”。该同学正欲坐下,不料摔倒了,立刻引起全班同学轰堂大笑。同学们边笑边把目光转向了我,看我究竟怎样处置此事。当时,虽说我也注意到是同学之间开玩笑,但并未发火,反而神情自若、巧妙风趣地讲:“某某同学也许是因为刚才对老师的提问回答得很好而激动了吧,以至于失去了身体的稳定性。由此看来‘凡是都要注意分寸,坚持适度的原则’是非常正确的。”同时,辅以严肃地注视目光,与开玩笑的同学作了短暂的目光交流,传递了教师的情感暗示。这样平息课堂意外风波,既不会打断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进度,也不会挫伤违纪学生的自尊心而造成师生情绪对立,而是结合教学内容,随时调整了教学过程,捕捉利用教学资源。既妥善地处理了意外事件,保持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也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三、活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
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观点,教科书不再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会产生明显的课堂教学创新效果,从而激活课堂,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增
就是增加一个知识点。如经济生活“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只提到信用卡和支票。而笔者在讲“转账支票”这个知识点时说转账支票只能用于同城结算,有学生就问那么到外地做生意怎么办?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问,笔者增加了“汇票”这个知识点。通过这样的增加,使学生对常用信用工具的知识有了更完整和深刻的认识,并且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删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知识点多而杂,时间不够,课时不足;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内容的深度和教学的进度,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作拓展的内容和不作要求的内容进行删除,进而突出重点,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换
就是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的顺序换一下。如在讲《经济生活》“货币的本质”这一框时,教材先讲商品的含义,接着讲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与货币出现的过程,再讲商品的基本属性。无论从教师讲课的思路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不好,于是我把“商品的基本属性”换到前面,讲完商品的含义,接着讲商品的基本属性。通过这一换,老师上课的思路就比较顺畅,学生的理解也更容易了。
四、整合课内外资源
在过去课程当中,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学生的学习被牢牢地围困在课本上,师生的共同生活常常与真实的生活割裂开来。这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给出知识”向“引出活动”的观念转变,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上能动地获取有用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学习的范围扩大到课堂以外,甚至身体力行地走出课堂,亲自参与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在感性认识的过程中实现理性认识的升华。例如,在讲《经济生活》“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百货商场、农贸市场、地摊等那里体验或寻求大大小小的经济行为中所包含的“经济学道理”。这样,就把课程资源的外延拓宽了、丰富了,又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也真正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并不是空洞的说教,生活中处处有经济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政治课教师应努力去促进更多的生成的东西,并及时地捕捉智慧的火花,让他绽放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教学因生成而变得更加美丽。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