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大青咀镇榆树林村小学校 130318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旨就是以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为基础,在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生活实践又是发展小学生各种能力的天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
关键词:求知欲望 生活情境 趣味教学 创新活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认知的平台,是学生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不断成长的宫殿。在数学教学这个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有利指导下,以发挥主观的能动性为前提,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建构主动思维、积极探索和快乐求知的过程。因为在这个“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揭示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摘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就是为了建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模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也就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创新,以改革的思维,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活力;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地渗透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而践行新的课改理念的新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建构具有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开放性和创新性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科学有效地展示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更加具有实践性和生活色彩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探索的情趣得以升华。
第一,让数学的人文的思想,激励学生能动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是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生活色彩与情感因素非常浓郁,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性优势。教学活动中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教学手段,让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情境展示数学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内在的需求,激励主动参与,学习潜能得到释放,增强学习信心与动力。另外,注意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延伸,以构建人文的教学环境为出发点,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这样的人文数学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小学数学教师要秉承开放的思想理念,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拓展到课外生活应用之中去,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热情,让对数学应用生活的情感温度逐渐提升,把对数学的学习变成内需性的动力与需求。如果说,数学活动具有多样性,那么,数学人物故事、数学知识与应用的赛事、数学趣味游戏活动都是创新与激趣的能量素材,很值得我们去攫取和弘扬。
第二,让数学课堂生活化,建构课堂创新情境。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立足于实践并以创造性方式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让教学活动与生活情境相联系,让生活实践为课堂的教学创新活动助力;拓展学生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对知识探究的空间,会为学生建构出在生活实践中探索问题触手可及的情境。有利于打破那种死磕书本、禁锢灵感的教学模式。在立足于生活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上,教学活动老师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认可学生的智慧,建构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的交流模式,保障师生有独立、有合作等多元化互动交流平台的畅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实践与创新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再认识”的“对称性”时,当“轴对称”这种表象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之际,适时展示对称与非对称“三角形、四边形、梯形”的特征性改变所带来的本质不同,并指导、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验证对称性与非对称性以及对称轴的问题,让学生感悟对称的原理;使学生的认识从观察到操作思维层次逐步升级,让觉察的疑惑上升到问题,完成从直观到表象到理性化的知识创新与建构过程。
第三,让数学的趣味性课堂,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运用动手实践去探索问题的这种学习方式,让越来越有思维活力的学生互动发挥效能。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结构特点,创设生活实践性强、趣味浓厚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让“活动是认识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的理念发挥作用。也不难看出小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激发出学习兴趣,才能刺激思维活动的创新与发展;而通过动手又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刺激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的潜在能量得以释放,在各种趣味的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使学生感悟与建构数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所以说,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趣味性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良好手段。
第四,让数学思维的挑战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活动应该为学生建构一种时刻具有探索性的情境,以挑战学生的思维进程,挑战知识结构与生活经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种“摘桃子”的感觉,既有吸引力也有挑战性。教师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把生活中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助力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以创新思维去探索知识。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呆板的东西,而是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创新活力的应用科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精力旺盛的、与教学并行的探索求知状态。使学生能动状态处于注意力集中、认知活跃、情绪旺盛、行为投入的学习过程之中。
总之,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与实践性着实具有很强的魅力,教学活动中利用好这种情境化的因子,相信课堂创新的精彩会活力不断。
论文作者:薛焕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2月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知识论文; 课堂论文; 思维论文; 过程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2月第26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