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管理:一门跨世纪的管理学科_经济论文

机会管理:一门跨世纪的管理学科_经济论文

机遇管理:跨世纪的管理学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学论文,课题论文,跨世纪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不要丧失机遇,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不多。中国现在再不抓机遇,要犯历史性错误。小平同志在这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即发展机遇问题。可是,有关机遇研究至今我们未见机遇的科学定义,有关机遇价值分析的专门研究几乎空白,关于机遇和风险关系的研究也不够深入,这样难免影响人们有效的利用机遇,有的干脆只能被动的碰运气。

一、机遇管理研究的意义

1.机遇是成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事实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个人的成功与发展和机遇有密切关系。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是事业成功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主观努力,二是客观机遇。

世界银行提出的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所能取得的繁荣程度。”由世界银行的两名美国高级经济学家完成的这份研究报告说:“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反复无常的因素……它对增长率能产生重大影响。这个反复无常的因素…可以简称为‘机遇’。”(注:《参考消息》1994年1月6日。)专家们从日本、东南亚“四小龙”60~80年代的经济发展研究中获得了这一方面的佐证,我国深圳的崛起、上海的复兴,则可以提供地区发展与机遇有关的佐证。

在企业及企业家的成功与机遇的关系方面,据北京JR人才调查中心对20年来中国出现的企业家群体,总结他们的成败得失,提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是否善于发现和抓住机遇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在当代中国欲成为大企业家,必须具备以下几种素质,以其重要性依次为:(1)紧紧抓住市场机遇;(2)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3 )具有超常的勇气与魄力;(4)思维周密,分析能力极强;(5)承受能力强;(6)高水平的管理才能;(7)用人有道;(8)极端重视信誉;(9)个人魅力与个人形象。”(注:方洲主编《中国当代名人成功素质分析报告》,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6月,第657页。)

在个人成功与机遇的关系方面的例子也很多。我们一大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在党的“干部年轻化”政策机遇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还有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中一些“吊儿郎当、调皮捣蛋”的人下海经商,现在有的成了小老板,而原来规规矩矩、勤奋工作的一些人却没有多大的发展,有的甚至下岗待业了,应该说机遇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遇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体成功与发展的因素,理论上的解释是:

(1)系统演化的内因与外因。 任何系统的演化一方面取决于系统内部运动,同时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系统能不能达到“目的”,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或类似系统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绝然不同的演化方向,有的达到目的,有的没有达到目的,一个特别有利于达到目的的环境对于该系统来说,就是系统优化的一个机遇。

(2)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事物发展遵循一般规律,例如勤奋学习者比之学习不那么勤奋的人,有更多的升学机会和更好的就业机会,这是必然性、确定性;但事物发展还常常发生偏离一般规律即不确定的情况,例如勤奋学习者正好升学考试时生病了,空出一个名额正好让学习不那么勤奋的人升了学,这就是偶然性,这个偶然性对于后者就是一个机遇。

(3)势能的存在与利用。机遇是一种相对有利的形势。 势是一种运动状态、发展趋向,是一种能量,所以有势力、势能之说。势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可以加以利用,借助外力达到目的。例如竞争、作战、比赛都有势,所谓形势是把自己摆进去,看这种运动状态、发展趋势、能量对比是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竞争、作战、比赛都是运动,竞争双方地位必然会不断发生变化,一旦出现有利于自己的形势、机遇就出现了。例如散打,对方使足力气向你扑来,就在对方失去重心的一刹那,就是对对方不利,对你有利的形势,你如能迅速闪身,就势一推,就可以让对方摔倒,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机遇是制订发展战略和采取行动的基本依据。

战略是社会主体为达到重大目标而制订的基本策略,机遇和风险则是战略决策中必须预测和考虑的基本问题,因而现代管理学著作无不涉及这两个概念。

机遇不仅是制订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而且是采取行动的基本依据。抓住有利时机行动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机遇对于未来社会发展比过去有更重要的意义。

机遇产生于社会主体以外的客观环境。显然,社会主体的成功与发展受制于外部因素越多、程度越高,机遇的意义就越大,因为任何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出现“偶然”的变化。外部影响因素越多,作用越强,越需要研究和掌握机遇的规律。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之中,处在科技革命浪潮迅速涌动的时代,机遇对于未来社会发展必然比过去有更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机遇管理是管理学的重要范畴。研究机遇管理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机遇知识的普及、机遇意识的增强、机遇分析职责的落实,有利于我们国家、地区和企事业组织统一思想,制订战略,迅速行动,实现目标。

