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育新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新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表明,保育工作在一段时期内并不被基层的幼教工作者重视。许多园长都把它看作是“卫生保健”的替换词,常常责成某位副园长、助理或园医来全权管理该项工作;教师则认为,保育是为教学服务的,保育员只是“衬托红花的绿叶”;而保育员自身也多认为,当好幼儿的“保姆”,管吃、管穿、陪睡就行了;园医习惯上关注预防接种、疾病防治和营养计算工作,很少注意保教过程。显然,这种状况使幼儿园各类人员不能形成保育合力,保育工作举步艰难,成效甚差,它无疑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要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保教结合”作为一项工作原则,尽管提了很多年,但真正做到“结合”并不容易,因为对“保育”的理解尚存在不少歧义。笔者感到很有必要从理论到实践上对保育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以期明确现代幼儿保育的工作目标、内容和评估体系,使“保”与“教”真正结合起来。
一、保育是保健和教育的结合体
“保育”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就包含着保健和教育两方面,它显然比“卫生保健”的涵义要宽。传统的保育通常指卫生保健。“卫生”与“保健”同义,都是指对个人和集体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性措施,其目的都是促进人的健康。“保健”常常关注医疗防治措施,它只是现代保育工作的一部分,现代保育还包括养育和教育,简单地说,它是一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教养活动。“养”不单指喂养,还有身体养护、个性培养之意。因此,保育的涵义必须被重新认识。
众所周知,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由这一复杂定义可知,教育活动中也包含着保育方面,对幼儿这个特殊群体而言,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健康发展,通过有机的保教活动,使他们获得生活技能,发展体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环境适应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保育和教育的目标合二为一,提出要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培养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感受美与表现美。欲实现这种目标,单独采用传统的保育或教育方法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扩大保育的内容,将保健和教育有机结合。
二、保育必须强调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
保育包含着保健,而保健又必须顺应医学模式的发展变化。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要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就要关心幼儿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吃、喝、拉、撒、睡”,而且要关注他们的情绪与行为保健,关注他们的身心需求和个性培养,不仅要关注个体的躯体疾病防治而且要关注群体幼儿的健康促进和全面发展。
保育内容的扩展也反映着当代幼儿身心保健需求的变化。许多调查表明,当代幼儿躯体疾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下降,而心理行为问题则日趋增多,孩子们面临的心理社会性应激源大大多于躯体性应激源,如父母的溺爱或惩罚、成人过高的期望、不良的同伴师生交往、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体的潜移默化、社会风气和榜样示范的影响……面对这些应激源单单靠打针吃药、吃好睡好不能奏效,必须实施综合性的保育措施。在身体保育上,要继续搞好幼儿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治和健康促进,提供合理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安全护理;在心理保育上,注重情感保育过程,培养幼儿有良好的情绪和健全的个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社会保育方面,改善幼儿的生活环境条件,提高他们探索环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进友好的人际交往。
三、幼儿园各类工作人员的保育职能
幼儿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幼儿园教育也与学校教育不同,必须把保育工作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幼儿园的各类人员必须从观念到行为上克服“重教轻保”的倾向,从工作职能上明确各自的保育任务。
园长要把保育作为幼儿园的中心工作任务来抓,将保育和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安排,建立保育规章制度,制定量化的保育工作评估标准,支持保育人员的学习培训与业务提高,将保育员和教师同等看待。
教师要提高保育工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保育环节,如通过一日生活常规训练实施教育,加强幼儿的心理保育,学会观察幼儿的身心症状,通过游戏等活动提高孩子们自我保健的能力。教师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与保育员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红花与绿叶”的主从关系。保教过程是个统一的过程,并无主次之分,任一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幼儿保教全局。
保育员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保育员看作仅仅是“配班”或“管吃、陪睡”的保姆。保育员是幼儿园实施保育工作的主体,要主动参与幼儿保教过程,与教师分工协作,通过保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保育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掌握一定的保教方法。鉴于我国目前幼儿保育师资的实际现状,《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保育员的学历未作高的要求,但不能误解为“保育员人人都可当”。纵观近十年国家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幼儿师资的学历逐步提高,一些大城市的幼儿园教师已有半数达到大专学历。保育员的业务培训和学历提高也迫在眉睫。人们广泛认识到,保育员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保姆”,保育岗位不应是“安排领导家属或下岗职工的港湾”。当然,如何大规模培训保育员,任务还相当繁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园医也要转变工作职能,走出诊室,深入幼儿活动室,深入保教过程,不仅负责制订和检查幼儿园各项保健制度,拟订幼儿膳食计划,做好常规体检和疾病防治工作,还要协助保教人员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实施保教过程的卫生监督。
总之,保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各尽其职,通力合作,只要把它当作幼儿园的中心工作来抓,就一定能见成效。
从新的视角讨论保育,将拓宽幼儿卫生保健的视野。希望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保健人员和家长都来参与这项讨论,使保育工作能在理论和实践上建立科学、系统的框架,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