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论文

墙头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墙头镇位于象山县城西郊,全镇北面呈“U”字形环抱西沪港,海岸线长40公里,镇域面积87平方公里。镇下辖2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是全国贝类苗种繁殖基地,浙江省重点海水养殖区,象山县草莓重要种植基地、三大毛竹产地之一。

近年来,墙头镇围绕“港湾花园、农旅小镇”建设目标,借力全省大花园建设,依托现有的山海田园独特风貌,高水平开发旅游资源,高节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强度完善服务配套,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推动人居环境、文明素养、农民增收全方位提升。

环境为表,塑造美丽生态

墙头镇始终坚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最洁美乡镇。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镇、省卫生镇、省文明乡镇,获评县唯一市级最美宜居小城镇。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创建为契机,积极实施“安居宜居美居”行动,大力开展“污水零直排区”“洁美村庄”“美丽庭院”示范创建,建成各类示范村15个、精品线3条、A级以上景区村4个。全域美化乡村风貌,按照中心城区美丽后花园的要求,实施墙头镇乡村振兴“一核一带”发展战略,推进乡村旅游风景线、党建精品线、农渔产业线等“多线联建”,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村民说事样板村等“多村联创”,精心打造具有“港湾风情、乡村风味”的环西沪港乡村振兴精品带和“墙头村—方家岙村—溪里方村”一体的乡村振兴核心示范区。

产业为里,发展美丽经济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古韵墙头”寻找乡愁,墙头镇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5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约4500万元,方家岙村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积极实施“三抢联动、双向流动”工程,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聘请乡村设计师,对办公用房、校舍、旧厂房、古建筑等闲置资产进行重新改造利用,大力扶持发展美丽经济、物业经济。目前,已盘活闲置房屋5000平方米,建成美术馆、方志馆、萱草书屋等公共文旅业态4处。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禀赋和美丽乡村优势,以乡村旅游、主题乡村、古建筑保护利用为主攻方向,积极打造“一村一韵”。方家岙村投入600余万元整治改造大雷溪,启动以“慢生活”为主题的漂游项目,为村集体创收约45万元;溪里方村争取各类项目资金950万元,保护修缮仁三房、新屋、方义等古建筑15栋,并引进乡伴文旅团队,整村打造盆景主题园艺示范村。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发展精致型果蔬产业,做精樱桃、草莓、柑橘等“一村一品”,着力将欢心农庄、欢乐农庄打造成集生态养生、休闲旅游、田园乡村为一体的现代农庄。同时,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产业,加强与乡伴文旅、途家网等高端团队合作,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欧家大院”“圃舍”“途家欢墅”“两棵树”等精品民宿项目4个,带动建设微民宿30余家,逐步形成中档有农家客栈、高档有精品民宿的发展格局。

如图6所示,随着温度降低ABS树脂的冲击强度逐渐下降[13],当温度低于橡胶相玻璃化温度后,材料内部均呈玻璃态,此时冲击强度达到最低值,并且随温度降低材料冲击强度基本不变。从不同温度条件下断裂的试样表面分析,随温度升高断面的粗糙程度增加,出现应力发白的体积增加,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可以判断低温条件下ABS树脂增韧机理以银纹及多重银纹为主,高温条件下剪切带增韧作用增加。

文化为魂,创造美丽生活

墙头镇全力打造“古韵墙头”文明示范线,通过挖掘区域内的禅茶、诗画等历史文化,传承乡风文明、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旅游景点,按照全空间文化串联、全立体高颜值覆盖、全年度节庆营造,实现沿线雷港、墙头、舫前、下沙、西沪等村的景观面貌大幅提升,达到文化惠民、旅游惠民、和谐惠民目标,打造成为文化繁荣的特色线、乡风文明的引领线、管理民主的样板线。积极培育弘扬文明乡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市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创建相结合,投入资金100万元,绘制墙体画2000平方米,新设立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23个。深入开展婚丧礼俗整治,将婚丧礼俗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新规执行率达到95%。丰富农村文化礼堂内涵,围绕“文化礼堂”“一人一艺”两大载体,建成宁波市首个乡村文旅中心。通过在礼堂内设置竹制品非遗传承工作室、渔村旧物展陈、浙东婚俗礼仪体验堂等特色文化体验内容,打造形成溪里方美术馆、舫前国学讲堂、下沙民乐版村歌等品牌文化。截至目前,村级美术馆举办国家、省、市、县等大型书画作品展20余场,开展国学讲座6次,受益人群达到5000余人次。

利用GPS定位技术,以1∶5 000地形图和土壤图为工作底图,在作物收获后采用网格法进行样品的采集,采样路线按“S”形,采样深度20厘米。将5点采集的土样混合,采用四分法取样品1公斤。样品待自然风干后去除石块及植物根系,粉碎、过20目筛。过筛后分取50~100克样品继续研磨并过100目筛,装入瓶中储藏待用。

标签:;  ;  ;  

墙头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