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地位论文,代表论文,历史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7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以“三个代表”思想为主线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是治党治国的纲领性文献。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我们迈进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
一、“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2000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讲话时说:“我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期思考的。”(《论“三个代表”》第32页)这是符合实际的。
抓好党的建设是邓小平重要的政治交代。早在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指出:“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4页)江泽民牢记并不断思考着这个至关全局的大问题。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为了回答上述重要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2000年1月,江泽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时,深情地回顾了邓小平1989年对新中央负责同志的政治嘱托,并重申要牢记:一是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他表示,我对这个问题想得很多,有时夜不能寐。他提出加强党的建设的调查研究,每位常委到一个县,向该县的县级干部作“三讲”动员。江泽民身体力行,同年2月19日到广东高州市,进行“三讲”动员。随后在高州深入进行调研。
此后,江泽民围绕着如何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持续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先后到十几个省市区考察,主持召开了近三十次各种形式的党建工作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深入开展党建研究的指导原则、组织领导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中央有关部门八十多位同志分别组成有关的课题组,分别前往十几个省区市进行调研,听取地方党委负责同志和各方面的意见。有关课题组还请一些省市有关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政治部协助调研。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各课题组都按时交了调研报告。报告中比较成熟的意见,在江泽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讲话中都作了反映。
与此同时,江泽民还认真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作,毛泽东和邓小平的重要著作;还调阅了党的一些重要历史文献,他还深入研究了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垮台的历史教训以及当今世界各国共产党和社会党情况的材料;阅读了不少有关当前国际局势和世界各地区发展情况的专题报告;还研究了一些有关我国和西方主要国家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特别是世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情况的资料。
总之,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思想,是在科学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深刻总结我们党和世界上一些政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结构
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其科学结构是一个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一)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首先,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根据的。
江泽民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理论根据。在“七一”讲话中,他着重论述了三个基本理论观点,这就是:一是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都不能违背这个基本原理,倘若忽视或背离它,势必一事无成,甚至导致自己的失败。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揭示人类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方向的锁匙。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不例外。三是创造性地阐明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道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就要通过改革,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理论依据。
其次,党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制定和实行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的党的政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时,就是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姿态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目的是推翻妨碍中国生产力发展,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敌人。改变这种旧的生产关系,砸碎三大敌人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的思想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新中国建立后,经历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但是,在这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我们党对“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这个重大问题认识上不完全清醒。因此,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的20年间,党的工作重点没有坚定不移地放在发展生产力上,造成党的政治路线从正确走向错误的深刻教训。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1979年真正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逐步形成了一条“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政治路线。到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通过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是一条坚定不移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振兴中华、长治久安的生命线。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断促进生产力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再次,党必须制定和实行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求,尤其是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针政策,并切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江泽民对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着力在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贯彻到各项工作中进行了深刻的论述,颇有新意,抓住要领。
第一,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要深刻领会我们党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全党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经常加以检查和总结,看看是不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纠正。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第二,强调全党要树立“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的基本观点。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和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的不断提高与充分发挥,这“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第三,强调全党要高度重视“不断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我们善于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将对国家的突飞猛进,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第四,强调全党要明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正确对待仍然存在着不适应先进生产力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既不能简单地加以排斥,也不能安于现状,保护落后,只能立足实际,创造条件,经过长期努力,逐步加以改造、改进和提高,向先进的生产方式转变,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实践。
第五,强调全党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打开更广阔的通途。坚持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指导下,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最后,党是否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其检验的唯一标准就在于是否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近年来,全党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活动中,出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可喜局面。不少地区、部门的领导干部,以“三个代表”为标尺,检查自己的认识和行动,许多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因地制宜,积极为发展地区经济找到门路,打开局面,人民得到实惠取得显著成效。
(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首先,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根据的。
江泽民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理论根据。在“七一”讲话中,他着重强调两点: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为此,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改变的。二是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其次,党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制定和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路线和纲领。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时,就是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姿态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的是摧毁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清除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没落文化,建立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人民。尽管在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发生过严重“左”的失误,挫折和教训使我们清醒起来。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这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更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也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再次,党为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必须制定和实行一系列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方针政策,并切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党根据思想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制定了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努力在各项工作中贯彻。
