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中诊治中的应用论文_丁艳歌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苏 邳州 221300)

【摘要】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治中对宫腔镜合理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通过从2013年02月至2016年01月间因患子宫内膜息肉而进入本三乙医院诊疗的患者中,采取随机标准抽选出30例进行研究,诊疗工作均选择宫腔镜方案进行,并对3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治疗结果进行研究。结果:30例患者接受宫腔镜方案后,其手术时长(29.9±11.46)min,出血量(39.78±9.55)ml,通过观察患者病理结果,发现30例患者病情都已确诊,且两种方案间符合率100.00%(30/30),(P>0.05),此外,术后对患者综合随访,发现其月经已达到正常标准,有效率是96.67%(29/30)。结论:临床上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诊治时,选择宫腔镜方案进行效果突出,除了能保证疗效、控制手术时长以及出血量以外,还能保证诊断工作的符合率,因此应用价值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 病理结果;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治;宫腔镜;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206-02

当子宫内膜息肉症状发生后,患者宫腔的内部不仅会有光滑肿物出现,而且长度大多缺乏一致性,同时还可能导致患者不孕或者发生不规则性的阴道流血问题,所以要加以综合诊治,并对宫腔镜方案合理应用。为评价宫腔镜方案应用效果,通过筛选30例于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间因患子宫内膜息肉而进入本二甲医院诊疗的患者,期待可以提升其诊断、治疗价值。

1.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从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间因患子宫内膜息肉而进入本二甲医院诊疗的患者中,采取随机标准抽选出30例进行研究,26岁至59岁,中位值(41.5±7.22)岁;月经量异常增多患者有14例,阴道部位出现不规则出血问题的有10例,未出现任何症状的患者有6例。

1.2 方法

1.2.1诊断方法 (1)当患者月经结束约3天至7天后,即可予以诊断,且诊断前嘱咐患者禁饮以及禁食,时长为6h。(2)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后,指导其行截石位,予以常规消毒后,即可对宫腔镜设备准确连接。(3)以患者宫颈口为入口,缓慢置入宫腔镜头,达到其宫腔内部后止,并对患者宫底部位、输卵管口部位、宫角部位等全面观察,同时还要对其宫腔左壁、宫腔前壁、宫腔右壁以及宫腔后壁等进行全面观察。(4)诊断中,如果有乳头状的突起征象、指状突起征象或者舌状突起征象,同时以鲜红色为主,表面光滑度较高,即可判断子宫内膜息肉。

1.2.2治疗方法 (1)术前6h,嘱咐患者禁饮以及禁食,并于术前2h给予患者用药400.0ug米索前列醇,确保其宫颈部位有效软化。(2)指导患者行膀胱截石位,并予以常规冲洗以及消毒等措施,并结合患者病情状况设计适合患者的手术程序。(3)若患者已无生育需求,可对其息肉以及子宫内膜等有效切除,防止疾病出现复发。(4)如果患者是单发息肉,需对其息肉根蒂部位进行切除,并将切除病灶有效取出;如果患者是多发息肉,同时存在生育需求,需对其子宫内膜的浅层部位进行切除。(5)术后,给予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并于月经来潮后第5d,给予患者应用9.0mg黄体酮,每天一次,一个疗程共22天,共用药三疗程。

1.3 数据统计学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中所含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利用P值判定数据的差异,P值小于0.05时,说明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无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随访,重点观察其疗效、手术时长、诊断符合率以及出血量等指标。评估疗效时,若患者月经量已经完全恢复,不仅周期正常,而且未出现痛经现象:显效;若患者月经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痛经问题也有改善:有效;如果患者月经量始终未得到控制,同时痛经问题愈加严重:无效[1]。

2.结果

2.1 宫腔镜方案诊断结果

30例患者接受宫腔镜方案后,发现20例单发息肉患者以及10例多发息肉患者,该结果与病理结果完全相符,即两种方案间符合率100.00%(30/30),(P>0.05),见表。

2.2 宫腔镜方案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接受宫腔镜方案后,其手术时长(29.9±11.46)min,出血量(39.78±9.55)ml,术后对患者综合随访,发现其月经已达到正常标准,有效率是96.67%(29/30):21例(70.00%)显效,8例(26.67%)有效。

3.讨论

刘琛姝[2]等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属于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其发病诱因是:人体子宫内膜组织的局部过度增生,以至于疾病出现。子宫内膜息肉通常伴有不规律经期、过多月经量等表现,在常规的诊断中很难被发现,同时予以激素治疗往往无法达到既定效果,除了会加重病情外,还可能会延误治疗,甚至出现贫血问题,更甚者需要直接切除子宫,所以要加以防范,并选择适合患者,同时还可能改善其病情的诊治措施。一般而言,子宫内膜息肉通常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以及绝经后妇女中,临床多认为还病症与人体雌激素比例、内分泌紊乱等因素直接相关,且临床认为宫腔镜是目前诊治该病症的金标准[3]。

通过对宫腔镜方案充分利用,除了能够对患者病灶方位准确定位外,还能准确判断患者疾病类型,同时还有利于清除息肉,从而确保其子宫内膜组织的整体完整性[4]。不仅如此,通过选择宫腔镜方案进行诊治,还可对患者卵巢部位以及子宫内膜部位等进行全面保护,除了能避免由于多次搔刮导致损伤患者子宫内膜问题外,还能确保其生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留,所以该诊治方案的安全性有保证[5]。此次研究的30例患者接受宫腔镜方案后,其月经已达到正常标准,有效率是96.67%(29/30),同时患者手术时长(29.9±11.46)min,出血量(39.78±9.55)ml,通过观察患者病理结果,发现30例患者病情都已确诊,且两种方案间符合率100.00%(30/30),(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诊治时,选择宫腔镜方案进行效果突出,除了能保证疗效、控制手术时长以及出血量以外,还能保证诊断工作的符合率,因此应用价值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威,王晓晔.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口服避孕药或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预防复发的作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3):249-251,261.

[2]刘琛姝,梁梅芬,曾敬芳,等.宫腔镜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5):68-69.

[3]张颖,陈梅,郭银树,等.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诊断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5):366-370.

[4]周凌云,王慧萍,郑建军,等.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4):503-506.

[5]陈梅,马莉.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396-398.

论文作者:丁艳歌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中诊治中的应用论文_丁艳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