机遇管理作为管理学范畴,它至少涉及以下内容:(1 )机遇的概念和性质;(2)机遇的作用及其理论依据;(3)机遇形成机制及机遇的分类;(4)机遇价值的分析评价;(5)机遇的辩识及利用技术;(6)机遇与风险的关系。

二、机遇的概念及性质

依笔者所见,所谓机遇,就是有利于某社会主体实现某个目标的不稳定形势,是对于某社会主体实现目标有显著意义而易于消失的‘事件’。

为了说明机遇的性质,在此引用美国“罐头大王”的故事。1875年春,美国罐头大王亚默尔在报纸上看到一条“豆腐新闻”,说是墨西哥畜群中发现了病畜,有些专家怀疑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瘟疫,他立刻联想到毗邻墨西哥的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是全国肉类供应基地,如瘟疫传染至此,政府必定会禁止那里的牲畜及肉食进入其他地区,造成全国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于是亚默尔马上派他的家庭医生调查证实此消息,然后倾其所有,从加得两州采购活畜和牛肉,迅速运至东部地区,结果一下子赚了900万美元(注:《经济日报》1993年9月24日)此例可以说明机遇具有以下性质:

1、目标对应性

机遇与社会主体的目标有关,是与目标相对应的。同一事件、同一形势,对具有不同目标的社会主体具有不同意义。上例瘟疫对于亚默尔这样的投机商人是机遇,对于从事畜牧业的墨西哥农民却是灾难。

就目标意义而论,目标越明确,机遇就越清晰;目标越多,机遇也越多。一个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人,机遇总要比兴趣狭窄、才能单一的人多。

正因为机遇与目标有关,由于社会主体目标不同,因而可以构成机遇的事件或形势互不相同,晴天卖草帽,下雨卖雨伞;有的欢迎毒日头,有的欢迎下大雨。那么一旦目标改变了,机遇也会出现或消失,或变大变小,变多变少。

2.超常(显著)增益性

机遇可使社会主体在同等努力情况下,投入产出有超常的增益。上例中亚默尔就是抓住了牛瘟这一机遇大赚了一笔。

3.时空分布的非均衡性

机遇是“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造成的。人们常感叹“生不逢时”,意指机会在不同代人之间具有不等性。机遇是与形势的非对称、非均衡共存的,在一个绝对均衡的环境中很难说有什么机遇。

机遇本质就是一种“不公平”,对于处于不同时代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家庭的人们来说,提供相等的主观努力却得到不同的“待遇”。上例中墨西哥发生牛瘟,只对美国的罐头商是机遇,对欧洲或拉丁美洲的罐头商就谈不上是机遇。

机遇是有利于社会主体(可以是国家、企业等组织或个人)实现目标的形势,这一形势本身就反映事物的不均衡。如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沿海、沿边、沿江较内地发展经济更为有利,因而这些“三沿”省份面临机遇,但同样是沿海,广东、福建、江苏、辽宁、山东、河北面临的形势并不完全一样,广东近港澳,福建近台湾,山东望韩国、辽宁近日本,这些地区形势的有利性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机遇的“价值”有大小,对实现目标帮助越大,机遇的价值就越大,反之,机遇的价值就小。

4.不稳定性、易消失性

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人们对机遇易于消失特性的经验之谈。

机遇是一种不稳定,易于消失的有利形势,今天不加利用,明天就可能消失了。在上例中,如果亚默尔未能在美国政府发布禁令前从加得两州购进大批活牛和牛肉,就难圆其发财梦。

再例如90年代初到俄罗斯做买卖,由于当时俄罗斯消费品如羽绒服、彩色电视机等奇缺,因此收益率相当高,那时火车票、飞机票、运费都较便宜,俄罗斯鼓励进出口,关税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日用品因市场竞争价格下降,而经营费用逐步上升,除了运费、铺面租金还有黑社会勒索,俄罗斯政府还提高了关税,有的买卖就做不下去了。

5.伴随风险性

由于机遇是一种相对的、不稳定的某一方面的有利形势,目标的实现又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因此能否争取到“额外利益”,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例如美国罐头大王亚默尔倾囊购买活牛和牛肉,假定默西哥牛瘟未扩散到美国,他就要蒙受巨大损失。另一方面,社会主体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利用某种机遇时要投入一定资源,多数情况下因资源不足同时要放弃另外一些机会,一旦未曾达到预定目标,就要承受一定损失。例如某知青在农村已被提拔为公社党委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对该知青是一个发展机遇,但能否考上大学是个未知数,大学毕业后能干成什么样的事业也是未知数,但坚持参加高考就要放弃公社书记职位,因此考大学是有风险的。

