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民天气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陕甘省农民的调查_农业发展论文

西部农户天气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陕甘地区农户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户论文,甘地论文,意愿论文,因素论文,天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02(2010)10-0045-06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受灾损害严重的国家之一,长时间、大面积的天气灾害风险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和农民增收的瓶颈性问题。目前我国控制和分散天气风险的措施比较单一,主要包括政府救济和农业保险。然而面对广大的受灾地区和巨大的灾害损失,国家救济只是杯水车薪,而农业保险正处于萎缩,使得大部分天气风险损失终究由农户自己承担。

国外许多学者对天气风险及其管理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Denis Nadolnyak(2009)认为引起各种农作物产量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尤其是气温和降雨量;Blair R.Zanzig(1997)在不考虑天气风险条件下,用双曲正切公式模拟佛罗里达州巴伦西亚市最贫困地区的桔子产量,结果比该州的其他地区产量都高;Carlo Cafiero等(2007)提出有效稳定农作物产量的方法是发展天气保险;Calum Turvey(2001)通过分析北美洲安大略湖和加拿大1935-1996年日平均气温和降雨量数据,不仅论证了农作物产量和天气事件的关系,还提出天气保险可以作为农业保险的一种形式,而且Calum Turvey和Rong Kong(2010)对陕西、甘肃、河南农户天气风险与农户信贷风险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恶劣天气往往导致农户收成欠佳而不得已违约,因此推行天气保险可以促进农户正规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

在我国,为应对天气风险,虽然安徽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已于2009年率先在安徽省长丰县和怀远县启动天气保险业务,但相关理论研究多集中于对天气保险的概述、可行性研究等方面。段然(2008)对天气衍生产品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天气保险的保单设计结构和定价方法;张汝根(2007)根据我国农业保险的特点,提出建立一个以天气指数作为赔款依据的新农业保险险种——气候保险,以解决我国农业保险现有险种经营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进而提高农业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张惠茹(2008)更进一步提出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发展的新趋向,如果将天气指数保险与农村金融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扩大覆盖面和实现规模效应,而且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提高信贷质量,从而促使农村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尹晨和许晓茵(2007)探讨了天气衍生品的优势以及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

本文试图以2009年陕西、甘肃两省88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天气保险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西部农户有效防范天气风险提供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查样本及其特征

(一)调研样本选择

为了解西部农户对天气保险产品的购买意愿,本文选择陕西和甘肃为样本省份。陕西和甘肃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眉县和清水县分别为陕西和甘肃的典型农业县。在眉县选择金渠、槐芽和营头三镇,在清水县选择红堡和松树两镇作为样本点,在各镇按不同经济水平选择行政村,每村按农户生活水平高、中、低随机选定10~25户作为农户问卷调查对象。因此,样本具有代表性。

(二)调查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900份,收回问卷897份,回收率99.67%。在对天气保险购买意愿的调查中,有14位农户未做回答,可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883份,占收回问卷数的98.4%,其中82.67%(730份)的问卷答案是“意愿购买”,另外17.33%(153份)的问卷答案是“不愿意购买”。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没有天气保险购买意愿的农户所占的比例不足有效样本数的1/5,这充分说明,大部分农户均有意愿购买天气保险产品。

被调查农户整体基本情况如下:家庭人口以4~5人居多;平均人均年收入5367.87元;户均总资产122206.25元;户均耕地面积0.43hm[2](公顷);户均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36.05%。通过两县均值的进一步比较可知:虽然清水县和眉县的户均耕地面积相差不大,但眉县的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的平均值却比清水县高43.35个百分点;同时,眉县的平均人均年收入和户均总资产分别是清水县的6.8倍和1.9倍。

三、影响农户天气保险购买意愿的因素分析

(一)理论基础

根据前述对农户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探讨,并考虑到相关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本研究将影响农户购买天气保险产品意愿的因素分为:地区特征、个人特征、被调查农户家庭特征、被调查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特征与被调查农户对风险的态度五类。

1.地区特征。由于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及农户生产特征等因素差异的客观存在,本文选择县作为地区特征变量。一般情况下,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有更多的农户依赖农业维持日常生活开支,一旦发生大的天气灾害,其家庭正常收入将无法保证,所以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更愿意购买天气保险。

2.被调查农户个人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等指标变量。理论上,年龄越大越趋于保守,购买天气保险的意愿降低;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户在接受新事物方面的主动性增强,购买天气保险的意愿增加。

3.被调查农户家庭特征。主要用家庭人口、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总资产及有无债务来表述。理论上讲,被调查农户家庭人口越多,劳动力越多,则家庭人口与购买意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被调查农户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其购买意愿呈正相关,被调查农户家庭人均年收入越低,其购买意愿越小;一般情况下,总资产越多,购买天气保险意愿越强,二者呈正相关;有债务农户相比无债务农户更需用钱,因此有债务与购买天气保险意愿呈反相关关系,无债务与购买天气保险意愿呈正相关关系。

4.被调查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特征。本文从家庭总耕地面积、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是否曾因购买农用机械借钱三个变量来描述农户的农业生产特征。前两个变量能较好地反映出农户农业生产的一定水平,所以这两个变量都与购买意愿呈正相关,而当被调查农户为购买农用机械借钱时说明其重视农业,则愿意购买;反之则反。

5.被调查农户对风险的态度。主要由是否遭遇旱灾、灌溉是否重要、是否愿意采用新技术和是否对新型贷款产品有兴趣来描述。如果被调查农户认为有旱灾发生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如采用灌溉、新技术等)去规避,则说明该户属于风险规避型,愿意购买天气保险降低天气风险。

