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国家领导人形象多模态建构研究
——以时政微视频《人民领袖》为例
肖 婷(安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摘 要: 新媒体使用短视频等多模态话语建构国家领导人形象成为政治传播的重要路径。运用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综合分析理论框架,分析多模态语篇央视微视频《人民领袖》的视觉模态、听觉模态等各种符号资源,以说明各模态符号以及符际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构建语篇意义,在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形塑习近平国家领导人形象。
关键词: 新媒体;多模态话语;微视频;国家领导人形象建构
一、引言
国家领导人形象是重要的符号语言,其有效建构和传播有利于增强民众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稳固政治合法性资源的一个新途径和视角[1]。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2]。媒介技术的日新月异引发了从文字占统治地位的单一模态话语世界向多模态话语世界的转变,多模态话语已然成为媒体融合时代话语传播新进路,全方位构建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认识[3]。时政微视频作为央视等主流媒体在新媒体传播的典型多模态话语,其各种模态超文本特性交互作用建构意义,改变我国政治传播环境,极大丰富和充分激活了国家领导人形象的构建内容。
国内有部分学者考察新媒体环境下国家领导人形象建构与政治传播,如蒋玉鼐关注了新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对国家领导人形象塑造的影响[4],郑春晔分析了领导者公共形象与大众媒介之间的互动关系[5],李勇与甘险峰梳理了时政微视频传播路径和传播修辞[6],相关研究多为传播学视阈宽泛描述性研究。一方面,时政微视频集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表意符号资源为一体的典型多模态语篇特性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另一方面,对于央视等主流媒体转向新媒体建构多模态语篇形塑领导人形象、进行政治传播的原因,现有研究简单认为是媒介技术催生的结果,理据不足。
本文运用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以央视微视频《人民领袖》为个案,考察多模态语篇视觉、听觉各种模态符号以及符际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构建多模态话语整体意义,在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协同形塑国家领导人形象。
二、理论框架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社会符号和意义潜势[7],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是在一定语境下建构意义的资源。多模态话语分析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符号意义资源整合起来,同时关注语言系统与图象、音乐、颜色等其他符号系统在意义交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8],从而使话语意义解读更加全面、准确。多模态话语分析接受系统功能语言纯理功能假说,认为多模态语篇与只包含语言符号的话语一样,也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谋篇功能三种元功能;多模态语篇中的每一种模态,包括语言和非语言模态都可以建立各自的语法体现话语意义;模态之间共同协作创造完整的语篇[9]。多模态研究可以分析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语篇形式,如中国形象、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多模态建构。
张德禄把多模态话语中模态之间的关系分为互补关系和非互补关系[2]。互补关系分为强化与非强化:强化关系包括突出、主次和扩充三种关系,非强化关系区分为协调、联合和交叉三种形式。非互补关系表示第二种模态对第一种在意义的体现上并没有大的贡献,但仍然作为一种模态出现,一般体现为交叠、内包和语境交互。我们将以这一理论框架为研究方法,分析《人民领袖》不同模态之间的关系与语篇意义的建构。
三、《人民领袖》中习近平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多模态建构
(一)语料选择:时代性和必要性
