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物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对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给予高度的关注,只有确保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安全才能够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才能够实现我国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提高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实现对物品信息的有效识别和互联共享。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信息安全策略
1物联网
物联网作为新型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PC、Internet之后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它以互联网为基础,将普适计算、智能感知、识别技术相结合,将传统的人网概念进行延伸,进而产生新型的智能物网。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这一概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中心在1999年首次提出。它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此外,采集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和位置等各种信息后,通过各类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连接,实现物品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简言之,就是互联网从人向物的扩展。
1.2物联网架构
物联网从技术角度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的具体功能如下。第一,感知层。该层由传感器及传感器网关构成,主要负责识别物体和获取物体信息。比较常用的传感器件如射频识别标签、读写器、红外感应器等。第二,网络层。主要负责信息的处理和传输,以通信网络作为基础设施,如互联网、无线通信网、云计算平台等。该层的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第三,应用层。它是物联网与人、组织、系统之间的接口,与具体行业相结合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智能化行业解决方案。目前,物联网行业应用主要包括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2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又被广大人民群众称之为电子标签。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中的一种,其主要工作原理在于通过空间耦合,利用射频信号实现非接触信息传递。识别工作操作无需他人的干预,工作方便快捷,能够实现多个物品标签的一次性识别,有效地提高了识别的效率,且节约了人力成本。2)传感器技术。仅靠人类的感官从外界获取信息是不够的,因此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是从外界信息原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全新的技术。传感器技术的核心部分是传感器,它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传感器也是人类能够感知外界的最核心元件[2]。3)智能芯片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生活的智能化水平,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获取压力和温度等信号,并根据信号来实现相关数据的调整,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和舒心的生活环境。智能芯片决定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它也是主板和中央处理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元器件,需要我们加大研发力度,加强对智能芯片的科研开发工作。4)无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内涵非常广泛,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等诸多内容。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具有同样的用途,但是与有线网络不同的是无线网络的传播媒介非常特殊,它是利用无线电技术来实现传播的。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帮助人民群众随时随地地查阅翻看浏览器,打破了传统有线网络技术对时间和空间技术的限制[5]。无线网络技术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作为互联网技术的一部分来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将计算、通信以及传感器三项技术有机结合在了一起,进一步提高了网络应用的技术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3.1加密机制
在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相关信息主要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给信息中心,因此,可利用逐跳式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两种加密方式对传输信息进行加密。逐跳式加密的加密过程在网络层中进行,其基本特点是延时低、效率高、可扩展性好,基本上能够适用于大部分的业务加密。而端到端加密方式则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而选择与之相应的加密策略,从而确保业务的安全性。但端到端加密的加密方式却不能对消息的目的地进行有效的加密,无法保证信息传输的起点与终点,因此信息受到外来恶意攻击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3.2隐私保护机制
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可主要由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在技术方面,可通过认证技术、授权技术等安全技术保护用户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的隐私安全,在管理方面,可以对物联网终端设备进行数据读取的过程进行相应的文明规定,将保护用户的条例写进程序中,通过这种方式对用户的隐私信息起到相关的保护作用。
3.3对终端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为避免物联网终端设备遭到破坏,可以在相应的设备上建立起网络监测系统,从而实现对物联网终端设备进行有效的监管保护。当设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时,网络系统即会向服务器发出预警消息,并且能够记录下对服务器破坏的全过程,以方便相关负责人员对破坏者进行责任追究。如此以来,自然能够有效的对物联网终端设备进行保护与检测。从而避免终端设备受到破坏而对信息的传输造成影响。
3.4物理安全防范措施
在物联网中有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它们分布在一个没有有效监控的大区域。其硬件设备会通过物理安全系统来使安全性得到保障。物理防护方法内容主要是屏蔽标签、静电触屏、“杀伤”命令机制和筛选锁定。阻塞标签主要用到标签隔离系统。使用模拟多个标签,能使指定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直接切断。静电屏蔽安全系统可以利用静电触屏技术将某些标签删除,因此这些标签不会被激活,以确保不会被非法读取。“杀伤”命令系统相似于静电屏蔽安全系统,它还禁用某些标签以保证不能被跟踪和读取,这与“杀伤”命令系统中禁用和永久标记不同。筛选锁定使用特殊标记(lockers)来演绎无限标记的子集,有效地防止未经授权的读取器读取标记的子集。对于物联网的物理设备和应用领域的安全性,要利用Internet防火墙技术来提升这些物理设备的安全性,将外方攻击降到最低。除此之外,核心的物理设备应该是有冗余和需要备份的,这样如果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系统可以继续正常运行。
3.5加强物联网安全管理
在应用物联网的过程中,无论是用户还是物联网服务提供商,都要提高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强化对物联网安全的管理意识。物联网相关部门除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物联网安全管理之外,还应该加强对物联网安全保障队伍的建设,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物联网安全保障队伍,通过对其进行安全培训,全面提升其物联网安全操作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物联网安全制度的建设,针对物联网安全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通过设计合适的安全体系来具体落实物联网安全以及隐私的保护责任,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制定相关的应急管理计划,从而加强对风险的管理以及控制。
4结语
物联网信息安全保护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提高物联网信息安全水平,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者提供良好的物联网使用环境。同时,应当充分意识到互联网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工作人员不断地解决物联网应用过程中层出不穷的信息安全问题,从而实现物联网技术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玉章.实际应用中物联网安全性的相关研究[J].电脑迷,2017,(03).
[2]高磊,金鑫.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与挑战[J].通讯世界,2017,(18).
[3]王子睿.浅谈物联网安全问题及有关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03).
论文作者:叶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技术论文; 传感器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 信息论文; 终端设备论文; 射频论文; 标签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