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符结构、语义及功能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义论文,结构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道教的人—神伦理中,“符”具有相当完整的宗教符号学意义。它采取了类似于原始宗教中神秘主义禁咒法力信仰的形式,或者就是这种形式的演化形态。但是,由于人的德性是“符”的神秘法力的根据,所以它的伦理性质远远超出了它的巫术意义,成为道教神学伦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
道符已成为道教学研究中最艰难领域之一,但是它在道教神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则要求我们必须对其加以认真探讨,尽管其系统研究尚未展开。只有科学地解析道符的内在结构,才有可能破译它的象征语义,真正弄清它那至为神秘的神学与伦理功能。
一、若干道符结构剖析及符号学探秘
借助于符号学(semiotics)的研究手段,我们发现, 道符乃是一种蕴义甚丰的神学符号。考道符造作之思想材料, 主要为中国古老的A阴阳、B五行、C五方、D三才、E易卦、F天干地支、G道教的重要概念文字,等等。道符造作的构图形式,主要为1象形、2复文、3云篆、4八卦的卦象符号、5以及这些文字符号的夸张变形或离析,等等。此外, 诸如《山海经》等所记述的许多上古中国神话中,大量描绘了对人类生命及其命运等可以产生重要影响、具有特殊功能的神性物质。这都为道教神符信仰及其造作提供了丰富的神学和思想材料。秦汉以后谶纬神学的发展,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神学和社会两方面的条件。
尝反复解析《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所载众多道符,发现其象征语义十分丰富,兹备其要者如次:
1.“净秽符”〔1〕,属AE145型:其上方为太阳象形,其内书一“敕”字,以显神威;系由《易·坤卦》卦象符号(≡≡)进行艺术化处理和象形化(作秽气蒸发袅袅上升状)的夸张变形而成,象征阴邪秽恶;因为按道教观念,严生阴杀,阳善阴恶。上(阳)下(阴)两部分整合为一个符号,其象征语义甚明,即:以被视为纯阳之物的太阳(性属乾阳)照耀、驱除属阴之秽的过程,即“净秽”。此符具有过程性与动态性。据道书解,其功能:“断除万秽千恶,或带或帖,有邪恶厌蛊吞之立效。取斗(即“北斗”)炁书,若口舌官事临身,恶人谋害,佩之即免。”〔2〕
2.“神光符”〔3〕,属ABCE145型。这是一个纯阳之符:其上方为太阳象形,其内为一十字形五方指针;道教有“五方五帝”之称,东西南北中五方各有一大神主宰。〔4 〕下方若干条互相连通的连续平行线构图,源于《易·乾卦》卦象符号(≡),系对其艺术化变形处理而成,上下整合为一个符号。《易·乾卦》:“元亨利贞。”《彖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在道教神学中,神乃是相对于人和鬼的一个重要概念。人间贤圣死后方可上升天堂成为神,俗人在世不慕修真道,死则为鬼。可见神乃彼岸世界中之地位高尚者,性属乾阳。道教认为,“夫纯阳曰神,至阴曰鬼,阴阳和而为人焉。精全神全,积行修德,气升而为仙;精竭神耗,罪深恶满,气散而为鬼。……上圣悯焉,或化身降凡垂教典,或传授上士而立规模”〔5〕。
3.“洞观部”之符〔6〕,属DG25型。 此符体现了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教的“三合相通”思想。上部系由三个“天”字的艺术化变形和复文叠加处理而成;中部系由三个“地”字的艺术化变形和复文叠加处理而成;下部则由三个“人”字的艺术化变形和复文叠加处理而成。按道教教义,“天、地、人”三才处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是继“道”、“元气”(“一”)、“阴阳”(“二”)之后,宇宙万物的第四级化生者,因而按照“反者道之动”的原理,这个“天地人”(“三”,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天地和人类)是宇宙万物(包括人自身在内)可以遵循真道“反”而归之的理想的至真状态。对于人类来说,“道”在最初的顺序化生过程中,当发展到“三”(天地人)的阶段,时“人”所处的状态,乃是道教要求反归到“与道为一”状态之理想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状态。因此,这个把天地人三才合而为一的符字,蕴义极为深刻,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地)人合一思想和道教“顺生人、反成仙”的逆反修仙哲学,另一方面,则说明如果人在世上遇有不利之事,当循“道”的“反”,使自身的存在反归到最初的三才一体状态去,在那里,一切附于人身的邪秽诸厄都将被超越,而修道者将达到理想的境界。简而言之,则该符字颇有“修道则吉”之象征语义。此亦合于道书对其功能之阐释:“岁除夜,黄纸黑书,佩之,应有急厄即解”〔7〕。