2018年春节前夕,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网络时政微视频《人民领袖》。微视频综合运用了文字、图片、视频、3D等元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同期声,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和震撼的视听冲击力相结合,呈现习总书记人民领袖的光辉形象。总书记始终为全国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矢志不渝,通过微视频得到充分表达。截至目前视频播放量已达1072余万次,评论5983条。我们考察评论内容时发现,人们普遍认为《人民领袖》塑造的习近平形象鲜活饱满接地气,拉近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重塑以往国家领导人严肃窠臼的古板形象,产生积极传播效果。其动态性在于时空变化,呈现习近平不同人生阶段在不同地方的奋斗经历;其多模态性在于它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由图像、文字、旁白、音乐、音响等多种符号资源共同产生意义,形塑习近平人民领袖形象。对多模态时政微视频《人民领袖》进行分析,从语篇意义构建的角度考察习近平形象塑造是多模态话语分析发展的时代特点,也是提升新媒体时政传播效果研究的必要探索。
(二)动态多模态短视频语篇转录
Black-Scholes方程的结果显示,在运算过程中对于漂移项采用消除处理方法,即漂移项代表风险期望收益率。故证券价格未来变化与人们对其预测行为并无关联,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期权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中华文明对泛北部湾地区产生深刻影响。历史上,中国就通过各种边贸活动、友好访问和邀请外国使者来访等活动将传统的丝绸、陶瓷、茶叶、纸张等销往海外,早期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就经过东南亚等国。通过商贸活动和人口迁移,有大量华侨迁徙到东南亚国家,而他们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与生活方式,并对当地人产生影响。
(三)习近平形象的多模态建构
“为了解农民真实需求,从而研发针对性产品,我们首先已经对业务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焦坤表示,未来倍丰盐湖农业科技的业务员将改变原有“传达员”的角色,都要变成“信息采集员”。不能像以往一样仅仅为农民传达订货政策和产品功能,更多地需要去收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反馈。公司将根据反馈数据,进行研发创新,制定解决方案。
表1
下面每个识别系统各选取一个阶段情节进行多模态意义建构分析,考察《人民领袖》如何在不同识别系统形塑习近平领导人形象。
2.行为识别系统
在行为识别系统我们选取阶段4“狠抓扶贫”进行多模态意义构建分析,通过总书记扶贫工作中的系列行为建构习近平在行为识别系统的国家领导人形象。这一阶段以视觉模态为主模态,场景1画面呈现了习近平面带笑容,俯身走进困难群众家中与村民亲切握手,画面右侧细节显示总书记的另外一只手尚在门外被群众紧握。现场效果音响作为听觉模态为画面提供“现场人多嘈杂,群众对总书记的到来十分激动”这一背景信息,而视觉模态前景化,从而使习近平与群众亲切握手的画面突出出来。进屋后习近平跟群众一起盘腿坐上炕头,图像作为主模态展示群众和总书记坐在炕上面带笑脸的画面,听觉模态为习近平一边做盘腿动作一边笑着说“盘腿儿”,语气温和,平易近人,与画面形成非强化协调关系,共同表达习近平接地气、与群众融为一体这一整体语篇意义,二者缺一不可。字幕对应习近平的讲话,无信息增减,属非互补交叠关系。随后场景3习近平与村民一起吃现蒸熟的馍馍。与场景1类似,场景3的现场效果音响作为听觉模态为画面提供“群众都带着好奇观察总书记吃馍馍”这一背景信息,而视觉模态前景化,从而使习近平认真品尝百姓家的馍馍这一画面突显出来。到了场景4,图像作为主模态展示总书记面带微笑在农家与群众交流的画面,听觉模态为习近平群众关切地询问“这个天盖着(被子)还是有点冷吧?”,一句话让总书记爱民亲民、对百姓嘘寒问暖的领导人形象跃然纸上,与画面形成非强化协调关系,共同建构习近平深入困难群众、关爱普通百姓这一整体语篇意义,不可或缺。字幕与习近平话语一一对应,属非互补交叠关系。场景5习近平查看贫困地区农村旱厕改建情况,图像为主模态前景化,展现总书记走进农家厕所,一边查看一边赞叹说“好啊,这也是农村的一大变革。过去我们在农村的时候全是旱厕。”与画面信息交叉互补,体现总书记深入一线、切实关心农村群众生活这一整体语篇意义,两种模态形成互补关系中的非强化交叉类型。字幕对应总书记讲话,便于观众理解,无信息变化,与听觉模态非互补交叠。《人民领袖》以习近平行为画面图像为主模态,效果音响听觉模态与字幕强化突出、非强化协调等各种关系交互作用,建构习近平真抓实干落实扶贫的行为语篇意义,在行为识别系统塑造习近平亲民爱民、切实为百姓谋幸福的领导人形象。阶段4多模态话语分析见表3。
我国领导人的新媒体形象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识别:(1)理念识别系统,即领导人价值观和执政理念;(2)行为识别系统,即领导人表达价值观与执政理念的行为或活动;(3)视觉识别系统,即直观、外在形象[10]。《人民领袖》转录的15个阶段情节按照三个识别系统分类整理如表1:
