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学与技术》试教实践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化学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新课程已经在五个省区全面推开,还有一些省区虽然没有进入课改,但在省内的某些地区也小范围地进行了课改实验,还有一些学校则从选修课入手,利用新课程的选修模块教材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教学。总之,全国上下,大家都在广泛关注高中新课程,都希望高中新课程能顺利实施。
笔者也很关注高中新课程,作为第一线教师,我得到了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化学与技术》,经过认真学习教材后,我抽出课本中的部分课题在现在的学生中进行教学,为新课程的实施积累了经验。
经过几个课题的教学,笔者认为,要很好地完成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一、认识新课程的教材与旧大纲的教材的不同,理解新课程的理念
过去的高中化学教学,可以用“一个大纲一种教材”来描述,全国各个地区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同一标准和使用同一种教科书。课本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大多是以结论形成出现,而且内容非常简练。暂且不论这种教材是否适合学生自学,就是刚毕业的新教师,要是没有阅读大量的材料,很难成为合格的高中化学教师。这就人为地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所以在旧的模式下要成为优秀的教师,讲究的是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课堂上教师补充很多材料是很正常的事。
而高中新课程对教材的认识从概念、作用、地点、内容等方面有许多全新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把握以下两点:
1.以课程资源的观点看待教材
新课程中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有效的利用是课程目标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而教材就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在新课程中的教材与旧大纲中的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旧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是我们教学的根本。而新课程的教材则更多的是给教学活动中的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所有新课程的教材大多是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界面友好,内容丰富,有很多的拓展知识,富于时代性(介绍了最新的科技知识),关注现实生活(有许多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等;如,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化学与技术》(下文的《化学与技术》也是指该书)中在课题《空气分离》中介绍了空气分离的新技术,用一个课题《由大豆能制成什么》详细介绍了大豆的成分、豆腐的制作及大豆制品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对我们中学教师可能也都是新的知识,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原则理解教材
高中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原则决定了教材必须有丰富的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而且,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大量出现了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讨论、活动的内容。如《化学与技术》的书中每一个课题都出现了《交流研讨》《联想质疑》等专栏,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另一方面,有些知识用很富有新意和实用的方式呈现出来,如《设计一座硫酸厂》,让学生学会做一名工程设计人员,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时不觉得知识枯燥无味。这样的课题本身就很富于创新性,也能带给教师和学生创新性的思维。
二、关注新课程的备课与以往的不同,把握新课程理念
备课过程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它是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策划。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动,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决定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的备课与旧大纲的备课有下列不同:
1.学会取舍教材
新课程的教材内容丰富,如果仍按原先那样面面俱到地教学,教学课时肯定不够,若再深入挖掘教材,肯定觉得教材很难。九年义务教育实行新课程后,总有一些教师反映教学内容太多,讲不完。其实有这种感觉还是因为教师仍沿用旧的教育观念对待教材。所以要顺利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大胆地学会取舍教材。如,《化学与技术》教材中的一些《方法引导》《资料在线》《知识支持》等内容并不需要教师一定要讲解,这些内容可以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处理。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小于教材的内容,剩余的部分由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的情况自主学习。
2.学会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经过取舍后的教材一定要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条上课的主线,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体现教师的再创造,所以新课程也给教师的专业化提供了机会。如《化学与技术》中的一个课题《“设计”一座硫酸厂》,该课题的教材有11页之多,如按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肯定要用很多课时,笔者对课题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用完成项目计划书的形式将硫酸工业制法中的许多细节串连起来,这样就使原本枯燥的内容生动起来;同时让学生扮演工程师的角色,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要确定明确的学习顺序和活动内容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说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教师回答学生的疑问,这只是学生自学教师答疑;探究学习也不是学生自己找问题,而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的备课中,一定要认真规划如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即要确定整节课的具体学习顺序和过程,使学生能围绕着一个主题活动。如笔者对“设计”一座硫酸厂的教学设计是:
4.努力预见学习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经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学生即使有问题也很难在课堂上直接提出,所以这样的模式下教师在备课时是不需要太多地考虑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关注自己的知识线索就可以了。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能通过自主学习,相互讨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习越是深入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越多,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新课程在备课时除了要考虑知识线索外,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尽可能多地预见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做好准备,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不同,实践新课程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这一核心任务的实施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教学与传统的课程教学有显著的不同,教师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应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问题性,强调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些学习品质的培养不是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所能实现的,它必须用开放的形式来完成它。
所以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经常给人感觉全班学生很散,没有整齐划一。上习惯了传统课的教师可能会觉得很不自在,觉得管不住学生,对学生是否掌握了概念、理论心理没底。但学生自主性的扩大决不意味着“放羊式”的教学,教师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即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有开放的形式;既要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也要有相互协作和交流;既要有教师的引导启发,也要有学生的独立探究体验。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在每一次课前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程序或学习步骤,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盲目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2.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时间
当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还原成探究过程时,就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否则就是“走过场”,草草了事,这样的结果才真正的是学生既没亲自探究清楚,教师又没讲解清楚,最后学生什么都没学到。
例如,《化学与技术》的课题3《纯碱技术的发展》,本节课的重点是比较索尔维制碱法和侯氏制碱法,认识侯氏制碱法的创新之处。这种课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肯定掌握得不好,因为很生动的工业生产变成了条条框框,很枯燥。笔者在上这节课时将它处理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但是,要让学生通过书中的两个流程图以及配有的文字找出两种制碱法的具体过程以及差异并非易事。笔者给学生半节课时间,让学生反复阅读、比较、思考,并做出简单的文字记录,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留一点时间由教师总结。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充分学习,印象生刻,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要注意与学生的交往互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割裂,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条件。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更加近距离,每一位学生都可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关注的效果也更好。一般来说,学生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关注程度成正比。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是实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人的思想是行动的灵魂,要很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就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内容。只有在思想上与新课程同步,才能设计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每一节课,才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