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与劳动的互补关系看体育的价值_体育价值论文

从体育与劳动的互补关系看体育的价值_体育价值论文

从体育与劳动的互补关系认识体育的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论文,价值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1 体育的上位概念

体育是体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对体育认识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育科学体系建构的理论水准。概念认识,最常用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法。用这种逻辑方法揭示概念的内涵,反映认识对象的特有属性与本质属性,所要作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为被定义项确定邻近的属或上位概念。因此,对体育的概念认识,应从概念的定位归类入手,寻找和明确其上位概念。

1.1 体育的上位概念不能在体育科学体系内探寻

体育是体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决定了体育的上位概念不能在体育科学体系内探寻。换句话说,体育作为基本概念,是体育科学体系的最上位概念,体系内其它概念理应是由之派生、衍生或引申的,因而在体育科学体系内不可能存在比体育更高位的概念。所以,探寻体育的上位概念,必须跳出体育的圈子,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去寻求;否则,就不可避免地要犯概念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就体育而论体育,可以说是对体育的概念认识长期难以深入的症结所在。虽然,以国际化和大众化为特征的当代体育,渗入到社会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使体育成为人们十分熟悉和经常使用的术语,但借用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坦率地说:“熟知非真知”。科学概念不同于含义广泛而模糊的社会概念、生活习语或宣传用语。因此,对体育基于生活体会的感性认识,必须合乎逻辑地上升或发展为理性认识。

1.2 体育以教育为上位概念外延失之过窄

体育以教育为上位概念有其历史的缘由。因为,体育这一术语最早是从教育的角度提出来的,意指身体的教育。故在较长的时期,体育事实上是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存在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但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标志着体育在人类社会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体育的发展,一经从学校的小天地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就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一类极富影响的人的活动。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全民健身等,使体育的内涵更加深刻,外延更为丰富。毫无疑问,当代体育无论从内容或形式、目标或手段、观念或运作、意义或价值,都是教育这一概念所无法涵容的。也就是说,教育作为体育的上位概念,外延太窄。

1.3 体育以文化为上位概念内涵失之笼统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文化为上位概念有其可取之处。如体育人类学、民族体育学的研究,就是从文化这一特殊视角来认识和剖析体育的,并给体育科学以深刻的影响,使“体育文化”成为近十年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但文化是一个很笼统的高位概念,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而,文化的下位概念不仅量大面广,种类繁多,而且其间的关系层次交叉,结构错综复杂,使提取彼此相互区别的“种差”,成为一件十分头痛犯难的事。故用文化为上位概念,从整体上把握体育,很容易陷入“斩不断,理还乱”的迷惘和困惑;加之现代社会以及国际国内对“文化”一词使用的不统一,极易造成对“体育文化”理解的片面和庸俗。

1.4 体育以人的活动为上位概念是合乎历史逻辑的自然选择

人的活动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方式。以人的活动为上位概念,既突出了体育所蕴含的生命在于运动的生物学本性,又强调了体育所体现的不断超越自我的自觉能动性。正如马克思所言:“生命如果不是活动,又是什么呢?”,“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因此,体育不仅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地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相区分,而且更为直接地表现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对象。 ”[1]这是其一。其二,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与人类的起源与产生同步。因为走跑跳投掷攀等运动形式,就实质而言,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机能和人最经常性的生活行为。但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相对独立的一项活动,却是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兴起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体育是依附或从属于人的其它活动而存在。如在劳动、军事、教育、宗教、艺术、民俗等人的活动中,包容着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强身健体手段。既然体育是由人的其它活动蜕变而生成,分化而独立,那么,以人的活动为其上位概念,就是一种合乎历史逻辑的自然选择;而考察其分化过程中蜕变的发生,也就易于确定体育的特有属性与本质属性。

2 人的活动的分类与体育的本质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人的活动中,一方面使自己同自己的环境区别开,使自然环境成为自己活动的对象;另一方面,使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因此,从活动的指向性来看,人的活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外部世界为对象的外向型活动。其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外向型活动。另一类是以自我为对象的内向型活动。无疑,人的外向型活动与内向型活动是彼此相关联的。人总是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使自身获得改造与发展;同时,又是在自身的改造与发展的基础上更充分地认识与改造外部世界。二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的内向型活动,根据其性质可分为:自身思想改造(如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自身文化改造(如经验的累积与知识的更新);自身自然改造。显然,体育属于对人自身自然改造的活动,并由此决定了其本质属性。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作用,不仅体现在人的形态结构方面,更重要地在于提高人的生理活动机能和增强人的基本活动能力方面。由于大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大脑的机能,故无论对心理的改造,或是对大脑的开发,也都属于对自身自然改造的范畴。所以,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作用,也不仅主要体现在人的身体与生理方面,同时,还反映在人的精神与心理方面。概括地说,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是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是身与心的统一。[2]

