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示范高校“课程和生活”双思政融合育人应用探索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李 赟 何福全
摘 要: 随着新时代新思想的产生,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95后”“00后”大学生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不足、对思政教育获得感的低迷日益凸显。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作为转型背景下云南首批应用型示范高校之一,在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实践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显性教育功能和其他专业课、第二课堂、社会生活实践的隐形教育功能,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使各类教育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并探索应用型“课程和生活”双思政融合育人的有效路径,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同类院校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应用上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应用型示范高校 课程思政 生活思政 融合育人 云师大商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的课程。学生的思想教育维度不仅仅局限于思政主课堂和专业课程,还涵盖网络、生活、自我、家校社等生活世界。如何探索一体双思政多维的育人路径,使学生从各教育维度中把充满正能量的素质修养融入自身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实现立德树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作为云南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校”建设单位之一,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围绕现代服务业和国际视野,积极探索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育人模式,向特色化转型发展。
2.住宿餐饮业发展基本情况。2017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营业收入额1153.13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增加值424.78亿元,同比增长8.4%。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住宿餐饮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涵盖了中餐、火锅、西式快餐、自助餐、主题餐、娱乐餐等满足大众需求的几乎所有餐饮业态。
一、“课程和生活”双思政育人的理论内涵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是专门增开一门课或一些活动,而是把以四门思政课和形策课教学为主、在其他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教学中自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统称为“课程思政”。把课程外的第二课堂、新媒体优势、家校社联合育人、学生主体具体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育人路径,统称为“生活思政”。“生活思政”育人源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社会即学校,主张教育要运用社会资源和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教学做合一,认为在生活中教、学、做三者相辅相成。
二、应用型示范高校“课程和生活”双思政融合育人的障碍
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同以往传统学术型高校相比,除了培养学生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外,更注重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应用能力的实用性挖掘,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育,但也忽略了思想政治素质能力对其他专业技能等综合能力的指导作用。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几乎是师教生学的单一路径。首先,面对思政课,学生更多的是限制自我的主动认知,被动接受;面对专业课程,教师几乎只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而不能和思政教育联系起来,更脱离了“95后”“00后”学生主体个性化的现实需求。其次,也源于现今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他们的价值观呈多样化、复杂化,更多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自我意识突出,学生面对学校强制性的教育和实践,久而久之就变成敷衍应付。最后,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国家健康积极的主流思想下,依然存在消极、信仰、责任感缺失的非主流思想,学校顶层设计和高校教师却不能及时有效把握教育对象内涵的新变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最薄弱的环节。
三、应用型示范高校“课程和生活”双思政融合育人路径探索
1.构建应用型“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创新课堂教学主渠道
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并非要弱化思政主课程,而是更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也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专业课教师摒弃只唯专业培养不唯思政教育的传统理念,转变和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态度、意识和政治素养。如何设计和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因子是有效实现应用型“课程思政”育人的主渠道,在课程培养方案设计时,教师可以在适当的课程中融入德育内容,做到术德结合,立德树人恰到好处,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例如,商学院体育老师把思政理念自然地融入部分教学内容和过程中,使学生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以此改变应用型高校专业课培养中重专业知识技能,轻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式。
2.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教学”应用新模式,实现“三为”理念
如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与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启动冠名班。冠名班是校企合作的一种三赢模式,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合作双方互相贴近彼此空间,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参与实训设备的建设,推进校企课程的建设和融合,将学校的教学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协调,以培养出更多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的实操人才。学生在专业理论技能提升的同时,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有了切实提高。这种培育方式为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探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内涵建设,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牢基础。同时,还同成都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等多个公司开展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暨战略合作,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办学,跨专业培养,并形成了“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体,以艺术和教育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群,已初显效果。
3.构建应用型生活思政育人新理念,教育空间向学生实际生活拓深
云师大商学院定位于“以专业建设为主渠道,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思想道德高、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育人理念。在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的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之中,以教师身份和师生的教与学创新转型作为关键主体,优化教师队伍,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优化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和生活”双思政融合育人质量,把实现以学生内在修养和自我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落脚点。具体路径有:
如师大商学院共享北方国际大学联盟优势资源,面向国际教育,打造加拿大、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四个国际课堂和海外申硕课程,举办20所在昆高职院校参加的“云南省高职院校专本硕国际化项目学术沙龙”等活动,搭建新型合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全程融入思政教育,既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又能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综合能力素质强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学校各专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实际项目为平台,融合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工协作。
(2)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强应用型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充分挖掘地区资源和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教师在构建应用型的教学方式上,应抛弃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而更多地应以学生具体的生活场景、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为主体,将现实生活世界作为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源泉,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强烈愿望,并将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转化,使其与思政、专业知识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向生活实践的转化和体验能力。所以,思政教育的各种方式都是为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感而服务的。
我和大家“全副武装”,每人手里拿着竹竿,戴着树叶帽,腰间插几扇叶子,一看就是“霸王”的样子。我像特种兵的头一样,对他们说:“情况怎样?”“情况良好。”“周围有没有大人?”“没有。”“好,听我指挥,冲啊!”我们像一群战士向前冲去,我看见一个戳马蜂窝的同伴跑了出来,我见情况不妙,立马吓破了胆,跳进了草丛。他们把马蜂引到了很远,我见状,立即爬到树上,把马蜂窝摘下来。“哇,这么多蜂蜜。”我跑到村子里,他们被扎得左一个包右一个包,他们问我怎么没事,我说明了情况,刚说完,大人们就来了,把我们带回去大骂了一顿,当然,一顿打也是免不了的了。
