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在新型毒品中的同辈预防教育论文

青少年在新型毒品中的同辈预防教育论文

青少年在新型毒品中的同辈预防教育

高铭巍

辽宁警察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6

摘 要: 搜集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毒品犯罪统计报告,众多的数据显示,在毒品犯罪的各个领域中,青少年已经逐渐成为毒品犯罪的受害主体,更是成为了毒品犯罪的高危人群。新型毒品(即第二代毒品)的出现,让众多青少年深受其害。从临床戒毒患者来看,新型毒品在社会上早已经出现,近年蔓延迅速,已发展成为继传统毒品的第二代毒品。根据现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进行新型毒品的预防教育在毒品预防工作中已然成为重中之重。基于这种现状,提出以青少年同辈群体教育模式来针对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该方法将以一种全新的预防教育模式(青少年同辈群体教育模式),加强青少年对于新型毒品危害的防范意识。

关键词: 新型毒品;青少年同辈群体;教育模式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新型毒品的危害,因此,普及禁毒知识,加强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方式来预防新兴毒品危害。

一、当前中、高等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态势

(一)合成新型毒品滥用形势严峻

新型毒品的滥用,是指为了满足个人的某种精神上的需求,通过非法的手段,获取并使用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禁毒公约,并且触犯了我国的法律。法律所规定管制的甲基苯丙胺(冰毒 C10H15N)、氯胺酮(C13H16ClNO·HCl)等主要以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精神药物,这些药物都具有成瘾性,将这些药物用于非医疗手段,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主观方面必须有想吸食、注射新型毒品的故意;

2.行为人必须已经实施吸食,注射新型毒品的行为;

3.行为人必须已经吸食,注射新型毒品。

青少年同辈群体(peer group),又称同龄群体、同伴群体或伙伴群体。该群体是由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社会地位和行为方式相近的青少年自发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它常常作为其成员的主要参照,对群体中成员的价值观、心理状态、志向、抱负和行为规范等个体塑造和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新型毒品呈现多样化趋势

3.个体可能更乐意接受同辈群体内的批评教育;

标准允许使用的刀具有:单刃刀具和多刃刀具。由于多刃刀具只适用于漆膜厚度小于120μm的漆膜[1],且使用时因受力点多,容易出现施力不匀的现象,很难达到全部划透漆膜。因此,推荐优先使用单刃刀具。

1.通过同辈群体可以真实地了解个体的内在心理;

二、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新型毒品预防人群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青少年同辈群体及其分类

近年来,我国毒品犯罪形式非常严峻,根据国家禁毒委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达79.8万人,占全部吸毒人员总数的38%,2013年和2014年,这个数字分别达到了104.8万和117万,分别占全国吸毒人员总数的43.8%和45%。

第一,交往的自由性。人际交往是一个随机选择、自由组合的过程。青少年同辈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在长期的接触中容易产生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并且更容易相互依赖,彼此信任。大部分青少年同辈群体常常在彼此相遇相知的过程中,形成一段关系,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爱情。青少年同辈群体成员之间交流身份密切且频繁、交谈内容广泛,利用青少年同辈群体其内部较强的行为约束力来统一规范青少年的行为,使其拒绝新型毒品。在青少年同辈群体中如果群体中的成员认定了一致的行为和态度,成员就会自然的感知到只要肩负了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就会得到群体内其他成员的认同,自身也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以及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这种角度出发,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使用团体干预的方式,效果应该是优于其他方式的。

实验采用昆明理工大学非常规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制的微波反应器,微波频率为2.45 GHz,功率为0~3 kW连续可调。固定功率为1.0 kW,物料量为40 g,将称量好的草果摆放在微波耐热陶瓷坩埚内,放入微波反应器中进行干燥。间隔一定时间后将草果取出,冷却后称重,然后再放入反应器中继续干燥,直至最后2次干燥称重差值小于0.1 g。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后得到微波干燥曲线。

(二)研究青少年同辈群体的意义

针对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对象,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青少年同辈群体毒品预防教育模式。

2.个体在青少年同辈群体内所学的内容不仅是其他传统教育方式获得知识的重要补充,而且相对印象深远;

新型毒品是兴起的一种流行性毒品,其主要成分是一些具有成瘾性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类药物,所以新型毒品又被人称为“实验室毒品”、“化学合成毒品”。相对于传统毒品,新型毒品有其独特的隐蔽性、种类的多样性,对人体主要有兴奋、抑制或致幻的作用。在一线收集到的毒品犯罪的资料显示,新型毒品其种类之多、隐蔽性之复杂、对青少年的危害性都大大超出传统毒品所带来的危害。

