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下部工程施工浅谈论文_张建伟

桥梁下部工程施工浅谈论文_张建伟

宜阳县公路管理局 河南洛阳 471600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起着重要的一部分,要保证水下混凝土浇筑质量,必须在浇筑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关键词:桥梁:下部:工程施工

1 成孔验收

成孔验收除孔深泥浆达标外,应重视检孔器的制作和应用。孔径是否符合要求,对基桩的受力影响极大,不可小视。必须做到一次性入孔到底。因为地层结构是复杂的,尽管我们在成孔时做有记录,但绝不可粗心大意。在偃洛快速通道某一中桥施工中,由于对检孔器的重要性足够的重视,必免了一次三类基桩的出现。孔深设计为28m,在十到十三米之间,有一淤积软层,在下检孔器时在该层段出现了卡笼现象,往上提升,力量很大,结果将3分钢丝绳拉断了。后来用打捞钩才将监控器拉上来,此时监控器出满身黑色泥巴,检孔器已经变形,不可使用。

2 钢筋骨架入孔与就位

成孔验收之后,合格的钢筋骨架就要入孔,在这之前,必须对孔位进行校核。应在孔口护筒上放置一安全木板,棱镜放在木板上用全站仪复核坐标,而后用十字线定位。千万不可马虎。谁马虎谁就付出代价。在某桥梁基桩施工中,由于对基桩坐标坐标复核不够重视,结果基桩中心和钢筋骨架中偏差超标标准数较大,只有对偏差较小的基桩混凝土往下清凿,对骨架进行位置校正。进行二次混凝土。既浪费了时间,又付出了代价。前后共浪费时间共计二个多月,资金十万余元。

3 浇筑基桩混凝土前

应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全面检查,这里主要讲对砂质量检查,除含泥量外,要高度重视砂子内的豆石含量检查。桥规上规定5mm以上豆石含量用控制在0——10%。现在河道内卖出的砂子,内部豆石含量远远超过此标准。故此,项目上的试验人员必须在浇筑基桩混凝土的前一天,对拌合场的砂子进行检查,然后调整理论配合比为施工配合比。因为豆石严重超标,将影响到混凝土在孔内的流动性,增加混凝土的内摩擦力,产生堵管现象,形成断桩。一般调整砂子内豆石含量在5%较为合适。同时用肉眼观察和使用塌落度筒检测其数值。肉眼观察应该是和大米稀饭相似。混凝土在料斗内顶面呈平面,且漂移着石料。这样的混凝土是最理想的也是最标准的水下施工混凝土。

在浇筑水下混凝土的整个过程中,要利用水泥水泥罐车的间歇空间,不断活动导管,增进混凝土的活动性。拆卸导管控制的尺子一定要反复和准确。控制好导管的埋设深度。在整个浇筑过程中,保持导管抵口在混凝土中的距离符合规范要求并保持导管居中,不得发生偏移。

4 在浇筑水下混凝土的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时有发生。产生钢筋骨架上浮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混凝土在导管内下落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对骨架作用而产生的浮力作用。为此,在浇筑水下混凝土时,必须计算出钢筋骨架的下口位置,必须调整好再将浇筑混凝土导管下口在骨架下口下端2m或者在导管口在骨架口上端2m,在这对钢筋骨架下口-2和+2区间内,绝不可拆卸导管。借以减弱混凝土下落的冲击力的反作用力对骨架的作用而是其上浮。一旦控制有误,骨架上浮,无力控制。教训是深刻的,付出也是必须的。

4.1最近有些设计部门为保证基桩受力的安全性,增长桩长的同时,在基桩底部增加了素混凝土深度,少则3m,多则9m,这就使得钢筋骨架在孔内处于漂移状态,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骨架下端口时,必须控制浇筑混凝土的速度,缓慢进行,避免骨架偏位和上浮。同时,在这些基桩的骨架上的部分主筋下端设计了向内的弯度,14根主筋皆如此,增大了冲击力的反作用力的作用面积,更应该引起施工者的高度重视。

4.2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下落高度不断地变化(减小),冲击力变化,混凝土流动性也会变化,为此,在拆导管或在间歇期间,必须增强导管的活动频率,借以让混凝土在孔内充实空间避免空洞增进密实度。在孔口下2m左右一定要缓慢浇筑,反复活动导管同时拔管时不可猛拔,避免有水被裹入,形成水包,产生空洞。在洛阳地区某桥上就出现这一现象,付出了不该付出的代价。

5 设备的更新确实带来了施工进度增快

当前在桥梁施工中,旋挖钻的引进,基桩施工进度加大了很多。孔径的控制也比较好。对地质情况看得也比较清楚。但旋挖钻的弊端就是最后拔护筒。由于旋挖钻的设计者设计的护筒成密闭的圆形护筒,不能拆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拔慢了,混凝土终凝就拔不出来,拔早了,基桩口的混凝土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钢筋骨架很容易受到干扰而移位。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增加超灌混凝土长度度,一般在1——1.5米之多。当旋挖钻施工人员将护筒完全拔出后,项目经理应及时安排人员清除多余的混凝土,切莫过度扰动基桩骨架上端主筋,混凝土清理后标高应比设计标桩顶高高出20cm,保证桩顶混凝土密实性以利将来清凿桩头和接桩。

