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解析论文_郭彩云

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解析论文_郭彩云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 030032)

摘要:在建筑业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施工现场的管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要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不断的更新施工现场管理观念、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方法尤其重要。此外,随着国内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化,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绿色施工管理也成为了施工单位的另一大难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

1施工现场工程管理的创新途径

1.1创新人员培训模式

相较发达国家,国内的施工队伍建设时间短,导致当下施工人员素质与国内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难以匹配,进而引发了较多问题。所以,为了有效降低施工中质量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施工顺利开展,施工单位务必要不断的创新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模式。就传统的培训模式来看,其往往拘泥于安全教育宣传,培训效果欠佳。所以在新时期的建筑施工中务必要一改传统培训模式,具体来说可以在培训中增加由施工人员自主开展安全操作实践模拟的内容,引导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具体的、可行的处置措施,通过贴近现实的培训模式有效强化施工人员对现场的把控能力。

1.2创新成本管控途径

考虑到建筑工程的周期长、工序多、系统复杂,因此一定的资金保障尤其重要。在许多施工项目中,虽然在前期对施工成本开展了详细计划,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受到若干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施工成本的超支,严重干扰了施工单位的盈利。所以,施工单位务必要不断创新成本管控方式,要保证施工用材质量达标、数量匹配,同时还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进而将材料购置费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考虑到建筑用材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施工单位还应在成本管控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依据市场价格规律,尽可能在低价时购入用材,使得购入用材具备较高性价比。与此同时,为了有效管控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务必要对材料的领用以及入库情况予以详细的电子化记录。

1.3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对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与各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所引起的技术问题等诸多因素相辅相成、协调一致,从而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能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4推进信息集成化建设

在现代化技术发展的趋势下,通过信息集成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成效。借助BIM等现代化管理技术,基于信息数据的思路,进而开展的施工现场管理往往更加科学和有效,而信息“集成化”即为通过相关管理手段实现施工现场信息的整合化和一体化,而通过信息“集成化”则可以进一步为现场管理者提供有效决策依据。

2建筑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2.1工厂生产

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构件表面印筋、构件损坏、掉角、剪力墙构件预留钢筋偏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要点是:按照规范要求,在构件下部设置垫块,并均匀喷涂脱模剂,这样可以避免构件表面印筋;严格控制拆模时间,保证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再拆模,拆模时不能野蛮作业,要高频率轻捶,这样可以避免构件损坏、掉角。剪力墙构件预留钢筋偏位多是由于模具孔位偏差造成的,因此,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模具孔位精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构件存放与构件运输

在构件存放与构件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构件变形、构件外部钢筋锈蚀、构件倾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要点是:用车辆运输叠合板时,先在车厢上设置150mm×150mm的大型枕木,再叠放叠合板,然后,在叠合板间设置40mm×90mm的枕木作支垫,每辆车运输的叠合板控制在4~6层,这样可以避免构件变形;构件外部钢筋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难免出现锈蚀,所以在构件出厂前一定要向它们的外部钢筋上均匀涂抹除锈剂;为避免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倾覆,宜采用立式方式运输外墙板,采用水平方式运输阳台、梁、楼梯、板(叠放的梁、柱层数不能超过3层,叠放的板层数不能超过6层)。

2.3现场施工

2.3.1车辆进场。通常使用宽2.4m、车厢长13~17m,转弯半径15m的车辆运输构件,要尽量选择有经验的老司机运输,否则车辆可能无法进场。2.3.2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管理。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BIM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虚拟三维模型提供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全部数据信息(包括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材料、构件的价格、施工流程等),并让设计方、施工方、业主围绕这个虚拟三维模型共同讨论,从而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运用BIM技术,可以进行虚拟施工,模仿施工过程,布置施工面,进行成本控制,进行可视化技术交底。运用BIM技术,还可以解决安装尺寸偏差、坐浆-注浆连接等问题,方便施工方研究施工工艺,提高混凝土后浇筑质量,防止出现漏浆、烂根、拔台。2.3.3吊装。进行构件吊装时,需要运用BIM技术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要让施工人员掌握构件的吊装顺序,按照楼梯-柱-主梁-次梁-叠合板的正常顺序进行吊装,而不能随意颠倒。构件吊装应力求一步精准到位。2.3.4叠合板桁架钢筋穿线。进行叠合板桁架钢筋穿线时,可能出现穿线困难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使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充分考虑机电管线走向,合理设计叠合板桁架钢筋的位置,避免钢筋错位、碰撞。

2.4质量通病处理

2.4.1水平缝漏水。这一问题大多是由于灌浆不密实造成的,需要对外墙板采取防水措施(如注入防水胶)。2.4.2构件剔凿。装配式建筑千屋一面,用户为体现自己的风格品位,在进行精装修时,往往剔凿甚至破坏构件。因此,应在装配式建设的非承重部位采用用户容易替换的材料,这样还可以节约成本。

2.5预制构件成品保护

针对装配式建筑来说,预制构件的吊装、运输与存放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体结构的质量等级,为此,应当加大对综合管理投入。在预制构件运输与存放环节,需在吊环处增设体质轻薄的垫木,避免吊装作业所产生的拉应力与重力对构件造成损坏,并加强存放场地的平整性与整洁性。在完成预制楼梯结构安装后,应加大对踏步面的保护力度,避免施工对踏步棱角造成机械性损伤。

3结语

在建筑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适当的提升创新并积极的学习优秀的技术、管理经验等对于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确实会有一定的帮助,也有助于该企业今后的发展。在绿色施工管理方面也要听取多方的意见和看法,找到能够切实有效帮助企业在进行施工过程时能够减少对于周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能源的损耗,这其实也是今后的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同样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要求,这对于我国的建筑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晨红.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244.

[2]王华刚.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0):105-106.

[3]罗杰,宋发柏,沈李智,等.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若干要点研究[J].建筑安全,2016,31(8):19-25.

[4]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58-63.

论文作者:郭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解析论文_郭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