如师大商学院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进行合作育人,开展校级和参加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在为学生提供创新教育、创新实践平台,提升创业就业知识能力的同时,构建学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师大商学院自2015年电子商务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联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以来,运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合作,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产学合作、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获批全国跨境电商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示范校。
孩子们是有思想的。他们比我们想象得睿智,甚至超过我们的智慧。比如,一位作者以小狗的语气写被主人遗弃的失落与悲伤,引发小伙伴们浓厚的阅读兴趣与深深的悲悯情怀。文章如下:
(1)加强建设创新创业,产学研融合育人
4.“课程和生活”双思政融合育人作为应用型示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落脚点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提高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学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塑造,就需要突破传统思政教育教学的空间和应用限制,把思政教育教学手段由教材延伸到网络,以大数据、双微、慕课、课堂派等新媒体优势,提高教师、学生运用新媒体信息化优势辅助教学手段和学习能力,及时获取最新资源,使互联网+与教育课程、生活教育实现亲密融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既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弊端,也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而不仅仅把书本和教师单一主讲的课堂作为传送知识的唯一中介,而辅之以学生的是更贴近学生需求的翻转课堂互动式、混合式立体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线上线下的学习视频、互动式课堂,多元化多角度丰富课堂内容。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中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预习、学习、实操、互动和探索,以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一体一导”融合性应用教育,为探索应用型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新模式提供多形式手段;为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素养打牢基础;为培养学生应用型自我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便捷的平台。如:云师大商学院学前儿童机器人智能教育实训中心成立并挂牌,将学前儿童机器人智能教育引入高校,目前商学院是全国第一家。该中心通过不同种类的教学实验室和主题课堂,以“安全,健康,成长”的教学宗旨,进一步提升教育理念,在激发学生和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充分利用特色资源融合育人
其次,教师在创设应用型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具备对家校社生活中学生感兴趣并能切合理论知识的真实生活内容的甄选和利用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融入学生生活实际。例如,商学院部分老师在看到学生课堂玩手机时,利用这一点,从互联网带给人们思想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入手,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明白互联网既能帮助我们快速地了解国家时事、时代前沿信息、实现便捷的交流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因为自身年龄、知识、把控力等方面的欠缺,成天沉迷于网络世界,玩物丧志,还可能为某些反华势力利用,陷入信谣、传谣等犯罪行为中,这就需要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我们的政治立场,增强自身的认知力、判断力和行为力,正确认识和使用好互联网新媒体带给我们的利与弊。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内容,不仅更加呈现了生活化,也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政知识对我们思想和生活行为的重要指导作用。
最后,地方高校自身服务能力相对较弱,极大地制约其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长期以来地方高校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不重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性研究密切相关,因此地方高校服务能力相对较弱。这主要表现为理工科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化实际应用型成果比率低,社会科学研究侧重宏观理论方面的问题,缺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联系,如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应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就导致地方高校无法为地方经济建设、乡村振兴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咨询服务和实用技术服务等,从而弱化了对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的支持力度和贡献率。但专门性的地方性农业类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成绩较为突出。
(4)以融入红色经典和习近平新思想的团学活动融合育人
如师大商学院开展“读宪法,讲宪法,爱祖国”主题演讲比赛,旨在使新时代大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宪法精神,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与祖国,与法同向同行。如“工匠进校园”主题活动,体现了工匠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资源优势,使师生共同树匠心、育匠人。如艺术学院创作的“重温红色经典芭蕾舞剧”,表现了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通过传播红色经典深入师生心灵,树立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文化自信。通过类似实践活动,构建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爱国主义情怀、良好的道德观、团结观和艰苦奋斗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三全育人。鉴于此,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复杂形势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相关瓶颈问题,需要我们将大思政教育下课程育人和生活育人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有效运用于应用型高校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实现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生活教学、实践体验教学等“相互补”的教育教学形式,转变师生角色,家校社育人角色、打破教育时空的局限,融课堂思政和生活思政于一体,以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对思政教育的满意感,让学生真正抬起头来学习、真正喜欢上思政课、喜欢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真正能把所习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应用在社会生活之中。实现从培养目标的同质化、育人要素的统一化,向培养目标个性化和育人要素的整合化转型,从单纯理论教育向与实践应用教育融合转变;不断拓展“课程和生活”双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律性,共同促进课程和生活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在应用型高校的特色发展。从实践角度出发,这种融合育人有利于应用型高校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学校特型发展、学校师生角色转换和学生个性特点等现实要求,产生积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提高“课程和生活”双思政融合育人在应用型高校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随着油田企业业务的开展,档案资料的内容也逐渐增加,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更高的难度。此外,对于油田企业的档案来说,不仅仅需要做好保存工作,而且要挖掘档案的潜在价值,为当前工作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地开展提供必要的借鉴。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一套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由于油田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配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有些企业即便是有档案信息化数据运行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
[2]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
[3]赵 雪,白 臣,曹甜甜.高校思政课生活化“嵌入式”教学法探究[J].决策与信息(上旬刊),2018
[4]金威威.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德育研究,2018
[5]高德胜,杨 羿.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转向——从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到应用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
[6]金伟琼,陈永霖,吴蕾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
[7]王维群,刘 涛,赵 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才智,2019
[8]方 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9]静丽贤,孔凡备.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
[10]黄 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7
[11]艾 军,邹金成,罗二平,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
[12]张 兵.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制约因素与提升对策[J].教育探索,2016
[13]余展洪.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设计改革刍议[J].高教学刊,2015
文章编号: ISSN2095-6711/Z01-2019-10-0197
(本文系2018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程和生活’双思政融合教育教学模式在应用型高校拓展应用探索”,项目编号:2018JS762)
作者介绍: 李赟(1979—),男,云南建水人,硕士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何福全(1969—),男,云南石屏人,硕士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
标签:应用型示范高校论文; 课程思政论文; 生活思政论文; 融合育人论文; 云师大商学院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