4.“火轮符”〔8〕,属B15型。五行之中,火性乾阳,是强生驱邪、遏恶扬善的力量象征,其符号语义盖无异此乎。
5.“炼身符”〔9〕,属F1型。整个符绘作一神像, 头部图案为一人面状,周身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构成。在道教神学中,十天干有相应的十神君,十二地支也有相应的十二神君。此符的象征语义即炼度人身,却秽生神,得升天界。此符配以不同的咒语,则相应不同的用法有若干种,其神学象征语义亦各不同:若此符拟用于炼度亡灵,画符的头部时有《书头咒》曰:“亡魂首相具体全人,是男是女骸变通神。”用符的目的就是要以符上蕴含的“首相具体”的象征意义,使亡魂成为一个符号意义上的“全人”,进而使男女亡魂遗骸发生转变,与神界相通,上升天堂。
与此“炼身符”相配,用于炼身的另一套咒语《十干咒》曰:“六甲六天,符应萌明,六乙双耀,六丙八焚,六丁七晃,戊己中呈,六庚三茁,六辛四升,六壬九炁,六癸一成,真王受命,聚成一成,金身九诀,水火双扃。急急如高上神霄真王律令。”这个炼身咒按人身修炼中内部发生的形态转变渐成金身的顺序,把炼身程序划分为:从透过神符而与“六天”相通感应产生“萌明”开始,逐步由“双耀”、“八焚”、“七晃”,中经“戊己中呈”,复历“三茁”、“四升”、“九炁”,终至六癸而聚成金身,于是关闭水火,炼身结束。
若道教法师以此符炼身,则用《法师自炼身咒》,其文曰:“天地造化,结气为人;左眼为日,右眼为月;耳鼻喉舌,声音上彻;脾肝胆神,常居五穴;五行分主,保卫形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将,速卫速守。急急如太上帝君律令。”这个符咒首先辨明人身之本及其各种器官对应的神主,而后对天干十神将发出“速卫速守”的指令,期以策动诸神助卫炼身。
6.“门符”〔10〕,属AE145型。 这是一个饶有意蕴的神学符号:(1)图中的头部人面图案象征门神。以中部的水平线为界, 以中线为基向下垂生的左右两株树,象征道教常说的天上的神树,一般是指对于邪魔疫鬼、一切灾殃有逐杀威力的桃树。按南北朝时期道经《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一“誓魔品”:太上老君得知地上“世人积恶,不信道法”,“但闻有哭尸之音,不闻有仙歌之响,人民垢浊,三洞壅塞,百六之灾,刀兵疫疾,魔王纵毒,杀害良善,门门凶衰”,人们又不知道法;而法师宣化,愚人不悔悟。于是“太上将天人玉女八千万亿人来下救之”,过乎玉京,玉京山上有一桃树,其果实“人一食之,三千年无饥也。鬼见此桃树则自死矣。天人各各持此桃木下,以杀疫鬼、一切众焉。”倒生的神桃树象征着天上的门神对人世垂以兹佑。(2 )头部以下象征左右双臂的两组方格状图案,系根据《易·坤卦》的卦象符号(≡≡),加以艺术化夸张变形处理而来。(3 )神桃树之间书一“日”字,象征神带来驱除疫鬼阴邪的光明和生机。(4 )神桃树和“日”字以下三条长度相同、行距相等、互相平行的连续直线,取自《易·乾卦》卦象符号。(5)据上述分析,则可知该符中隐含着一个卦象, 该卦象由上部的先天坤卦(≡≡)和下部的先天乾卦(≡)构成,这就是《易》六十四卦中的《泰卦》(乾下坤上)。案《易·泰卦》:“小往大来,吉亨。”又《彖传》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八卦在道教神学中也是神,被称为“八卦大神”〔11〕,当然《泰卦》卦象也有神性。 (6)按照中国传统伦理规范,上为天、为乾、为阳、为男、为主;下为地、为坤、为阴、为女、为辅,而“门符”拟乎《易·泰卦》卦象,颠倒了乾坤位置,显然崇尚一种男子(夫)谦让于女子(妻)的思想,具有敦进夫妻和睦互敬的蕴义。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夫权家庭观念氛围中,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由上可知此符蕴藏着许多重要的思想内涵。该符中所附咒语曰:“万里病患自除,亘保财物安,门上大吉。”又说“此符夫妻相爱紫罗黄罗。”案《易·系辞上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又《易·系辞下传》:“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由此看来,此符的象征语义就是:崇尚以男子谦让而取夫妻和谐;由夫妻和谐而得阴阳合德、刚柔有体;夫妻相爱、阴阳合德,则通于神明;通于神明则可致降门神永保吉亨。