6 校核基桩中心位置,总措结控制方法和施

6.1接桩与系梁浇筑混凝土接桩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和寿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做好桩头的混凝土清理工作,必须达到表面平整且出现满天星效果,即石料部满整个混凝土面。立柱钢筋同基桩钢筋焊接,应按两个钢筋接头焊接处理,采用单面焊接10d长度。这里提出焊工应及时清除焊渣,保证焊面平整饱满,无钢筋烧伤现象。而后帮扎系梁钢筋、模板(此工序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基桩中心位置必须保证和立柱中心位置重合后或满足图纸(规范要求),才能进行基桩和立柱钢筋焊接。

6.2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系梁及桩头模板内需设置集水坑,及时排干积水,决不允许水面淹没桩头混凝土面,监理人员必须严把这一关。如果这一关把不好,系梁和桩头混凝土质量很难保证。因为这样施工,混凝土内水泥就很容易被水冲走,造成石料堆积形成蜂窝甚至严重露筋现象。要知道这个部位正是河水冲刷线上,每年会受到山洪的猛烈冲击和冬季冻结的危害。对这段混凝土我觉得应进行超声波检测,可以将声测管延伸到桩顶,等混凝土强度形成后进行。

6.3为了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在桩头混凝土浇筑24小时后应安排人员对此处混凝土面进行清理,且在钢筋外围保护层处也要清理,也要达到石料外露。同时施工领导要安排人员在系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立柱模板支立位置进行表面平整处理,避免浇筑立柱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现象。

6.4立柱模板支立必须在进行抛光和涂新鲜机油和脱脱模机和测量工进行精心放线后进行,竖直和稳定度要满足要求。要保持立柱模板缝处在顺桥向方向。接缝处要使用密封条或者采用错缝模板。竖直度应从相互垂直的两个面进行垂线检测,对中利用垂球校核。同时,进行保护层检查。检查垫块的分布是否均匀。此过程经理部质检和监理人员应分别把关。要例行签证手续,避免互相扯皮。

6.5为了避免立柱和桩头处出现因漏浆而出现石料外露,建议对模板底部进行水泥浆封闭,而后进行立柱混凝土浇筑。立柱混凝土浇筑要使用串通,串通吊挂和连接要有安全措施,并且保证下口距距混凝土面高度满足规定(2米)。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下料厚度要严格控制,不得超过30cm,同时,下面振捣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及时调整混凝土的均匀性,千万不可任性,造成部分石料过度集中。混凝土振捣要首先沿钢筋骨架内侧振捣 ,借以是混凝土内水泥浆在模板内密实,而后在振捣骨架內其它混凝土。振捣人员要及时观察垫块有无松动和丢失现象,必要时要调整或补上垫块。

6.6由于现在桥梁施工混凝土来源于商品混凝土拌合站,混凝土塌落度较大(16——18cm),在浇筑时,混凝土很容易形成浮浆层。在立柱顶端要处理好这部分浮浆层。有两种处理办法,一是清理浮浆,而是在浮浆上添加级配石料,数量应以据计算得出。这样就避免了立柱外观颜色不一致现象。浇筑高度要比设计高出10cm 左右,以利将来清凿。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振捣工不可让振动棒头接触模板,避免使立柱外侧出现花狗脸现象,失去外观美。

6.7 现在盖梁施工大部分工地采用抱箍及工字钢和千斤顶相互配合作为支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抱箍所需螺丝的上紧度问题,要有专人操作,做好采用公斤扳手控制。支架要进行加载试验。支架上布设的方木应以据其规格设置间隔距离,借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盖梁底板要满足设计尺寸要求,底板上要铺设铁皮。底板和立柱接触处必须密封不得漏浆,侧模必须使用钢质模板,模板要进行抛光处理。要设置上下对拉丝装置。对拉丝间距最好在50cm左右,采用直径为16钢筋制作。

6.8 盖梁钢筋骨架成型,一般有两种形式,即在地面上成型或在底板上成型,这要看立柱的高低和骨架的自重决定。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骨架内的负弯矩筋成型和焊接,设计规范上有明文规定,负弯矩筋不得有焊接接头。这一点要引起重视。并且负弯矩筋要和相对应的水平主筋进行焊接,图纸上规定有具体长度,且为双面焊接。要注意负弯曲筋的具体位置,不得搞错。同时,应注意立柱钢筋插入盖梁钢筋内的弯曲形状,不得随意变更或减少。要注意预埋构件的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使用及排放位置。

6.9 盖梁混凝土浇筑应在质检员和监理验收之后进行。浇筑混凝土要注意施工工艺,避免混凝土外观出现因方法不当而出现颜色不同的波纹。尤其是夏季施工。我的主张是浇筑此类混凝土应采用大斜坡的形式,即从盖梁一端立柱定开始,完成这侧混凝土浇筑逐步向另一端推进,当接近另一端立柱式时,再从立柱顶开始完成整个盖梁混凝土浇筑。如果分层浇筑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方量较大,每层混凝土上面的浮浆就会出现由于水泥中的粉煤灰集中而产生混凝土颜色过重现象,混凝土外观美就会失去。由于盖梁混凝土方量较大,养生必须跟上,保湿养生七天。

论文作者:张建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桥梁下部工程施工浅谈论文_张建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