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期待再次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待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我国农业大省湖南的粮食生产一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但是由于种植结构不优,一方面大量积压,库存高达180亿斤,累计亏损上百亿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从外地调进甚至进口优质粮食。而与此同时,和湖南在稻谷总产和人均占有量完全相同的泰国,每年却以1亿斤大米的出口量长驱直入我国,包括湖南市场,让该省备感汗颜。
从国际市场上看,我国农产品大部分品种也丢失了贸易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结构大调整。众所周知,在WTO框架下,当具有贸易扭曲效应的政府支持政策被取消、常规关税被削减后,农业的比较优势就集中表现为价格优势。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农业的生产效率越高、生产成本越低,则该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就越强,农业的贸易竞争优势就越强。那么,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是一个怎样的格局呢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产品中,棉花、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国际市场已没有优势,加入WTO后将受到巨大冲击。原因是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棉花国内价格水平低于国际市场,在价格上具有贸易竞争优势。但是,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上升速度很快。目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粮食产品价格也均高于国际市场价格10%到70%,粮食价格已不再具备比较优势显而易见。奶业也是如此。奶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由于奶牛单产低,饲养成本高,加工企业规模效益差,加工成本高,致使国产奶制品价格也高于国际市场,缺乏竞争优势。若进入WTO框架,国产奶制品的竞争力会进一步降低。类似奶业的还有很多。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在国际上具有优势的农产品主要有油料、糖料、水果、蔬菜等农业经济作物和水产、肉类等。但是尽管这部分农产品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竞争能力,但其出口水平却很低。比如我国的水果类产品,其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其总产量的1%左右,造成每年都有大量的果品积压,使果农年年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要发挥具有价格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选择好重点支持的对象,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将过去面面俱到的支农资金转到支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上来。同时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品种改良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通过强化这些具有竞争优势农产品的产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运手段,进一步挖掘其出品的潜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发挥出价格竞争的能量,占领更多、更大的市场。《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我国将对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国外农产品进一步开放,如果我国农业不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再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农业将不是受到冲击的问题,“全军覆没”不是没有可能。
据悉,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已开始着手这项工作。东北三省早在几年前已开始着手调整农业结构,并初步见效。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湖南也认识到了结构调整的迫切性,今年专门拿出450万元扶持优质稻开发工程,并提出种植800万亩优质玉米的计划。
广东省有关人士也指出,广东农业发展今后应明确两大方向:其一,应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养殖业的优势。其二,广东农业外向度本来就比较高,进入WTO后,众多贸易壁垒将被突破,广东外向型农业将面临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及早制订政策,鼓励、支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广东省专家们还指出,在上述的比较优势状况下,广东省今后农业生产在保证粮食这个战略物资的生产外,还应该确保三个重点:
肉类产品。这类产品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而且具有较大的出口市场。为了不使肉类生产对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形成太大的压力,肉类生产可采取“两头在外”的方针,即通过适当进口一部分饲料,在国内转化成肉产品后,再出口到国际市场,以实现资源的有效转换。对本地饲料不足的广东畜牧业而言,“两头在外”,既可以买到较便宜的外国饲料,又可以让肉产品卖一个更好的价钱。
水果类产品。目前,一方面广东省水果类产品出口水平很低,有潜力;另一方面,水果价格低也是个优势。因此,今后水果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质量。质量提高了,产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运手段跟上了,价格竞争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
水产品。近年来,广东省以出口创汇为发展方向的外向型渔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今后发展的重点应是: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包装及营销手段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