此外,通过分析这个源于坤上乾下的《泰卦》、象征和谐吉利的道符,我们发现:上古中国伦理思想中,男女之间的伦理规范并非像以后的封建社会那样的森严,而是处于一种比较自由和谐的状态;只是在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以后,尤其是为这个集权统治服务的伦理系统形成以后,男尊女卑的局面才逐渐形成,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伦理规范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
7.《道法会元》卷一七三《元应太皇府玉册·混元追生魂法》所附道符,属G1型。据说可以“治误死、枉死、卒死,但心头稍煖者可治。用黄纸,比中指中节,念一十一句咒,写成‘六甲六丁’字,烧灰,男左女右,吹鼻中,令人耳边叫小名。北斗炁,玉皇诀”〔12〕。
这是一个典型的追魂救生符。这个符中包含着两种重要的道教符号语言。一是运用了文字象征符号。道教把人身中维持生气的力量称为“六甲六丁”,因而在该符上书以这两种神的名称,就意味着呼唤“六甲”、“六丁”回到人身中来,从而恢复人的生气。二是运用了颜色象征符号。道教尚黄,黄色作为可通达神界中宫的颜色符号,在这个神符中担当了道人与诸神之间的交通媒介。二者结合为一个神符,就获得了“追魂救生”的象征语义;从其实质而言,这个符就等于“生命元气”。
此外,此法中“令人耳边叫小名”,意味着试图通过唤醒死者的孩童意识,而使其生命得到回归,显属道家“反者道之动”的哲学思路。据考至今此种做法于某些北方民俗中尚有不同形式的遗存,可见其对民众社会生活影响之久远。
8.《道法会元》卷一七六《元和迁教府玉册·太极玉符印》之符印,属E45型。分析该符印, 可知其主要是由《易·乾卦》卦象符号(≡)的艺术化变形处理构成,并被加以重复和夸张,〔13〕是生命和力量的象征。
9.《道法会元》卷二三三《玄坛赵元帅秘法·买卖和合加用》符,属EG45型。该符的下方系《易·泰卦》卦象符号。其内所附一画符咒已不可解读;所附《和合咒》曰:“天和合,地和合,年和合,月和合,日和合,时和合,人和合,鬼和合,神和合,物和合,事和合,千和合,万和合,自然成真。急急如律令。”〔14〕显然此符用于信仰者买卖双方之间,具有避免出现争执的功能。
10.《道法会元》卷二三五《正一玄坛飞虎都督赵元帅秘法·如意符》,属G25型。符内有“光明太上治敕如意大圣”字样; 用符咒语有“谨请敕法赵公明部,领天和、地合二大神,火速招财利市”之类的文字,表明此符乃具有“招财利市”之功效。以“招财利市”为目的,这在道教神符中是十分少见的现象。其所包含的经济伦理观,值得我们认真考察分析。〔15〕
此外,还有保佑人求官成功之符,曰“利见大人,求官遂”。更有“安镇十方、治子孙不孝”的道符,见《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一〔16〕。
11.《道法会元》卷二六上《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收摄邪巫法·追邪巫符式》。其造型作飞行器状,颇似两架飞机。这组神符上所附导引指令的命令语气很强,在这一点上,又颇似那种试图以贯彻人意的巫术来改变那些非人力所及之事物的古老的巫觋呓语。〔17〕该符显然系道教神学家用于追摄邪巫的神学武器。
二、道符的双重控制功能
从道符的操作特征来考察,我们会发现,道符是一种重要的神学伦理媒介,由于“人→符→鬼神邪魔→符→人”的伦理化互动结构,通过作用与反馈过程,最终形成的是对人的心理和观念的影响,导致人对自我的控制。
道教认为,“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纸笔,吾独谓一点灵光,通天彻地,精神所寓”。“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18〕。在道教信仰者看来,“道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19〕。道符乃是“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20〕。“以我旷劫之元神,役虚无之神,神灵气合,气至将灵,故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一炁一诀,皆出身中妙用,非徒纸上之文。故曰万法一法也,万神一神也”〔21〕。正是基于这样的结构,道符才产生了它的各种强大功能。
