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_周辉

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_周辉

商丘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对于软土路基的处理要求比较高,强夯施工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较为常见。 对此,本文首先对软土路基的特点以及强夯施工技术进行介绍,然后以某市政道路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强夯施工技术在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强夯法;施工技术;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1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的特点

软土路基的土质松软,土壤之间的空隙较大,并且土壤的天然含水量较高,这就造成了软土路基的强度差,承重性能弱,可压缩性强的特点,另外,软基的渗透能力较差,排水能力低,因此,如果不加以巩固则很容易出现问题,常见有以下几种:①路基沉降:软土在荷载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因此而导致的路基沉降变形现象时常发生,进而会使得道路产生裂缝、波浪等其他损害,存在安全隐患,影响行车安全。②路基稳定性差:软土的抗剪切力不强,软弱土壤的结构强度低,当受到外力震动时容易侧向滑动、侧面挤出,当承受车辆荷载时容易造成路基的局部损坏甚至路基整体剪切力的破坏,因此会引起路基的塌方滑坡等现象,道路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2市政道路工程强夯法施工技术

强夯法也被称之为夯实法,是公路软基处理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在公路软基施工中,采用重材料加固地基,使其有效满足现场施工需要。通常使用重锤施工技术,重复进行上下有规则的震动来夯实地基,最终确保地基承载力,有效满足公路工程施工需要。通常情况下,在砂砾土、黏性土、素填土等地质条件施工时,可以采用强夯法处理。公路软土路基处理中,强夯法不仅能有效提升路基强度,还能改善或消除路基土沉降。要选择合适的起重机,常用 5t 重锤开展现场施工,确保起吊高度适宜,一般高度要大于 3m,一个地方夯实 2 次,先完成周围部位的夯实施工任务,再进行中间部位施工。

3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若是确定使用强夯法这种施工技术,那么在开工之前就应当完善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①完善基底的有关的处理工作,处理的主要对象包括土壤水分以及所含污染物;②完善有关的堆填土方的处理工作,把土壤运送到土方中并对其进行夯实处理;③完善有关的准备测量处理工作,这是所有准备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测量工作能够精确判定坐标基准点,从而为后续借助放线完成强夯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强夯施工

(1)平整施工场地。在实施强夯施工之前,应借助于推土机器械进行地面的平整操作。通常来看,实施预压施工时相应的频度不得少于 2 次,另外在具体施工时,为了确保施工器械的通行顺畅,应部署一些临时性大的车道,具体的车道规格等都应达到工程规格的标准。另外施工实地的排水条件也应确保完好,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排除施工的地表积水。(2)试夯施工。为了能够切实保障正式夯实的效果达到工程的标准,因而在正式夯实之前应选定相应的区域实施试夯操作。夯击点的部署应设定为梅花形状,相应的夯击程度也应把控到位。综合此次测试的数据情况,进而有效地确定夯击频次和夯击的沉降程度,并最终对土体的移位等具体明确,从而确保在后期操作中各项施工规格符合具体施工的标准。(3)夯击点和行距的设定。在实施强夯施工之前,应首先确定夯击点的部位和间隔距离,并依照部署确定相应的夯击点。把控地点进行设定的时候,应把设定的把控地点作为一个固定的桩号进行设定,从而最终确定相应规格的夯击点的部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还应把具体设定的夯击点部位以及把控桩地点设定等详细记录。(4)虚度铺设的厚度设定。在实施相应的虚度铺设的环节中,应全方位地对相应部件的间隔等认真分析,相应的铺设厚度应严格把控,从而确保符合施工的具体规格。(5)粒径的把控。此项工程实施路基填筑的材料选定的是泥岩,并借助于爆破岩石的方式搜寻材料。综合相应的技术规格标准,具体的粒径规格应切实符合施工的标准,一旦填筑材料规格达不到施工的需用标准,那么就应实施填料的粉碎操作,以方便后续施工的部署。(6)强夯顺次。此项工程的强夯施工是具体分段进行操作的,一般来看,相应强夯的施工操作,都是由路基的两侧向中间部位推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起重机器械的推进应保持直线施工的状态。在每一次夯实完成之后,都应及时使用推土机实施平整性的操作。接着实施相应的定位部署,只有在各项规格都符合施工标准时才可继续施工。在具体施工时,应切实加固深层土,接着对中层土进行处理,而最后实施表层土的夯实操作。最后一次的夯实格外重要,应切实保障表层的密实效果符合工程的标准。(7)强夯次数。强夯次数确定之前,应首先明确夯实沉降的相应规格。通常情况下,土粒的粒径越小,那么增加的厚度就越多。而对于后续的土层沉降量方面,借助于强夯次数的增加,能够切实地提升路基水准,并确保工程水平符合需用规格。

3.3夯实效果检验

在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夯实效果检验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对施工夯实作业的效果进行检验。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应立即返工,指导施工合格为止。反复多次夯实之后,施工单位需要对夯实点土体的沉降量进行检测,对地面实施平整处理,通过压路机进行静压,接着在对总沉降量与不同夯实点土体的沉降量进行精确计算。使用强夯法对公路路基进行加固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对压实点附近的路基土壤相关状况进行检验,其中包括土粒的压缩性、干密度、含水量以及大小,土体的种类等。强夯作业结束之后,施工单位还应当再次对土壤的相关状况进行检验,检验对象与上述相同,对比分析压实前后土壤相关状况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最终夯实的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若不符合,则需要对夯实策略进行适当调整,直到施工结果满足相关规定要求为止。

3.4强夯法施工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对策

在实际的强夯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地基本身的不稳定性和收到的外界影响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常见的问题有:因为地基表层土壤的含水量较多所造成的地基损坏,或者在夯实施工中,每遍之间间隔的时间不够长导致空隙水压力消散不干净等原因导致“弹簧土”。针对上述问题,可采用排水法解决,在夯间设置竖向排水通道,是土体的排水固结速度加快,停止夯击,并把土壤翻晒排除水分,以及将局部出现的“弹簧土”挖出来丢掉,用混山石填筑。由于垫层的厚度相对薄弱时,在二次夯实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土捣”的问题,对此,可以加厚夯底的厚度使底层稳固牢靠,调整施工工艺和参数尽可能的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并且做到及时和加强排水措施。点强度不足就会造成夯坑周围隆起量较大,对此可以采取在夯底不达标的地方推平重夯,直到达到所规定的要求为止,或者在夯坑内放入混山石石块等,并增加夯锤的底部面积同时调整夯击能像和次数。如果夯锤不能按照规定的次数夯击时就会导致拔垂困难,对此应该做好施工现场排水管理,同时采用底部面积较大的夯锤,改变之前的捶底面积小的状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强夯法在路基施工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尤其是在软土路基施工中,其能够显著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路基的稳定性。基于此,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状况,合理使用强夯法,从而大幅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进而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樊泽继,曹世江,蔡刚毅,张亚财.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对比研究[J].华东公路,2017(06):32-34.

[2]李远明,陈世朝.强夯法在高速道路路基施工技术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7(34):62-63.

[3]张腾.强夯法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48):266-267.

[4]曹清.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居舍,2017(32):40.

[5]张睿.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处治中的研究[J].交通世界,2017(31):76-77.

论文作者:周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_周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