网络媒体的复杂性在于语言、图像、视频等资源不仅呈现在静态的页面上,而且通过超链接实现多层次的复杂结合[8]。对动态多模态视频语篇的分析离不开转录,即以文本的形式把视频语篇的基本信息按其呈现的顺序进行记录和重建[9]。转录既是一种分析行为,也是对这种行为的文本记录。本文为了研究需要,取转录的文本记录作为多模态话语研究的语料。
表2
1.理念识别系统
在理念识别系统我们选取阶段2按照多模态话语综合分析理论框架对该阶段所体现的模态关系进行意义解构和重构。这一阶段习近平同期声讲述作为听觉模态为主要模态,首先提出执政理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视觉模态作为次要模态辅之以习近平与同事站在地里考察生产的画面,对同期声表达的意义予以强化,扩充习近平深入田间地头为民谋事的信息。随后为具体落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一执政理念,场景2和3中习近平提出 “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同期声讲述仍然是主模态,视觉模态分别呈现的是习近平在福建宁德担任县委书记时扛着锄头与百姓一起下田劳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头戴安全帽深入施工一线考察的图像,两幅图像对整体意义表达没有新的贡献,只是对同期声主模态的信息予以具体化,与主模态是非互补内包中的抽象与具体关系。画面旁注交待了时间地点,提供背景信息,与主模态属于互补关系中的强化突出关系。场景4和5习近平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一执政理念进行升华,提出“只要我们有了为人民服务的心,居庙堂之高仍然不会忘江湖之远”。听觉模态同期声作为主要模态前景化,视觉模态分别呈现在习近平张开双臂拥抱小朋友、大雪纷飞的寒冬里看望偏远山区的老人两幅画面,对主模态表达的意义进行扩充,属于互补关系中的强化扩充类型。全阶段背景音乐贯穿始终衔接各个场景,渲染观众情绪,建构互动意义,与主模态同期声之间是典型的同一模态不同类型的媒体形成非强化联合关系,共同体现意义。画面下方的字幕与同期声保持完全一致,对主模态提供的信息无添加或缩减,只是为观众观看理解提供方面,与主模态是典型的非互补交叠关系。在理念识别系统,《人民领袖》以习近平同期声讲述为主模态,图像视觉模态与背景音听觉模态及字幕、旁注等有机配合,通过以上各种关系交互作用,完整建构习近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执政理念语篇意义,塑造习近平理念识别系统形象。阶段2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见表2。
广告视频在转录研究中可以分为六个层面,分别是:帧、镜头、场景、阶段、类型步骤和整体作品[9]。借鉴该研究方法,分析同为多模态动态视频语篇的《人民领袖》转录。帧是镜头里单幅静止的画面;镜头是一段连续不中断的静止画面;场景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表现一个地点、一个时间内进行的一组连续表演;阶段是指一系列共同作用的符号模态,它们在语篇的特定时间内保持整合的一致性,一个阶段所表达的意义区别于同部作品中其它阶段所表达的意义;类型步骤即开头、中间和结尾;整部作品可以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语类,基本区别是叙事和事实类型。《人民领袖》作为时政叙事类宣传作品,全长5分43秒,转录结果以帧为基本单位,共得到137帧画面,119个镜头,28个场景,构成15个连贯阶段(情节):(1)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2)习近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3)习近平2012年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4)总书记狠抓农村扶贫;(5)总书记关心城镇精神文明建设;(6)总书记以人民为本;(7)总书记坚决打击贪污腐败;(8)在总书记的带领下人民生活得以改善;(9)改革发展成果丰硕;(10)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高;(1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胜利在望;(12)2017年习总书记再次当选;(13)总书记一路从人民中走来;(14)总书记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进入新时代;(15)习近平总书记是伟大的人民领袖。类型步骤:视频开始全景展示冉冉升起的太阳逐渐照耀辽阔的西北大地,隐喻习近平从西北走来,像朝阳照耀广袤大地和中华民族。中间15个阶段逻辑连续,语义层层相关,紧密串联,辅之以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同期声叙述,讲述了总书记为国家谋发展、人民谋幸福的故事。最后以“人民领袖”四个烫金大字结尾,与所述故事相呼应,有力强化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人民领袖的领导人形象。