早期神符信仰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某种设定的实用功能为目的。据史料记载,符水治病是早期道教的重要道法之一,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皆行之。“符”乃是文字崇拜与巫觋之术的奇特结合。如《抱朴子内篇·遐览》引《墨子五行记》曰:“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树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又《抱朴子内篇·杂应》:“服大隐符十日,欲隐则左转,欲现则右回。”《抱朴子内篇·登涉》曰:“立七十二精符,以制百邪之章,及朱官印包元十二印,封所住之四方,亦百邪不敢近也。”“入山持《三皇内文》及《五岳真形图》,所在召山神,及按鬼录,召州社及山卿宅尉问之。则木石之怪,山川之精,不敢来试人。”此外葛洪还记述有其它各种功能的符,如“进山符”等等。《无上秘要》卷二十六“灵宝符效品”及“三皇日用品”录有多种早期道符。《上清灵宝大法》及《道法会元》则对各时期形形色色、功能各异的道符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收录和整理。
道符的画、持、用,均有一定的前提,在这些前提条件中,对画符和持符者的要求显然是控制性的。《道法会元》卷一即说,“古云:‘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今之行持者不明道法之根源,妄于纸上作用,以为符窍,殊不知: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当于身中而求,不可求于他也”〔22〕。“符”虽各异,但其通神、致真、招灵、保命、劾鬼、镇邪功能却是一样的,并且都是阳精、阴极之精等等所“化生玉文”。法师画符时,有各种禁忌,如斋戒、正心、洁身,以去除邪念,以便神来入身。“符”被认为是神灵之德能的化身,是修道者得之于神灵上界的一种强大的神秘护助力量的载体与象征。它能够“变化八方之气,通神招真,保命长存”。故得之则吉,失之则凶。可见“符”乃是“人—神”沟通的中介,它在实质上乃是人之信仰、信念和自我存在意识的具体化的激活物质,它促使人们在信仰之途上身秉正气、淬砺直前。〔23〕
按其使用目的来分别,道符有除灾解罪类、招福招财类、治病类、延年类、护身类、役使鬼神类、镇邪驱魔类等等;按其使用方式来分别,则有吞服者、有佩带于身上者、有贴挂于室内者、有贴挂于门户者、有埋入地者,亦有用于仪式或者祈祷活动者,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为实现各种宗教目的的道符可谓应有尽有。如吞符修炼之法:“诸行道求仙、思神存真、谢罪解过、上希大帝大圣尊神原赦宿罪之恩,当以秋分之日,白笔书文,西北向服之六枚,则众神削除罪名,注算玉简,司命度生,保命神仙。修行八年,勿失一节,太帝给玉女二十人,通真致灵,神人下降,所愿皆成,致六景之舆,飞升上清太微宫。”〔24〕道符虽然有如此强大的神力,但是并不意味着它是无比的或万能的;也就是说,道符同样有其约束条件。从其能量上看,当鬼魅妖魔的力量超过符的神力时,它就没有神效了。符的法力大小,乃依乎画符、持符者之德性和信仰的程度。这表明道教的神符信仰,实质上是信仰者自我控制、自我道德坚振心理的表象化和符号化。此中所反映道符既对人对鬼神的双重控制功能甚明。
在现象上,道符的功能在于通神禁鬼,佑护有道之人;实质上,道符乃是自我道德律令向超我的异化,它是道教徒在道德和信仰上自我肯定、自我坚振的手段:其所劾禁的,正是人自身及其行为中任何可能的恶。透过道符的神秘法力,道教徒所得到的,实质上乃是藏德于器、循理而动的自由。在这里,与其说是人得到了神的保护,不如说恰恰是神得到了人的保护。
注释:
〔1〕〔2〕〔3〕〔6〕〔7〕〔8〕〔9〕《道藏》, 三家(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本(下同),第28册,560、560、561、580、580、619、655页。
〔4〕参见《上清灵宝大法》,卷二,见《道藏》,第30册,755页。
〔5〕《道法会元》,卷一七八,《五府册文正法后序》, 见《道藏》,第30册,142页。
〔10〕敦煌卷子伯三三五八。
〔11〕参见《上清灵宝大法》,卷二,见《道藏》,第30册, 755页。
〔12〕〔13〕〔14〕〔17〕《道藏》,第30册,115~116、133、456、621页。
〔15〕《道藏》,第30册,468页。类似的神符, 亦见于《上清灵宝大法》,卷二○,见《道藏》,第30册,842、857、859、862等页。
〔16〕《道藏》,第30册,846、849页。
〔18〕《道法会元》,卷一,“道法枢纽”,见《道藏》,第28册,674页。
〔19〕《道法会元》,卷一,“法序”,见《道藏》,第28册,673页。
〔20〕《云笈七签》,卷七,“符字”。
〔21〕《正统道藏》,第55册,44586页,台湾,艺文出版公司。
〔22〕《道法会元》,卷一,“道法枢纽”。
〔23〕参见《无上笔要》,卷八八,引《洞真变化七十四方经》。
〔24〕《无上秘要》,卷九一,引《洞真八道玉景隐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