4.青少年同辈群体不仅对群体中的成员进行长期的心理暗示,而且长时间的交往也提高了成员的交往能力。

三、同辈群体预防是应对青少年涉毒问题的有效方式

青少年在接受中、高等教育后与家庭、父母之间的联系逐步的减少,与同辈之间的联系密切。青春期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有研究表明,同辈群体的影响便逐渐增强且日益重要。从16周岁到25周岁左右,青少年同辈群体对其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普遍而又深刻的影响。同辈群体环境作为一种区别于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播等的微观环境,对其成员间的道德观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青少年同辈群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受中、高等教育的学生同辈群体,一部分是在社会中不断成长的社会青少年同辈群体。

伊拉克公司开发的米桑油田所在地是30多年前两伊战争的主战场,起初油田范围内随处可见地雷和未爆炸的炮弹、子弹。身处这样的环境,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头几个月,连睡觉都是一种奢求。但我们知道这片“滩涂”闯过去就是“坦途”。米桑油田群项目是中海油首次作为主合同方管理的海外整装油田,也是公司首次从无到有,全方位、全流程构建海外项目财务体系的一个绝佳时机。我们选择在这片“荒芜之地”暂时忘却恐惧,只为建起一套海外项目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够推广适用于公司今后的海外项目。

第二,影响的互感性。对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特点,加强对青少年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的新型毒品预防教育。该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是获得了群体中其他成员的普遍认可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他对群体间的其他成员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因此,对核心人物应重点培养,使之成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正面推手。在青少年同辈群体中,成员的行为模式往往表现为互相模仿,其主要原因是由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在现实社会,青少年在进行逐步社会化时,将成人和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逐步吸收、接纳,成为自己践行的规范和自身内心的价值观念。青少年长期生活在相似性极强的青少年同辈群体中,在群体内集成的群体压力和互动下,成员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某些个人思想、价值观念以及行为的方式方法,采取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一致的行为模式,使自身行为表现出顺应的特点。因而有了良好的典范存在,加之成员间的模仿性行为,更有利于青少年预防新型毒品的危害。

第三,新的自我同一性。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正处于从生理成熟向心理成熟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青少年同辈群体的行为模式正是青少年自发建立的一种新的自我同一性的集合。青春期身体的急剧变化引导着青少年急切地想认识自己,各种本能冲动助长了青少年的同一性危机,他们竭力去追求和扮演成年人的角色。这一迫切想证明自己的心理,成为青少年成长潜伏的隐患,即青少年容易抵制不住诱惑,尝试吸毒、饮酒等其他偏激的行为来寻求自我的同一性。在对青少年关于新型毒品犯罪的研究中发现,同伴中存在的毒品使用和同伴对新型毒品的态度是青少年吸食毒品的两个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同时,当青少年同辈群体反对吸毒的态度强烈时,青年人使用毒品的现象就很少。虽然父母的态度也会对青少年的毒品使用有影响,但是比青少年同辈群体间的态度影响要小。

我不该与父亲剑拔弩张,可是,弩已张开,无法收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不敢把箭射向父亲,就把自个儿射了出去。我在后山坡,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前行,细石子不时透过我薄薄的布鞋底,硌着我的脚。隐隐的疼痛提醒我,我在奔跑,却不是逃离。我几次回头,希望父亲追上来,但是,父亲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四、结论

在传统的对青少年普及预防毒品知识的教育基础上,对现今最新一代的新型毒品(即第二代新型毒品)进行青少年预防教育,有针对性的提出青少年同辈群体教育现策,创新增强学生毒品抗逆力(Resiliency)。同时,将青少年心理社会因素与新型毒品使用与“药物”滥用因素相结合,创新降低涉毒期待值,结合青少年同辈群体教育方法并行,提高预期教育效果,进而加强青少年对新型毒品的危害认识,有针对性的避免其危害。

如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倡导低碳生活》等,都可以开展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比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参 考 文 献 ]

[1]张黎,张拓.新精神类活性物质的滥用危害与防控问题研究——以构建我国禁毒防控体系为视角[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3.4.

[2]王锐园.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D].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17-2-21.

[3]刘德群.大学生群体构建中的同类文化意识作用[D].盐城师范学院,2007.10.

中图分类号: R74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25-0181-02

作者简介: 高铭巍(1999- ),男,辽宁庄河人,辽宁警察学院,本科;指导教师:董晓文(1978- ),女,辽宁瓦房店人,法学硕士、工程学硕士,讲师。

标签:;  ;  ;  ;  

青少年在新型毒品中的同辈预防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