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研究儿童颈部包块常见疾病的病种及临床诊断策略论文_马艳

(湖北省京山县人民医院儿科 湖北 荆门 431899)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颈部包块常见疾病的病种和临床诊断策略;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1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首发症状为颈部包块而住院的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病种和病因进行统计记录;结果:全部50例患儿中,44例患儿为良性疾病,2例患儿为恶性疾病,4例患儿为先天性发育疾病。结论:先天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是引起小儿颈部包块的主要病因,原发灶、伴随症状和不同年龄具有一定规律,能为颈部包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儿童;颈部包块;常见疾病;病种;诊断策略

【中图分类号】R7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85-02

临床中儿童颈部包块的发生几率非常高,临床表现主要为存在肿大显著的颈部包块,病情伴肝脾大、发热等[1]。颈部的解剖关系比较特殊,包块病因比较复杂,涉及较多的学科,临床早期的误诊率较高,进而让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度增加。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儿童颈部包块常见疾病的病种和临床诊断策略,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1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首发症状为颈部包块而住院的患儿。全部50例患儿中,男女患儿人数分别为29例、21例;患儿年龄为4个月至12岁,平均病程年龄为(6.1±3.4)岁;病程为5天至2个月,确诊时间平均为(7.2±0.8)个月。患者过往均健康,排除近期动物抓咬颈部病史患儿和颈部外伤史患儿。

1.2 临床表现和检查

全部50例患儿中,25例患儿发热,26例患儿为单侧颈部包块,24例患儿为双侧颈部淋巴结重大。颈部包块的直径大小为2cm*2cm~8cm*10cm,表现为混合性、实性、囊性。19例患儿的颈部包块触痛,11例患儿肝脾肿大,以上患儿均没有发生病理性骨折和颈部强直等。

全部患儿均给予非典型病原体和骨髓穿刺活检、EB病毒检查、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颈部CT和三维重建、颈部B超检查;部分患儿进行病灶部位活检。根据第七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来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50例患儿中,44例患儿为良性疾病,2例患儿为恶性疾病,4例患儿为先天性发育疾病,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3.讨论

颈部的解剖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对于婴儿来讲,其颈部相对短,而且存在较多的皮下脂肪,当发生颈部包块时容易被临床医生或家长所忽视。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全部50例患儿中,44例患儿为良性疾病,2例患儿为恶性疾病,4例患儿为先天性发育疾病;疾病包块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发育异常、非感染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等。结果显示儿童颈部包块和成人颈部包块的性质、发病原因存在较大差异,成人颈部包块主要为恶性包块;本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研究结果类似[2]。按照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将颈部包块分为非淋巴结性包块、淋巴结性包块。非淋巴结性包块主要为单侧包块,包块较大,不容易活动;淋巴结性包块一般位于双侧颈部,包块的质地比较柔软,粘连、能移动。

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因为支原体、细菌、病毒等感染所导致,可能伴肝脾肿大,临床中常见疾病主要为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化脓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以及支原体感染等[3]。颈部包块主要为单侧,病因不明可能和感染等因素有直接关系,预后情况比较理想,所以属于良性疾病。临床中在对慢性反应性增生进行临床诊断时难度较大,排除其他致病因素,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热等,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淋巴结组织活检和详细检查[4]。对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来讲,因为其年龄较小,因为医生的认识有限和患儿家长拒绝进行有创检查,所以临床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主要依靠手术病理学检查或穿刺活检。先天性疾病主要为良性病变,触诊主要表现为囊性包块,边界比较清楚,利用颈部CT和三维重建、体表B超等检查能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总之,为了让儿童颈部包块的诊断准确率提高,临床医生应对自身的知识面进行不断拓展,对患儿病情进行合理分析,对诊疗流程进行规范,结合颈部包块的形态、部位和患儿的伴随症状实施初步诊断,对临床辅助检查进行完善,如果患儿病情需要则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来进行确诊,不能盲目下结论,而且应加强多学科联合诊治,进而为患儿提供准确和合理的临床治疗,促进患儿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申卫东,袁永一,赵建东,等.发现颈部无痛性包块3个月[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14(5):692-695.

[2]于亭,谷京城,孙旭云,等.颈部包块累及颈内静脉的增强CT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9):2922-2923.

[3]张林,娄凡,孙祥,等.CT在儿童颈部包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2):190-193.

[4]刘建学,顿国亮,艾红,等.高频彩超引导下颈部包块介入性诊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7):501-502.

论文作者:马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分析研究儿童颈部包块常见疾病的病种及临床诊断策略论文_马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