体育以自我的身体活动为基本的活动方式而实现对自身自然的改造,是体育的特有属性。所谓身体活动,即一种体位变更和体姿变换所构成的动态过程。故在习惯上把体育实践称之为体育运动。而体育的改造,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强调体育运动的能动性,与动物本能的活动相区分。因为,就活动的表现形态而言,动物的活动也是一种身体活动,而且是更纯粹的身体活动。二者的区分在于活动的性质,而不是纯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第二层含义,强调体育运动是一种系统工程,不同于人们的随意动作或日常行为。作为系统工程,一方面指活动本身的整体性、复杂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指活动进行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实效性。第三层含义,强调体育运动的实践性,与人们的纯粹观念活动相区别。“用进废退”是体育所遵从的最基本的生物学原则。只有通过自己积极的身体活动,在运动中求发展,为发展而运动,才能取得实际效果。体育所具有的这种身体力行、躬亲实践的内在要求,决定了体育的本性必然是一种全民的、终身的社会改造。

3 体育与劳动的互补性凸现体育的社会价值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3]。人的活动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人。 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并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获得和形成一种和谐的同生共存关系,使人的活动表现为彼此依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必要条件。“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着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4]二者历史的辩证统一和协调发展,构成人的活动的基本内容。

人的活动是一种对象性活动。“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5],才能显示出自己生命的本质力量。 体育运动以自身自然为活动对象;生产劳动以身外自然为活动对象。它们不仅具有活动过程的同构性,而且在活动的性质和对象上,具有高度的互补性。

首先,从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角度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6]因此,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仅突出和限于以身外自然为对象的生产劳动是片面的,还必须有以自身自然为对象的体育运动作补充才是充分的。身外自然加自身自然才是完整的自然。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人类在对身外自然改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远胜于对自身自然的改造;人类的视野已扩展到宇观,深入到微观,但对自己生命系统的了解却相当表浅和粗糙。现代社会,伴随物质财富的充裕和生活条件的舒适,所滋生和引发出的诸多“文明病”,无异从负面向人类不重视对自身自然的改造敲响了警钟。

其次,从人的社会存在的角度看,“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自身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7]“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8 ]人的有机的身体以人的无机的身体为赖以存活的物质基础;人的无机的身体因人的有机的身体而具有人的意义。人的有机的身体加无机的身体构成人的生活世界。显然,人类应该象珍视和保护自己有机的身体一样,珍视和保护自己无机的身体。同样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人类对待自己无机的身体,既缺少足够的理智,也缺乏起码的爱心。人类对大自然的强力征服和无度索取,所引发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资源破坏等,已成为现代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从而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把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确定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自觉转化,提出了划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以保证生态环境系统的涵容能力和更新能力与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相适应,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动态平衡。

其三,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角度看,体育运动与生产劳动的互补关系,不是一种直接的、自发的对应关系,而是在人的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建构起来的一种历史的社会关系。“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9]但是, 人类最初从事劳动的目的是有限的,不过是为了获得生存资料;同时,人类最初劳动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一种身体活动,使对自身自然与身外自然的改造,呈现为一种原始的同一。也就是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的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10]人类不能须臾停止对身外自然的改造;人类也从未须臾停止过对自身自然的改造。诚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自身自然的改造都是依附或伴随着人的其它活动而发生,表现为一种被动的或从属的改造,并不可避免地具有极大盲目性和片面性,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1]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随着劳动工具的进化,深化了人们对身外自然的认识,也深化了对自身自然的认识,在积极进行向外扩张和发展的改造身外自然的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一种反向的改造自身自然的内在需要,并最终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自主的人的活动。一方面,工具进化作为自我解放的手段,使人不断从劳动过程中被解放出来,有了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较少的体能消耗,同时也使其失去了在相应劳动过程中被改造的可能;另一方面,工具进化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尺,造就了物质财富的丰裕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同时也使人失去了直接承受环境压力所造成的被发展机会。这客观上为形成一种直接地以自身自然为对象的改造活动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必须指出,体育从人的其它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项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决不意味着人对自身自然的改造由此才开始,而是表明对自身自然被动从属的改变作用正积极转化为自觉能动的专门性改造。正如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劳动生产[12];体育也只有在不屈从于任何功利性目的的支配,并以全民性为其主体特征和终身性为其行为特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而要做到这一步,必须有赖于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提供经济基础和先进的社会制度提供政治保证。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理解“现代社会不能没有体育,未来社会更加需要体育”[13]的深刻含义;才能理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所具有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与生产劳动的互补关系,其实质是人类改造自身与改造环境的统一;同时也表明体育运动与生产劳动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活动,而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

标签:;  ;  ;  

从体育与劳动的互补关系看体育的价值_体育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