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问题意识 实施创新教学论文_刘新丽

强化问题意识 实施创新教学论文_刘新丽

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 265400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源于思维,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发展动力。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就失去了创新的基础。可见问题教学的必要性,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思维,有利于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问题意识的增强和提高需要培养和激发。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都处在潜在而缺乏动态表现的状态。大多数学生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了关键。这个激发的过程不单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揭示问题——产生新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

一、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

现代教育要求教学从重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转变。教师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生保持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努力培育适宜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因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创造思维的激活者。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开拓的、有适应性的、自觉的、思维活跃的、自我尊重的个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鼓励他们发挥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通过实现四个转变:即教学要求由“带着问题学”向“学出问题”转变,教学目标由“教师定向”向“学生定向”转变,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解”向“自我体悟”转变,组织教学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把握教学中四个环节

1.引导学生察觉问题。

这是让学生自读书并促其发现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发现是创造之源。我从不放过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编者精心编写的独具匠心的“导言”,用问题化的学习目标,激发其求解“导言”中“设问”的兴趣、欲望,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自读教材,促其捕捉、分析、处理教材中所提供的信息,思考材料说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更促使学生善思考、肯动脑。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一般来说,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已的思想,借助于课本中的材料和插图,经过思考都会产生不同层次的问题,只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提出或不敢提出问题。这是学习的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不仅需要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导问。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源于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外部,因此,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要优越于教师。实践证明:教学中,尝试“教师导教师问——教师导学生答”、“教师导学生问——教师导学生答”、“教师指导学生互导互答”等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展开,问题得以显露,学生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也无形中得到提升。

3.组织学生辩析问题。

这是“辩”——“析”——“明”的过程。“真理越辩越明”。学生认识角度和理解的深度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经常采用“讨论式”、“互辩式”等方法进行教学,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答疑,甚至是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过程中,注意及时引导、诱发、点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而展开。这种教学生动活泼,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自我辩析,自我体悟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深层次地体现在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能动性上,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其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4.促进学生探求新问题。

(1)在学生对现有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可通过观点的延伸、拓展,教材知识点的适当整合,以及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引导和启迪学生探求新问题。

(2)评价多元化。事物是多元的,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我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让学生自主探求。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我都给予肯定,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这既能反映学生对这一问题不同深度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论文作者:刘新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月总第9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强化问题意识 实施创新教学论文_刘新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