三、机遇的价值分析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是否所有面临的机遇都有利用价值?笔者认为,必须对面临的机遇进行价值分析。

机遇的价值Vop(Value of Opportunity )就是该机遇对实现某一目标的意义与利用该机遇所必需代价之比。用公式表示:

Vop=Vg*Eop/Cop

式中Vg为某一目标的价值;Eop 为利用该机遇后实现该目标所增加的可能性;Cop为利用该机遇所必需付出的代价。该公式表明:(1)机遇价值与有关目标价值正相关。一个对于重大目标的实现有帮助的机遇,其价值超过只对较次要目标实现有帮助的机遇;(2 )机遇价值与利用该机遇后实现目标所增加的可能性成正比。利用该机遇后实现目标所增加的可能性越大,机遇的价值也越高;相反,利用该机遇后实现该目标所增加的可能性不明显,说明该机遇的价值不高;(3 )机遇价值与利用该机遇所必需付出的代价成反比。利用机遇一般都要付出代价,包括投资、时间、精力或失去的其他机会收益。利用机遇必须付出的代价越大,机遇价值越低;相反,只需付出很小代价就可以利用,一般认为该机遇的价值较高。

例如1997年夏我国广大地区天气奇热,这对于空调厂商、冷饮、游泳场馆等企业显然是一个增加收入的机遇。

假定我国空调器市场需求因酷暑将增加200 万台,按每台销售收入3000元计算,总收入为60亿元。现有三个企业计划利用此机遇。

该机遇的价值计算如下:

1.关于目标值

A企业目标:欲将已生产出来眼看要积压的10万台空调卖出去, 收入约3亿元;

B企业目标: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加班加点, 不惜用高价购进紧缺配件,增产20万台,收入约6亿元;

C企业目标:该企业原来生产电冰箱,为抓住空调器市场机遇, 决定并购一家国外企业,向国内市场销售30万台,收入目标为9亿元。

2.自然环境(酷暑)对这3家企业提供的机遇意义如下:

A企业:因其空调器质量一般,尽管市场形势好转,仍难保证10 万台全部脱手,估计通过促销有6万台可售出, 此机遇的意义即增加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值是:6/10=0.6;

B企业:因其空调器质量较好,市场竞争力强,估计增产20万台,有16-18万台可售出,取中间值该机遇的意义值17/20=0.85;

C企业:因国人对新牌号空调取谨慎态度, 估计通过加大促销力度后,可在国内售出15万台,该机遇的意义值是15/30=0.5。

3.为利用该机遇,各企业所付出的代价如下:(财务费用暂不考虑)

A企业:(1)销售(包括售后服务)费用6000万元;(2)售出6万台空调减少可能积压的商品残值2400万元。(假定次年每台可售1600元,销售成本平均每台1200元,则每台净收入为400元,总值为400元×6万台=2400万元)总代价为6000+2400=8400(万元)。

B企业:(1)生产成本30万台计4.5亿元; (2 )销售费用按每台600元计算,17万台共计1.02亿元;(3)剩余3万台积压共计3000 万元,(按每台售价2000元计,但将其售出要付销售费用每台1000元,因而残值为(2000-1000)×3万台=3000(万元))。

总代价=45000+10200-3000=52200(万元)。

C企业:(1)并购企业耗资6亿元;(2)生产成本30万台计4.5 亿元;(3)销售费用按每台1200元计算,1200/台X15万台=1.8 亿元(4)积压15万台折合市值1500元/台,共计2.25 亿元,但要追加销售费用1.8亿元;(5)生产线第二年市场价5亿元。

总代价=60000+45000+18000-22500+18000-50000=68500 万元。

这样,该机遇的价值分别为:

30000×0.6

对于A企业,Vop(a)=──────=2.14

8400

60000×0.85

对于B企业,Vop(b)=──────=1.21

42200

90000×0.5

对于C企业,Vop(c)=──────=0.66

68500

显然,对于A企业,上述机遇价值甚大,应紧紧抓住;对于B企业上述机遇有一定价值,在今后市场形势难以预料的情况下,亦应抓住;对于C企业,该机遇价值不大,不应冒然进入新的产业领域。

假定C企业有充盈资金,修改自己的目标,用部分资金购买B企业的股票,并在适当时候及时抛出,也许机遇价值可以大于1。 这进一步证明机遇的价值可通过调整目标及目标途径加以改变。

标签:;  ;  

机会管理:一门跨世纪的管理学科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