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尿毒症?
以国际K/DOQI指南为依据,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对慢性肾衰竭进行分类,共分为五个不同阶段,其中最后一期便为终末期肾衰竭,又称尿毒症。尿毒症阶段伴随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和水代谢紊乱,同时还由于体内有大量毒性代谢物潴留,造成血液、皮肤、肌肉、神经、肺、心等广泛性全身中毒。临床在诊断尿毒症时常采用血肌酐、血尿素氮数值,而最重要的评估依据为患者自身的中毒症状,但在诊断疾病时应谨慎下尿毒症诊断,避免使患者思想负担加重。
肾脏损伤是一种进行性恶化疾病,肾功能与肾单位的不可逆丧失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研究指出,慢性肾衰竭进展不仅存在多种肾脏疾病的特异性生理变化,还包括各类生理进展共同机制,如“尿毒症毒素学说”、“肾小球高代谢学说”、“矫枉失衡学说”等。
2、尿毒症患者饮食护理的意义与重要性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迅猛,社会不断发展,血液净化治疗为尿毒症患者治疗首选方法,有助于维持患者生命。然而,尿毒症患者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伴随着多种营养不良现象。在国内的一项研究数据中显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度和轻度营养不良约为33.50%,发生重度营养不良约为6%。还有学者指出,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营养不良,若饮食不合理则会造成营养不良,使肾脏负担加重,进一步恶化病情。因此,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其行血液透析治疗必当进行饮食护理。
对尿毒症患者在行血液透析过程中,诱发营养不良的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为:(1)尿毒症患者伴随毒素潴留,使胃肠道功能出现紊乱,且在心理作用下影响食欲,最终造成营养摄入缺乏;(2)保守治疗过程中应当坚持低蛋白饮食原则,使得蛋白质与能力摄入受限;(3)过于重视血肌酐指标,出于对血糖、血脂、脂肪摄入的担心,使得能量不足,影响蛋白质的分解;(4)患者的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比例不协调,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比例不协调,从而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
3、尿毒症患者的饮食护理方案
通过对以上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过程中所诱发的营养不良因素进行分析后,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饮食护理方案,详细如下:
(1)营养状况评估与健康教育
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沟通,对透析者心理特点熟练掌握,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同时,结合患者的知识水平、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PPT、视频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讲述疾病有关知识,促进自身及病认知水平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需重点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告诉患者饮食护理的目的,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摄入蛋白质
若患者需要长期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在治疗作用下,必将出现氨基酸、蛋白质的丢失现象,还会促使蛋白质分解,极易表现为负氮平衡状态,可见长期透析治疗者相比于保守治疗者,蛋白质摄入应当适量增加。若患者每周需要透析两次,蛋白质摄入最佳量为1.2g/(kg.d);若患者每周需要透析三次,蛋白质摄入最佳量为1.5g/(kg.d)。另外,患者的饮食中对蛋白质的要求为氨基酸含量高的优质蛋白,从而确保蛋白质摄入,在日常生活中,这类食物包括瘦肉、鱼类、牛奶等,尽量减少植物蛋白食物的摄入,例如豆制品等,主要由于该类食物富含非必需氨基酸。
(3)摄入电解质与水
电解质与水的摄入量取决于残余肾功能,若患者无尿或者少尿,应当对水摄入量严格控制。一般而言,水摄入量等于尿量、透析脱水量与透析间隔天数比值以及500ml的和,摄入水量控制标准是由体重变化决定,在两次透析的间隔中,体重增加度应当低于4%的干体重。钠含量摄入量极易引发水潴留,同时,若摄入过高的钠盐极易出现口渴现象,使得水摄入量增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食用腊肉、咸菜等腌制食物。控制每天钠的摄入量,应当低于3g/天。此外,对于尿毒症患者,往往出现高磷血钙和高钾,需限制磷和钾的摄入量,日常生活中,含钾较多的食物包括咖啡、香蕉、土豆、菠菜、香菇等,磷含量较高的食物包括海产品、坚果类、食物浓汤、动物内脏等。此外,尿毒症患者实施透析治疗容易造成活性维生素D、钙质、水溶性维生素丢失。基于此,在饮食中应当增加高钙类食物,例如牛奶等,并注意需对水溶性维生素加以补充。
(4)热量的补充
尿毒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从而使得食物的热量摄入不足。而一旦热量不足,将无法为患者提供充沛体能,不能满足蛋白质分解消耗所需能量,从而促进蛋白质利用率提高。因此,需确保患者能够摄入充足热量。一般而言,患者所需摄入的热量应当为138-147kj/(kg.d),以脂肪和糖类为提供热量的主要途径,其中脂肪与糖类当以1:3的比例摄入,这就意味着,糖类摄入量为5-6g/(kg.d),脂肪摄入量为1.3-1.7g/(kg.d)。对于脂肪的摄入,其主要摄入为植物脂肪,例如花生油、菜籽油等。此外,结合患者活动强度、营养状态等,对患者热量的摄入标准进行调整。
(5)其他护理
通过PPT、视频等方式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并向患者讲述病情变化,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制作健康知识手册向患者发放,其内容包括发病机制、治疗效果与治疗方法等,巩固疾病知识,引起足够重视,积极加入疾病的治疗中。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疏导负面情绪;给予患者支持与关爱,倾听患者诉说,对其疑虑及时解答;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对患者家属行健康知识宣教,使其充分掌握疾病有关知识,辅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定饮食计划、运动计划,并监督患者实施护理,并给予关心与支持,减轻心理压力,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陪伴,从而消除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改善预后。
论文作者:李晓云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8
标签:患者论文; 尿毒症论文; 饮食论文; 蛋白质论文; 营养不良论文; 血液论文; 疾病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