第一,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第二,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第三,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和全社会教育水平,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
第四,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第五,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先进文化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
第六,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
第七,坚持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第八,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加强教育和管理,完善政策和制度,倡导移风易俗,造成全社会对落后文化的抵制和摒弃的环境。
第九,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最后,党是否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检验的唯一标准有两条:一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就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集中表现为亿万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成效,就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这种智力支持,集中表现在我国拥有数以千万计的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此,必须真正切实地把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使之在人民群众中开花结果。
(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首先,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根据的。
江泽民正确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段政党的根本区别”。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集中表现。共产党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能做到三个“一致性”,即: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归根结底,共产党人没有自己任何私利,党的一切工作都是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党要坚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必须妥善处理好群众内部各种利益关系,解决群众的困难,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
江泽民正确指出: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所有方针政策和具体工作,都应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因为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我们始终要牢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但是,我们还要善于妥当地处理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这是局部群体的利益和要求,也存在着其合理性,我们根据方针政策要求又结合实际正确地加以解决,更有利于调动这局部的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再次,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绝不允许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所有党员干部特别要正确解决权力观问题,树立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绝不能滥用权力。所有党员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正确的生活态度,各级领导干部时刻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办好事。尤其在当今深入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大潮中,要重点考虑和解决广大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和生活安排、贫困城镇居民和贫困农民的生活和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只有把最底层的群众生活工作得到妥善解决,我们党才真正扎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才真正是同广大群众保持了血肉联系。
最后,党是否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其根本标准就是人民群众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个根本标准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定的奋斗目标,到21世纪中叶,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彻底抛弃经济贫穷、文化科技落后两顶大帽子,不断获得梦寐以求的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到那时,我国人民成为经济富裕的、政治上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精神上具有高度文明的人民,成为值得全世界人民都羡慕的人民。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地位
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结着他对党的建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反映了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新成果。
科学地阐明“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地位,必须坚持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态度,从历史的、理论的和现实的三个角度加以展开。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吸取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是我们党八十年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精确地总结我们党八十年的三大历史经验:一是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二是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三是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的成功之奥秘。这些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旗帜鲜明地要求自己,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在各个不同发展的历史阶段,身体力行地按“三个代表”进行了艰苦卓绝、前仆后继的奋斗。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诞生一个人民的新中国,才能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相反,这也就是苏联解体,东欧国家剧变,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要害所在。
江泽民从总结历史入手,同时又立足于现实,还展望了未来。他创造性地把党的历史经验运用于党的建设现实,并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科学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赋予党的建设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同时,又结合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变化和新的实践要求,赋予这些基本原理、重要思想以新的内涵,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新创造。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正确把握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一“脉”,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江泽民还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个创造性的观点,对提高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新发展。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普遍面临两大根本问题:一是正确认识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两大问题,毛泽东思想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从“文化革命”的严重错误中,使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两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邓小平理论,就是拨乱反正、总结经验,初步系统地回答这两大问题的重大成果。必须解决好执政党建设问题,是邓小平对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政治交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正确认识和解决两大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长期深思熟虑,在科学洞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深刻总结我们党和世界一些政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治党治国的根本指针。
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理论概括,又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按照江泽民提出的要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治党治国的根本指针。
首先我们要深刻理解当今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地位、环境、任务的巨大变化。真正弄清楚“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个变化最根本的在于:一是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中国共产党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责任,这是人民的愿望,这是国家根本利益所在。
为了保持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主心骨”和“领导核心”的地位,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现阶段党的建设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着重解决五大任务:
一是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全党同志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二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全党同志要清醒地认识到,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正确认识和对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地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的新问题。
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四是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五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标签:江泽民论文; 历史地位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工作方向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邓小平论文; 先进文化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党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