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校园面貌日新月异,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办学品位逐步提升。学校十分重视信息化、数字化在学校管理、教学等各方面的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我们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一、硬件建设是基础,认识到位是前提
稷下街道中心小学信息化硬件设施完善,配备先进,先后建设了高标准的微机教室,更新换代了网络服务器,实现了网络终端全部进教室和办公室,并且实现了有线无线双覆盖,不仅能满足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同时也能满足师生在线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我们在下面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应用能力。近年来,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先后进行了课件制作培训、微课程制作培训、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实物投影仪使用培训等,做到了教学一线教师人人会使用相关设备。
2.明确使用要求,提高使用频率。我们本着“宁可用坏,也不摆坏”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考虑现有设备的使用,以提高课堂效益。教导处在进行备课笔记检查和课堂教学常规巡查的过程中要关注教师使用现代化设备的情况。现在,我校课堂教学中电教设备的使用率已达到80%以上,班级电脑、实物投影仪都处于高负荷的使用状态。
二、软件建设是关键,打造“一站五台N系统”
我校拥有功能强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一个门户网站,涵盖五大平台n个数字化管理系统。
1.一个门户网站:我校购买了华网研发的融校务办公、教学常规、备课系统、在线学习系统一体的门户网站。
2.五大特色平台:校务办公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校园文档平台、在线学习平台、电子备课平台。
(1)校务办公平台,包括个人区、办公区、交流区,使师生都能通过学校网站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资讯和通知,减少了不必要的会议,将开会的内容利用资讯平台传达到每一位老师。
(2)资源共享平台,以资源库为载体,实现电子教案资源、课件资源、软件资源、习题资源、测评试题资源的共享。一个学校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我校与边河小学当然也希望和更多的学校共同使用一个学习系统,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3)校园文档平台,分为学校层面和个人专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层面,每个科室建立相应的文件夹,将材料分门别类地存放,一目了然,井然有序;个人专有,这是属于教师自己的一个文档管理平台,只有登入自己的账号、输入密码才可以看到内容,教师可以将重要的文档资料保存到这里,不会丢失,也不会占用过多的电脑内存。
(4)在线学习平台。在线学习平台是我校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力保障。我校在线学习平台由教师端和学生端构成。教师端,包括着课前准备、资源共享、作业设置等,课前老师精心设计好学习任务单,搜集配套学习资源或者制作PPT课件和微视频等,通过学习系统推送给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学生在家中利用学生端即可接收。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可以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根据个人需要自定进度学习,随意地暂停、倒退、重复和快进。这种 “信息化教学前移”,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教学方式,相当于把教师请回了家,实际上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一对一效应”。
(5)在线电子备课平台。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学校电子备课平台进行电子备课,完善了独具特色的教学常规管理。
第一,个性备课。教师使用我校设计的问题导学备课模板,进行个人自主的第一次备课,上传到系统中,同一备课组的老师就可以使用个人帐号登录该系统,进行符合个人学情特点的备课的二次修改,所有的修改痕迹系统会做不同颜色的标记。此举既实现了备课资源的共享,又呈现出一目了然的个性化备课。
第二,集体备课。主备人使用我校的集体备课模板先备课,之后在系统内发起“备课活动”,选择参与的所有教师,从而开展卓有成效的集体备课活动。
第三,在线教研。我校每周都会组织不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或是听评课,或是集体研讨,老师们使用帐号登录“电子备课系统”,打开这里的“在线教研”,讲课教师把自己准备的诸如教案、课件等资源上传到“在线教研”中,供其他老师查看。在这里,老师们就像参加网络研修一样,你发表你的看法,我说我的建议、我的困惑,实现了个人评课信息的及时互动,创设出浓郁的在线研讨氛围。
三、人才是关键,着力培养数字化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背后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是建成和应用“数字化校园”的根本保证。
学习培训是促进教师观念升级、素质提升的唯一途径。我校的信息素养师资培训一直在坚持不懈,并在多次的自主培训活动中形成了鲜明的“校本培训”特色。近年来,为了贯彻数字化校园的理念,我们又实行了“普及与提高并重、学用结合、竞赛促进”等措施,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办学品位的提升。两年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字化监控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学校安全管理的水平。我校虽做了一些工作,但与现实教学需求相比还存在些许不足。今后我们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数字化设施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建设,以使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论文作者:杨 喆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在线论文; 教师论文; 我校论文; 平台论文; 学校论文; 系统论文; 资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