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合理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论文_鲁萍1,谢朋飞2

1.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药剂科 湖南长沙 410005

2.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评价小儿癫痫应用丙戊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癫痫患儿全部选自2017年4月20日~2018年4月6日,等比例分成两组:46例观察组患儿联合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治疗;其余均为对照组,应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血钙、血磷指标。结果:观察组中,完全控制27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血钙、血磷水平分别为(2.14±0.20)mmol/L、(1.25±0.16)mmol/L。对照组中,完全控制19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43%;血钙为(2.40±0.35)mmol/L、血磷水平为(1.45±0.36)mmol/L(P<0.05)。结论:在小儿癫痫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应用前景可观,建议采用。

【关键词】小儿癫痫;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托吡酯;临床效果

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物,具有起效迅速、病情控制理想、抗癫痫谱广、疗效高等优势被广泛用于小儿癫痫的临床治疗中。丙戊酸钠的药动学参数会受到患儿个体差异的影响[1],尤其是联合用药影响更大,临床用药应合理监测血药浓度,结合患儿的年龄、体重、发病原因、病情程度、临床症状确定药物剂量,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同时加强药学监护,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研究分别比较了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左乙拉西坦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4月20日~2018年4月6日,共有92例癫痫患儿,符合原发性癫痫的诊断标准[2],电脑图检查结果显示:发作期伴有尖波、棘波以及尖棘波等表现。临床症状包括口唇、单侧的面肌以及口咽肌短暂的阵挛性抽动,或者强直肌阵挛发作,发作频率:>2次/月。排除智力障碍、合并器官功能异常的患儿。对照组46例,男/女患儿比例:30/16;年龄分布情况:4岁~13岁,平均年龄(6.54±1.32)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程(2.63±0.87)年。观察组46例,男/女患儿比例:31/15;年龄分布情况:5岁~14岁,平均年龄(6.65±1.43)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病程(2.78±1.24)年。两组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丙戊酸钠(上海青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694),剂量:5~10mg/(kg·d),连续治疗7d,如果患儿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则每周增加剂量5~10mg/(kg·d),一直用药到患儿的癫痫症状控制后为止。与此同时,观察组联合应用左乙拉西坦(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43179),初始剂量:10mg/(kg·d),然后每周的剂量增加10mg/(kg·d),连续治疗3周~4周,再把剂量增加到20mg~40mg/(kg·d),2次/d。对照组联合应用托吡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555),最初的剂量是1mg/(kg·d),2次/d,连续用药7d后,每天的剂量增加1mg/(kg·d),2次/d,一直将剂量增加到3mg~5mg/(kg·d),2次/d。所有患儿全部接受为期8周的治疗。

1.3观察评定标准[3]

①疗效判定:完全控制:未发作癫痫;有效:癫痫的发作频率比治疗前降低≥50%;无效:发作频率下降<50%或者更加频繁。总有效率=完全控制率+有效率。

②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分别采集患儿2mL的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出血清,取上清液保存在4摄氏度的环境下,通过比色法检测患儿的血钙和血磷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n,%)

3讨论

癫痫的发生机制还未明确,资料显示[4]:抑制性、兴奋性的神经元失衡和失张力的发作与癫痫密切相关。抗癫痫药物是主要的临床治疗方式,其中又以丙戊酸钠的应用最为广泛,这种广谱抗癫痫药物能够选择性的提高y-氨基丁酸(GABA)以及神经介质的反应[5],有效抑制神经元,最终实现抗癫痫的效果。托吡酯同样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能够抑制神经去极化的反复电位发作,选择性的阻断钙离子的通道,使兴奋性中枢神经递质的功能降低,而且对抑制性神经递质同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最重达到抗癫痫的目的。托吡酯是一种弱碳酸酐酶抑制剂,长时间用药有可能让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十分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所以临床应用并不广泛。

左乙拉西坦是一种乙酰吡咯烷化合物,药效机制和传统的抗癫痫药物有所不同,左乙拉西坦并不能抑制被低电压激活的钙电流,也无法提高GABA的活性,但这种药物能够和脑内突触囊泡蛋白2A相互结合,让脑内神经递质的分泌发生改变[6],阻断神经元的异常放电现象,最终实现抗癫痫效果。口服应用左乙拉西坦利于吸收,而且与蛋白的结合率较低,不通过肝脏代谢,用药安全性更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0.43%(P<0.05);治疗后的血钙与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临床治疗小儿癫痫,在丙戊酸钠的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托吡酯,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耐药性低等优势,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指标,控制癫痫发作,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麦少珍,何敬成,杜斌等.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7):908-909,910.

[2]陈凤民,邢燕,任纯明等.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8):828-829.

[3]尹君平.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5):112-114.

[4]李锋同.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疗效及诱发肥胖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0):2922-2923.

[5]孙文英.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6):100-102.

[6]许美玲,祁真.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180例小儿癫痫的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9):84-84,85.

基金项目:郴州市科技局项目,CZ2015009,枫杨多糖提取工艺及其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活性研究。

论文作者:鲁萍1,谢朋飞2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探讨合理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论文_鲁萍1,谢朋飞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