3.视觉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中的阶段14“习近平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进入新时代”、阶段15“习近平总书记是伟大的人民领袖”紧密相连,我们选取这两个阶段进行多模态话语意义分析,考察《人民领袖》在视觉识别系统对习近平形象的建构。阶段14呈现的4个场景都是图像视觉模态前景化为主模态,表现习近平在不同场合与普通人民在一起时始终在群众中间面带微笑、亲切平和、朴素谦逊、平易近人。字幕配合呈现“他从人民中走来,始终为人民谋幸福。迈入新世代,他带领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与视觉模态互补,形成非强化协调关系。逐渐推向高潮的背景音乐作为次要模态,对主模态予以强化突出,虚实结合的丰富画面与极富渲染效果的背景配乐展现了极强的叙事效果,共同建构语篇整体意义,在视觉识别系统塑造习近平亲民务实、简约朴素的形象,缺乏任何一种模态语篇意义都将不完整。场景5“人民领袖”四个烫金大字前景化,是意义建构的主要模态,强烈明晰的红色背景作为视觉模态对文字予以衬托和突出,背景音乐此时也推向高潮,呼应文字意义,二者与“人民领袖”文字符号互补构成强化突出关系。这两个阶段以视觉模态为主要模态,辅之以极具感召力的背景音乐予以强化突出,字幕一并呈现总结性的文字信息与视觉模态构成非强化协调关系,多元策略交互建构语篇,巩固观众认知记忆,有效烘托气氛,渲染情绪,使得习近平总书记勤政爱民、亲切朴素、平易近人的形象在视觉识别系统鲜活饱满,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阶段14和15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见表4。
虽然备受人们的喜爱,不过关于蓝宝石你又知道多少呢?你知道这种来自星空的石头为什么是蓝色的吗?蓝宝石都是蓝色的吗?蓝宝石的主要产区又有哪些?本期《旅游世界》一一为您解答。
2、建立和加强对民用和军用核材料安全的信心。各国应当将针对军用材料的安保标准保持在与民用核材料相同或更高的水平。
表3
表4
四、小结
国家领导人形象塑造已成为有效政治传播手段,新兴网络媒体对领导者形象的建构传播体现出更多互动性和多元性。本文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综合语言学和传播学理论,运用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综合分析理论框架,考察央视微视频《人民领袖》发现,各模态符号以及符际之间可以通过强化协调、非强化联合、非互补交叠等各种关系交互作用,共同构建语篇意义,在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完整建构习近平作为人民领袖的国家领导人形象,达到有效政治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郎劲松,侯月娟,唐冉.新媒体语境下政治人物的公共形象塑造——解析十八大后领导人的媒介符号传播[J].现代传播,2013,(5):36-40.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3]杨颖.短视频表达:中国概念对外传播的多模态话语创新实践[J].现代传播,2017,(11):160-161.
[4]蒋玉鼐.新媒体对外传播中的国家领导人形象塑造——以2015年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的推特报道为例[J].对外传播,2016,(4):57-59.
[5]郑春晔.领导者公共形象与大众媒介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
[6]李勇,甘险峰.政治主题的对外微传播策略——以“复兴路上工作室”微视频为例[J].现代视听,2017,(11):34-37.
[7]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J].外语学刊,2007,(5):82-86.
[8]冯德正,张德禄,Kay O’Halloran.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进展与前沿[J].当代语言学,2014,(1):88-99.
[9]姚银燕,陈晓燕.对视频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一则企业形象电视广告为例[J].外国语文,2013,(1):86-91.
[10]吴瑛,郜芳芳.新媒体中的国家领导人形象研究[J].对外传播,2014,(4):7-9.
基金项目: 安徽省2018年高等学校振兴计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项目“新生教育名师工作室”(Szzgjh1-2-2018-7)
作者简介: 肖婷(1987- ),女,安徽宣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多模态与翻译社会学研究。
标签:新媒体论文; 多模态话语论文; 微视频论文; 国家领导人形象建构论文; 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