(二)模型建立

本文主要研究农户天气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其含义为: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户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自身财产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是否愿意购买天气保险产品。

对于是否愿意购买,其结果有两种:愿意和不愿意。本文以购买意愿作为因变量,将“愿意购买”定义为y=1,“不愿意购买”定义为y=0。其概率分布为:

公式(3)中,p是农户愿意购买天气保险产品的概率。在此,因变量为“是否愿意购买”二分变量,因而考虑用非线性概率模型,通常选择Logit模型用于因变量为分类变量的回归分析,把分类的因变量通过Logit转换成分类变量的概率比,估计方法为最大似然估计。为了检验农户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明确其影响程度和显著性,本文建立了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选择模型,其模型一般形式如下:

(三)变量解释及描述

模型变量具体定义与赋值如表2所示:

(四)回归结果及讨论

运用SPSS16.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的最终结果见表3。其中因变量(购买意愿)以第一水平为对照组,模型中分类自变量都以最后一组为对照组,变量的选入标准为α=0.05,剔出标准为α=0.10。在处理过程中,使用向后筛选法(Backward Stepwise(Conditional))。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模型预测不购买天气保险的正确率为52.9%,采用购买天气保险的正确率为94.9%,整体预测正确率为87.7%;Hosmer-Lemeshow检验值为0.48,表明模型对数据拟合度较好,接受观测的数据与预测数据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卡方检验值为331.91,p=0.00,说明模型至少有一个变量系数不为零,具有统计意义。

根据表3中模型估计结果,影响农户购买天气保险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归纳如下:

1.地区变量对农户是否有购买意愿的分析结果说明,清水县的农户购买意愿明显强于眉县,这与研究假设相一致。

2.个人特征中年龄对天气保险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而文化程度影响不显著。和大于50岁的参照类相比,年龄因素每变化一个单位,选择购买天气保险的发生比平均改变1.951倍,年龄越大,其购买意愿越弱,这与预期结果相一致;文化程度因素对农户购买意愿影响不显著的可能原因是,农户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一套天气风险规避措施。

3.家庭特征中有无债务对购买意愿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家庭人口、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家庭总资产影响效果不显著。无债务农户较有债务农户更愿意购买天气保险产品,债务状况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债务农户愿意购买的发生比与无债务农户的比率为-2.87;由于陕西、甘肃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务工,绝大部分农户留家的主要农业劳动力为2~3人,家庭人口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不大;人均年收入及总资产因素对农户购买意愿没有通过检验,原因可能是以干旱为主的天气风险时有发生,绝大部分农户更关心如何有效规避风险,所以影响效果不显著。

4.农户农业生产特征变量对购买意愿影响均显著。其中家庭总耕地面积和是否曾因购买农用机械借钱与购买意愿呈负相关。耕地面积每改变1个单位,购买意愿的发生比将下降0.940,这与假设不一致,该结果有待进一步考证;没有因购买农业机械借过钱的农户相对于曾因购买农业机械借过钱的农户更愿意购买天气保险产品;农业收入比重每改变1个单位,购买意愿的发生比将增加1.016倍,这与预期结果一致。

5.农户对风险的态度变量中除灌溉是否重要外,其他三因素对农户购买意愿影响均显著。灌溉是农业生产中抵抗旱灾的主要措施,因此灌溉是否重要对购买意愿的作用弱化;遭遇旱灾的农户相对于未遭遇干旱的农户,其选择购买天气保险的发生比平均改变0.465倍,为规避天气风险,遭遇干旱的农产更愿意购买天气保险产品;是否愿意采用新技术因素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该因素对于农户是否愿意购买天气保险产品存在影响,不过相对于参考类,选择“不愿意”和“较不愿意”的农户则认为是否采用新技术对他们购买天气保险的影响不大,而“无所谓”和“较愿意”的农户较愿意购买,新技术因素每改变1个单位,则选择购买天气保险的发生比相对于参考类平均增加9.589倍;是否对新型贷款产品有兴趣在10%显著性水平上有统计意义。模型回归结果均与研究假设相一致。

四、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陕西、甘肃两省883户数据分析发现,82.67%的农户愿意购买天气保险,农户对天气保险的购买愿意受到地区特征(县)、农户农业生产特征(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家庭总耕地面积、是否曾因购买农用机械借钱)、农户风险态度(是否遭遇旱灾、是否愿意采用新技术、是否对新型贷款产品有兴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在农村地区推广天气保险产品的几点政策建议。

1.天气保险公司在确定向西部地区推广天气保险目标前,应针对西部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及主要生产特征,研发出适应性强的天气保险条约及价格以满足各地区农户对天气保险的需求。

2.通过技术革新及规模化经营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的粗放现状,进而增强天气风险管理组织程度。另外,天气保险公司还应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试验示范及服务力度,树立良好形象,使西部农户认识到天气保险对农业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天气保险的作用。

3.由于西部农户平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在实施天气保险时,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价格补贴政策,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西部农户积极购买天气保险。此外,还应该结合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综合性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如本文提到的新型贷款产品(即一种具有内在保险机制的新型贷款产品,当发生严重干旱时,借款农户需要偿还的债务会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减少),以天气保险为契机,以金融机构为桥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加大天气保险的普及,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快速发展。

*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40名研究生协助完成农户入户调查问卷。作者文责自负。

标签:;  ;  ;  ;  

西部地区农民天气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陕甘省农民的调查_农业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